有類無品是中國茶在消費者心智中最大的特點,因此,茶企應聚焦品類、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并在清晰的品牌定位指引下調整運營配稱,這樣茶葉品牌才有可能真正進入消費者心智。>>
中國茶和法國葡萄酒、瑞士手表、德國汽車一樣具有非常豐富的全球性心智資源,是中國企業(yè)最有希望創(chuàng)建世界級品牌的領域之一。
有品類無品牌,把品類當品牌
目前,中國有上萬家茶企,年產茶量居世界第一,卻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全國性品牌。2012年初,我們曾在全國范圍內對消費者關于茶葉品牌的認知狀況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消費者對于中國茶的了解停留在龍井、鐵觀音、大紅袍等茶葉品類層面上,對具體的茶葉品牌則并無認知。
我們的調查發(fā)現,中國消費者最常飲用的茶葉品類依次是綠茶、鐵觀音、花茶、紅茶和普洱茶。在最具消費基礎的綠茶品類中,天福是認知度最高的品牌,但知曉率也只有9%。另外,35%的消費者不知道任何綠茶品牌,更有超過50%的消費者認為龍井、碧螺春、毛尖、毛峰等是“自己知道的綠茶品牌”。在最常飲用的五大品類中,只有普洱茶的消費者不會把品類和品牌混淆,普洱茶品類中大益品牌的知曉率達到13%,對天福、新益、中茶、七彩云南等品牌也有一定認知。雖然天福在綠茶品類(事實上天福是從鐵觀音品類起步的)、大益在普洱茶品類中的知曉率遙遙領先于其他品類中的品牌,但是這兩個品牌的知曉率都不到15%,消費者認知中的主流品牌還是“龍井、鐵觀音、大紅袍”這樣的品類。
可以說,有品類無品牌、把品類當品牌是目前中國茶在消費者心智認知中的最大特點。
純釀法和名優(yōu)茶
中國茶面臨的局面和德國啤酒非常相似。作為汽車的發(fā)明國,德國為世界貢獻了奔馳、寶馬、奧迪、大眾等全球性品牌。但作為啤酒的發(fā)源地,德國卻沒有誕生一個世界級的啤酒品牌,德國最大的啤酒品牌貝克僅占國內市場份額的不到5%,全球銷量排名也在前十以外。
德國啤酒企業(yè)的發(fā)展現狀主要是因為純釀法的影響。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威廉四世大公頒布了《德國純啤酒令》,也就是純釀法,規(guī)定正宗的德國啤酒只能以水、麥芽、酵母和酒花四種原料制作。德國啤酒企業(yè)嚴格遵守這一法規(guī),所以近500年來德國啤酒成為純正啤酒的代名詞。但嚴格按照純釀法釀出的啤酒外觀看起來暗淡混濁,味道普遍偏苦、偏重,口感很不穩(wěn)定,不同地區(qū)之間差異極大。這直接導致德國啤酒業(yè)長期以來由區(qū)域性的中小企業(yè)主導、全國性大品牌很難形成的局面。目前,德國國內不同的地方各自釀造不同特色、不同品牌的啤酒,僅一個巴伐利亞州就有700多家啤酒廠,整個德國有5000多個啤酒品牌。最近幾年,德國更是興起自釀啤酒熱潮,飯店酒吧紛紛建立自己的小型釀酒廠。德國啤酒品牌小而多、區(qū)域性強,正如德國諺語所說:“每一瓶啤酒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p>
與德國啤酒企業(yè)遵循純釀法傳統(tǒng)類似,中國茶企長期以來熱衷于研發(fā)“名優(yōu)茶”。
中國茶經過數千年的發(fā)展,到今天已形成近千種地方性小品類、200多種名優(yōu)茶品類的格局。名優(yōu)茶中既包括歷朝歷代產生的種種貢茶、歷年來在國際博覽會上獲獎的名茶,也包括近年來在全國性名茶評比活動中獲獎的當代名茶,如西湖龍井、紹興日注、洪州雙井、顧渚紫筍、黃山毛峰、君山銀針、舒城蘭花、武夷肉桂、廬山云霧、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坦洋工夫、武夷金駿眉等。名優(yōu)茶一般產區(qū)有局限性,采制有時間性,加工有嚴格的技術要求和標準,工藝精細且因人而異,直接導致不同年份、季節(jié)、地區(qū)、茶樹、人員、工藝所生產出來的茶在外觀、口感、風味等方面均有差異,無法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因此,長期以來逐漸形成北方人喜歡喝花茶、江浙人喜歡喝綠茶、南方人喜歡喝烏龍茶、內蒙和新疆人喜歡喝磚茶等區(qū)域性口味,客觀上也導致全國性大品牌難以形成的局面。
