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青春》
作者:韓寒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我有一個朋友,畢業(yè)之前雖然也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但積極健康,畢業(yè)以后去找工作,好不容易才找到,給別人加工東西,一個月賺1500塊,時常加班,加班有時候有工資,有時候沒有工資,合起來一個月能賺2000。他家在20公里外,買了一個電瓶車,每天早出晚歸,剛剛結婚,買不起房子,好在農(nóng)村當時蓋了三層樓,他們把一層和二層都租給了外地來打工的人,每間兩百多,一共租出去六間,一個月可以補貼1500。這些外來打工的人往往一個家庭三個人住一間,每個人的收入是800多,靠步行和騎車,在附近的工廠里上班,附近的工廠是比加工業(yè)污染更大的化工業(yè),是當時我們鎮(zhèn)招商引資過來的,大部分都倒閉了,沒倒閉的略有盈余,但是如果一治理污染,可能就虧損了。這些農(nóng)民住宅的房東一般都有一個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類似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朋友。我朋友覺得自己混得還算不錯,至少娶到了老婆。每個月的錢差不多都用于基本生存,什么大件都買不了,如果想要換個工作或者自己出去闖闖又不敢,一方面沒有社會保障,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一方面如果斷了一個月的收入,生活就沒有辦法繼續(xù)了。
他的隔壁鄰居,我的另外一個朋友,剛大學畢業(yè),工資比我第一個朋友要高一點,但女方要求也高,一定要在市里有一套房子才能結婚,這套市區(qū)二手的老公房房子至少需要200萬,我的朋友需要工作60年,或者他們家的房子出租給八戶外地打工人家,出租100年才能買得起市里的房子,于是他們唯一的期盼就是動遷,就算政府50萬拆了他們的房子,500萬把這塊地賣出去都無所謂,至少50萬可以付清市區(qū)里那套房子的首付,以后的再說,老婆好歹可以娶進門。至于房子拆了以后父母住哪里,這的確是個問題,也許可以300元租其他農(nóng)宅的一間大一點的房間過渡幾年再說。我的第一個朋友以前的工作是三班倒,工廠太遠,身體出了問題,辭職才換了現(xiàn)在的工作,期盼著少加班和加薪,老板表示明年可以加100塊,后年再加100塊。他上個禮拜告訴我,他的父親可能要去海外給別人做泥水匠,出去三年就可以賺20萬。我問他,那你怎么打算,他說就這樣,還能怎么樣。他的母親在給人擰電燈泡,800一個月。這個上海郊區(qū)的家庭,孩子二十多,生活都能望見五十多的自己,五十多的父親,還要去海外打工兩年。至于那些外地打工者,他們雖然覺得討厭,把周邊工廠的工作額度都擠了,而且還把工資擠壓到幾百塊一個月,整個村里外地人本地人的比例都超過了10比1,但是又不得不依靠他們,因為他們租了他們的房子,一年也給他們帶來了一萬多收入。
這就是上海的郊區(qū)普通人的生活,也許還算是不錯的家庭。這就是為什么富士康有這么多人跳樓,機械的勞動,無望的未來,很低的薪水,但去了別的地方薪水更低,很高的物價,除了吃得飽和穿得暖以外,別的什么都做不了,你說你能奢望什么。我的那個朋友雖然生活壓力大,但是他還有朋友和家庭,在他的20公里遠的地方,絕大部分的年輕打工者,他們的家庭都在幾千公里外,而且家庭也未必溫暖,你賺了多少錢往往是中國家庭衡量一個小孩在這個世界上價值的唯一標準。
你說你像個機器,別人說自己像包屎,方圓幾百公里內(nèi),連個現(xiàn)實的勵志故事都沒有,這就是很多中國年輕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