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英
回憶往事時,那些痛苦的,不堪回首的往往具有了魅力。我想這可能就是歲月的奧秘吧。真不知道怎么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眼下,經(jīng)常在論壇上遇到年輕人的提問,他們問如何就業(yè),如何創(chuàng)業(yè),一種茫然之感顯而易見。怎么回答呢?每一次都會想起我的知青歲月。那寒冷的冬日、黎明、炎熱夏日下的打麥場以及柴油燈下的《資本論》,那是一個什么樣的歲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理想與前途。但是一切都過來了。生命真?zhèn)ゴ螅钊f歲。
以詩歌的語言回憶并記述一種年代帶來美感。無論如何,永不復(fù)返的知青歲月,留下的是夢幻、激情以及傷感色彩。我寫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真的,但也都是符號性的,沒有什么象征、隱喻等概念。但我還是想歌頌?zāi)欠N美好,那是一種青春的美好,和當下的年輕人完全不同的青春,完全不同的美好。我很驕傲它成為我人生財富的一部分,也成為我詩歌的一部分。做一個三流的詩人也好,做一個鉆在錢眼里的商人也好,擁有一個讓人一想起來就流淚的青春年代,都屬于沒有白活,這就是《知青日記》的用意所在。
當代詩歌美學(xué)的價值應(yīng)在于向上的彰顯之美,詩人的責(zé)任和用處在于發(fā)現(xiàn)和宣示生活之美、痛苦之美、失望之美以及死亡之美。日子都過去了,因而也都死亡了。未來永遠是不可期待的以及不可形容的,這就是我們敬畏未來的原因之一。我相信只有詩歌能穿透或者說至少讓后來者通過詩歌看到這一代人還不至于世俗到行尸走肉。
詩歌的修辭用語應(yīng)當貫穿于一種新的美學(xué)價值,那就是寫出來并聲明自己的價值主張,而不是晦澀、摹仿或者說企圖教化永垂不朽。
歲月萬歲!知青萬歲!殉道者萬歲!詩歌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