同時,中國茶企仍遵循傳統(tǒng)的售賣方式,以銷售散茶為主。在目前最主流的茶葉消費渠道——茶葉批發(fā)市場里,茶葉一般是存儲在透明茶桶中,外面標注品類名稱,消費者逐一品嘗,在選到了喜歡的口感之后,由店員稱重、計價、包裝,茶葉外包裝盒需要另購。這種售賣方式直接導致消費者最終只知道自己購買的茶葉品類,而不知茶葉品牌。
另一方面,一些名優(yōu)茶品類由于時間的積累形成了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例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等,導致這些產地的茶企普遍傾向于宣傳品類,以品類吸引消費者,弱化甚至忽視品牌的宣傳。這種做法短期可以吸引消費者、促進銷售,但長期來看,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心智中有品類無品牌、把品類當品牌的認知。
百威和立頓的突破
德國人發(fā)明了啤酒,但最大的啤酒品牌是美國的百威;中國人發(fā)明了茶,但最大的茶葉品牌是英國的立頓。百威和立頓的成功均來自于對傳統(tǒng)的突破。
百威突破了“純釀法”的限制,最早添加大米作為輔料進行啤酒釀造,憑借穩(wěn)定一致的清爽口感,迎合了全球各地消費者的喜好,建立了領導地位,并引領世界啤酒工業(yè)建立了新的釀造工藝標準。今天,全球領先的啤酒品牌大多已不再遵循傳統(tǒng)的德國純釀法。
立頓誕生之初即定位于大眾紅茶,針對傳統(tǒng)紅茶在各個方面作了一系列調整。在19世紀90年代早期,紅茶是極為特殊的飲料,茶葉售價約為每磅50美分,立頓認為這對工人家庭來說還是太高,決定要盡可能降低售價,讓紅茶適合于大眾購買飲用。為降低原料價格、品質波動帶來的影響,立頓采購全球紅茶進行拼配,淡化原料產地;為保證所有出品的紅茶味道能保持一致,立頓雇用大批品茶師,使得盡管每年的茶葉原料拼配比例都不一樣,但最終產品口味相同。立頓還將傳統(tǒng)的散售方式改變?yōu)榘葱“b出售,分l/4磅、l/2磅、l磅等不同重量的包裝。今天,立頓憑借穩(wěn)定的品質行銷全球,幾乎成為紅茶的代名詞。
品類創(chuàng)新建議
中國茶企要打造立頓這樣的世界級大品牌,必須突破以往的經營模式,轉變傳統(tǒng)的以名優(yōu)茶為導向的產品研發(fā)模式和銷售模式,研究現代消費者的消費特點和心智認知,實施品類創(chuàng)新,建立清晰定位,調整運營配稱。
第一,實施品類聚焦。
真正的品牌是消費者心智中某一品類的代表,中國茶數千種小品類、200多種名優(yōu)茶品類,每一種品類上均有機會建立起專家品牌。中國茶企大多同時涉足多個品類,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全線布局,市場流行哪個品類就出哪種產品:普洱熱的時候跟風出普洱,鐵觀音熱的時候跟風出鐵觀音,金駿眉流行了跟風出金駿眉。這樣的多頭出擊,會造成企業(yè)資源渙散,無法在某一品類上建立起專家形象,無法建立、積累有效的品牌資產。
中國茶企真正要做的是聚焦企業(yè)有基礎、未來有潛力的某一品類,并以聚焦品類為核心,調動企業(yè)全部資源,爭取盡快建立起品類代表品牌的地位,再推動品類成長,從而實現品牌持續(xù)成長。目前來看,大益品牌長期聚焦普洱茶品類,具備一定的銷售基礎和認知基礎,最有可能率先建立起強大的品牌。最近兩年,云南的鳳牌開始聚焦紅茶品類、浙江的采云間開始聚焦綠茶品類、北京的張一元開始聚焦茉莉花茶品類,這些品牌的成長潛力將在未來幾年逐步釋放。福建的八馬在鐵觀音品類具有非常好的基礎,掌門人王文禮是鐵觀音發(fā)現者王士讓的第十三代傳人,目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鐵觀音代表性傳承人。但目前八馬茶業(yè)同時經營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名優(yōu)綠茶(龍井、碧螺春)、名優(yōu)紅茶、普洱茶、茶具、茶食品等多個系列產品,導致核心品類不夠突出,人為壓制了品牌成長勢能。四川的竹葉青憑借行政權力壟斷整個品類,以品類名代品牌名,短期來看成長迅猛,但長期來看,會因缺乏其他跟進者致使整個品類難以做大,未來成長潛力相對有限。
第二,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
中國傳統(tǒng)的名優(yōu)茶大多味道厚重,但現代消費者口味趨向清淡,這就意味著中國茶企必須在保留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對產品進行創(chuàng)新。最近幾年流行的武夷金駿眉、鳳牌1958等產品正是對傳統(tǒng)的正山小種和滇紅加工工藝進行了創(chuàng)新,因口味清淡而廣受歡迎。
