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釣魚島海域又起風浪。日本右翼政客公然鼓吹“購買”釣魚島,日本政府也由態(tài)度曖昧轉為參與其中。這種舉動激怒了全球華人。7月4日,臺灣“中華保釣協會”秘書長黃錫麟等保釣人士搭乘漁船“全家福號”進入釣魚島海域,雖遭日本公務船糾纏乃至擦撞,仍成功在距釣魚島十公尺處亮出五星紅旗宣示主權。臺灣“海巡署”出動艦艇護航,使保釣船只順利返臺。7月中旬,中國政府漁政船連續(xù)巡航釣魚島,并在釣魚島海域臨檢漁船。漁政船依法行使我國主權,臨檢我國經濟專屬區(qū)內的漁船時,日本海上保安廳的一艘巡邏艇一直喊話進行無理干擾,我漁政船編隊嚴正警告日方,繼續(xù)依法行使主權,警告其立即離開。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華人保釣運動掀起過幾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于70年代初期,臺灣地區(qū)在美留學生是這次保釣運動的主力軍。
保釣運動的興起
早在上世紀60年代,臺灣大學學生就發(fā)起了“自覺運動”,他們喊出的口號是:“不要讓歷史批判我們是頹廢自私的一代。”臺大的學生思想較為活躍,擔憂臺灣的前途命運,對民族的歷史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當他們赴美留學時,也把這些思想帶到了美國,可以說為保釣運動的興起,提供了思想基礎。
1970年9月10日,美國國務院發(fā)表聲明,表示將把二戰(zhàn)后一直由美軍占領的琉球群島的“管轄權”交給日本,釣魚島也隨之交與日本。臺大留學生王曉波隨即在臺灣撰寫了《保衛(wèi)釣魚臺(即釣魚島——編者注)》一文,在另一位留學生胡卜凱的父親、著名文化人胡秋原擔任發(fā)行人的《中華雜志》發(fā)表。
胡卜凱在普林斯頓大學收到《中華雜志》第11期,看到了王曉波的文章。11月17日,胡卜凱、沈平、李德怡等七人在普林斯頓大學聚會,決定要在留學生中掀起“釣魚臺談論熱潮”,隨即發(fā)信給全美各地的朋友們。與此同時,威斯康星州的香港留學生,發(fā)起了“保釣猜想”。
胡卜凱打電話給留學生林孝信,希望通過后者主編的雜志《科學月刊》的通訊網發(fā)起保釣運動,《科學月刊》聯絡中心決定將第39期通報(討論號之八)完全討論釣魚島問題。釣魚島問題大討論在全美留學生中迅速展開。
沈平等人于12月13日參加“華人刊物協進會”會議,要求所有華人期刊響應對釣魚島問題的討論。會議立即變成策劃保釣運動的會議,決定1971年1月30日舉行抗議游行,各地成立“保衛(wèi)中國領土釣魚臺行動委員會分會”。華人期刊紛紛將“保釣”作為主題,威斯康星州大學同學會出版《釣魚臺特刊》,刊載了《釣魚臺戰(zhàn)歌》。
臺灣、香港的留學生迅速合流,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等大城市成為他們活動的中心。
1971年1月30日,中國留學生依計劃展開全美大游行。大家紛紛打出口號:
同胞們!團結起來打倒日本軍國主義!
日本軍國滾出去!
保衛(wèi)釣魚臺、打倒國際陰謀!
釣魚臺是我們的!
反侵略的人們團結起來!
2月,執(zhí)教于加州柏克萊大學的陳省身、趙元任等學者聯絡520名學人,于3月16日發(fā)表致蔣介石通電,“請‘政府’保持堅定立場,抵抗日本新侵略,并在釣魚臺主權問題未解決之前,堅決拒絕參加所謂‘中日韓聯合開發(fā)海底資源協議’之簽訂會議”。
4月10日,保釣運動的高潮到來。從美國各地趕來的留學生、華人華僑等聚集在華盛頓憲法大道15-23街交界的廣場上召開大會,哥倫比亞大學的留學生李我焱擔任主席。游行隊伍浩浩蕩蕩,多達2500多人,游行到美國國務院,三名代表進去遞交了抗議書。隨后,游行隊伍前往臺灣當局“駐美國大使館”,三名代表進入提交了抗議書,廖約克和張智北發(fā)表了演講。臺灣當局駐美國“大使”周書凱對留學生們的十項要求一一答復,明確告知學生,“國民政府”已照會各國政府,釣魚臺屬于中國。最后,游行隊伍開赴日本大使館。項武忠在日本大使館前,用英文發(fā)表演講,一位日本太太講日本軍國主義的危害。日本大使館接見人員蠻橫無理,遞交抗議書的留學生代表,問他們如何看待“共同開發(fā)”問題,他們的回答是“No comment!”(不予置評?。┝魧W生代表群情激奮。但是整個游行過程井然有序。大家的心情嚴肅而沉重。
現在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當時也參加了保釣運動,日后他的博士論文就以“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為題。在保釣運動期間,靜下心來研究釣魚島問題的還有以在紐約留學的黃養(yǎng)志為首的“國是研究社”,他們一群人在一起撰寫了《釣魚臺事件專輯》的小冊子,收集了豐富的材料,談中國大陸礁層石油、海水污染處理、釣魚臺事件及其主權等問題。這本小冊子于4月10日大游行之前印好,并于游行當天發(fā)售。他們又著手寫作資料更為全面的《釣魚臺備忘錄》。1973年4月,臺灣當局將釣魚臺列島劃歸宜蘭縣管轄。
幾次保釣高潮
第一次保釣運動高潮在海外華人社群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鑒于保釣運動已經在國際上形成巨大聲勢,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對于侵占釣魚島的行動也有所收斂。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后,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關系恢復正常化,雙方關系一度進入蜜月期。有關釣魚島的處置,中方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建議,日本政府對也右翼分子的活動加強了控制,釣魚島問題暫時得以平息。
1996年是釣魚島問題的轉折之年,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釣魚島修建燈塔,日本政府公然把釣魚島列島(日方稱尖閣列島)劃入日本領海范圍。中國政府強烈抗議,而世界華人則掀起了第二次保釣運動的高潮。香港和臺灣方面開展了出海保釣的大規(guī)模行動。香港“全球保釣大聯盟”總指揮陳毓祥在釣魚島海域溺水身亡,臺灣保釣行動總指揮金介壽寫下了遺書。最終保釣人士取得成功,金介壽和香港保釣人士陳裕南登上了釣魚島,在島上同時展示了五星紅旗和臺灣旗幟。
2000年以后,保釣的重心轉移到中國大陸。自2003年6月開始,大陸保釣人士聯合港臺和海外保釣人士,先后發(fā)起了四次出海保釣運動。2004年3月24日,在保釣人士精密策劃下,保釣船突破了重重阻撓,七名保釣人士登上了釣魚島,中國大陸保釣人士親手把五星紅旗插上了釣魚島。日本警察強行把他們帶到了沖繩,在中國外交部的強硬照會和中國國內民眾的巨大壓力下,日本政府無條件釋放了保釣人士。中國大陸民間保釣運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目前的保釣運動已經是第四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