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末,我20歲,帶著我大無畏的青春憧憬踏入了大學的殿堂。若那一年是我一生之中的黃金時代,那么我將永遠無法忘懷這種似愛情突然降臨在我身的美麗錯覺。在浙江海洋學院求學,是我最美麗的青春印記。四載時光,交以青澀,換回一塊碧綠的瓊琚。我要好好說聲再見,也會心存感恩,感謝她給了我一份無法復制的回憶。
文心湖畔楊柳垂岸,湖水安寧美好,伴以晨讀學子的朗朗書聲,一如我心中渴求的那種幸福。新校區(qū)圖書館正對學校大門,巍峨高聳,氣勢磅礴。從自習室遠遠觀望,便可見文心碧波蕩漾,岸邊鮮花爛漫,明媚陽光投射于湖面,泛起點點星光,似有千種愛意蓄滿胸腔。每個夏日午后,閑來無事,便去圖書館看書打發(fā)時間,打造一個專屬自己的臨窗位置,三兩盆植物置于臺面,一只褐色咖啡杯,整潔又不失素雅。遠觀東校區(qū)四幢教學大樓,錯落有致,外部裝潢以藍色為主,使人暢慰。
以海洋為特色的浙江海洋學院,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國家級新區(qū)——舟山群島新區(qū)。在全國唯一一個以海洋為主題的新區(qū)里,上世紀中葉于馬岙出土的石器和陶片,把這座群島的海洋開發(fā)歷史,定格在6000年前。扎根海島辦學50余年的浙江海洋學院,應海而生、因海揚名,由此沉淀的“海納百川,自強不息”的校訓,讓莘莘學子在歲月的斗轉星移中,維持著如海洋般的寬廣胸懷與偉大氣魄。把舟山特有的文化氣息與海島的艱苦樸素以及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心態(tài)注入到學術研究上,與天地渾然一體,與大海同潮同汐。
老校區(qū)似乎更具濃郁的文化氛圍。在書香為伴的青蔥歲月里,每天早晨,你都可以在石化小公園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伴隨著清風與雨露,拾起一夜的惆悵;夏日里,蟬鳴聲在月亮湖畔響徹天邊,天空顯得更蔚藍更深邃;秋日,桂花飄香,馥郁的香氣在整個學院內(nèi)飄蕩,不禁想起蘇軾的兩句詩來——“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頗有一番閑情雅趣;冬日,雪花飄灑,遠遠望去,白里透紅的不知是什么花,但對于詩人來說,正值吟詩作曲時,元代王冕揮筆書下絕唱《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如此的梅節(jié),更是對大學精神最好的詮釋了。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牡丹芍藥,或許只是一種修飾,但是不經(jīng)意間,那么一朵花,一片葉,一潭水,便是萬綠叢中一點紅。這樣的美好風景總是讓我感動并且流連忘返?;ㄩ_花落,云卷云舒,四季不斷更替,生命亦清凈而美好。
曾在老校區(qū)樹陰下遇見一位人文學院教授,他隨意翻動卷帙,姿勢優(yōu)雅,安靜坐于草坪。在哪里遇見過他呢?不敢上前問候是因為害怕打破他那份午后恬靜。坐在與他不遠的地方,仔細回憶,才想起是人文學院某次活動中我榮當嘉賓,與他有過一面之緣。那時,他是作為舞臺劇指導老師出席晚會的,而我是因為文章獲獎前去受獎。一陣草坪小聊后,才知彼此是同道中人。我們專業(yè)并沒有安排他的課,但那次之后我總忍不住要去旁聽。坐在階梯教室的最后一排,窗外不遠處是爬滿常青藤的青石墻。聆聽講臺上鏗鏘有力的聲音講解著中國古典文學,整顆心都沉靜了許多。
遇見他,讓我開始對大學教授有了一種新的理解。他說過一些觸動我心靈的話。他說,你要相信生命是有定數(shù)的,在未曾預料之中就已經(jīng)擺好了局;對于旅行,不是趾高氣揚說走過了很多地方,而是你的意愿指示你抬起腳,出發(fā),如此而已。他說,從你的文章我便可知你的性情,若是在未來歲月中,我們能夠再次相遇已覺足夠了。在海洋學院的歲月里,遇見過那些如夏花般絢爛的人,經(jīng)過彼此的美麗,永遠鐫刻心底。
學生宿舍是可以用“小林別院”來形容的,小城中的這所大學,處處流露著生活的氣息。我喜歡這種慢步調(diào)的生活方式,一呼吸,芳香便撲鼻而來。宿舍朝南開窗,落下一地金輝。日光恬淡,海島天氣明媚可人。通往醫(yī)學院的道路尤其綿長,我總覺走著走著就能遇見一片大海,突然之間的豁然開朗,讓人欣喜不已。而這樣的人文景觀,給予了我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
你喚醒我,站在黃昏里,看著我躲避雷聲
你俯下身子,輕輕親吻于我
把多年之前掠過我額頭的憂傷帶走
把棉花一樣的白云還給我
讓我在田野里奔跑
跟一塊麥地學會感恩
此刻 我已繽紛
這一樹的燦爛都將歸于你
待你溫柔采摘
我將春華秋實
我將永世長青
我將予你和睦安寧
一首歌。一本書。一所大學。我知道我終將與你離別,只愿回憶之時,心如瓊花,適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