第三,建立清晰的品牌定位。
建立清晰定位,有助于品牌快速進入消費者心智。煙酒茶品類屬性相似,這也決定了產品定價是消費者認知茶葉品牌的重要因素。消費者為什么選擇茅臺酒和中華煙作為禮品?因為茅臺酒和中華煙的定價清晰,易于判斷價值。聚焦一個核心價位段可以幫助品牌建立起清晰定位,比如英國紅茶的兩大品牌立頓和川寧,一個定位大眾,一個定位高端,消費者認知清晰、易于選擇。大多數中國茶企采取全線延伸的策略,高、中、低端全覆蓋,希望以更豐富的產品線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卻導致品牌定位不清,消費者認知模糊,最終被放棄購買。湖南的猴王花茶曾經聚焦低端價位,僅在東三省就實現數億銷售額,但最近幾年盲目延伸產品線、大力推廣高端產品,反而稀釋已有認知,削弱了在低端市場的影響力,銷售增長緩慢。
第四,調整運營配稱。
渠道是茶企運營配稱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國茶企大多采用專賣店模式起步,名優(yōu)茶尤其如此,專賣店的做法似乎已成為行業(yè)共識和慣例。專賣店渠道模式的結果,就是帶來產品線、產品品類的不斷擴張,最終向渠道品牌轉變。天福茶業(yè)以鐵觀音起步,但是由于采用專賣店模式,受單店贏利壓力影響,不斷擴張產品線和產品品類,除鐵觀音之外,逐步延伸到綠茶、紅茶、普洱茶,還經營茶具、茶點等各個品類。一旦其他渠道如茶業(yè)連鎖超市(廣東的百茗會、河南的茶品天下等)興起,各個品類的專家品牌(大益普洱、鳳牌紅茶等)逐漸做大,天福將不得不再次轉型,向渠道品牌過渡。目前在部分地區(qū)的八馬專賣店中可以看到大益普洱的專柜也證明了這一點。從國際茶葉市場來看,超市是茶葉產品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銷售渠道,立頓、川寧等品牌都以超市為主銷售渠道。目前國內業(yè)已逐步興起區(qū)域性的茶葉連鎖超市,未來茶葉零售領域的“蘇寧”、“國美”一旦形成,現有以專賣店形式為主的茶葉品牌會面臨巨大挑戰(zhàn)。
整體而言,茶企唯有切實轉變觀念,洞察現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心智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釋放中國茶得天獨厚的心智資源和龐大的消費基礎,打造出屬于中國的世界級茶葉品牌。
【作者為里斯伙伴(中國)公司戰(zhàn)略總監(jiān)】
(編輯:王文正 wwz83@163.com)
茶葉共和國和茶瓦納的創(chuàng)新
茶葉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ea)和茶瓦納(Teavana)是美國近年發(fā)展勢頭最為迅猛的兩個茶葉品牌。
為了讓習慣喝咖啡的年輕消費者轉而喝茶,茶葉共和國針對白領創(chuàng)新推出了“每天一種茶”。茶葉共和國以優(yōu)質綠茶為基礎添加不同口味的原料,加工成7種不同風味的混合茶,搭配出一個“一周七天、天天不同”的產品組合,包括星期一的獼猴桃和梨茶、星期二的菠蘿和姜茶、星期三的蜂蜜和人參茶、星期四的野草莓和李子茶、星期五的橙香茶、星期六的蘋果花茶和星期日的普通綠茶。針對年輕人熱衷談論血型的現象,茶葉共和國聯(lián)合著名的自然療法醫(yī)師彼得·達達莫(Peter D’Adamo)博士聯(lián)合推出了健康茶系列,以四種針對不同血型人群的“血型品味茶”繼續(xù)推動茶葉創(chuàng)新。這四種茶品根據達達莫博士所著《血型飲食法》的理論,按O、A、B、AB四種血型量身訂制,為不同的血型調配最佳的成分。
茶瓦納是另一個發(fā)展迅速的茶葉品牌,目前在美國35個州已經擁有161家直營店和19家特許專賣店,計劃到2015年底將商店規(guī)模擴張到500家。茶瓦納的主打產品同樣是混合茶,占據其整體銷售額的八成。茶瓦納注重對多種茶葉的混合型配制,并且和全球范圍內有經驗的茶葉配制商保持長期合作關系,花費大量時間在混合茶葉的外觀、氣味和口味上進行不斷改善,以保證出售的每一種茶葉在外觀、氣味、口味、咖啡因含量以及益于健康的特質等方面做到獨一無二,并保持持續(xù)、穩(wěn)定、一致的口感。茶瓦納的明星產品Blueberry Kona Pop Tea Blend,就是由藍莓、南非路易波斯茶、菠蘿和夏威夷可娜草本茶拼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