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飛
豬痢疾是由豬密螺旋體引起的一種豬特有的腸道傳染病,又叫血痢、黑痢或粘液出血性下痢。臨床上以消瘦、腹瀉、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為特征。剖檢特征為大腸粘膜發(fā)生卡他性、出血性、纖維素性、壞死性結腸和盲腸炎。雖然死亡率不高,但發(fā)病率很高。因此,本病一旦傳入,大面積流行,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1.發(fā)病情況
2011年9月,我縣高溝鎮(zhèn)某養(yǎng)豬場飼養(yǎng)的500頭育肥豬開始零星發(fā)病,發(fā)病日齡多在70d-120d左右。以腹瀉、血便、減食、體溫升高,開始1d死亡1頭-2頭,有的突然死亡。
2.臨床癥狀
病豬多數表現食欲減少或不食,劇烈下痢,糞便開始常呈黃灰色軟便,隨即變?yōu)樗疄a,內有粘液和帶有血液或血塊,隨病情的發(fā)展,糞便混有脫落的粘膜或纖維素滲出物碎片,其味腥臭。此時病豬精神沉郁,肛門松弛,排便失禁,腹圍緊縮,弓腰腹痛,眼球下陷,呈高度脫水狀態(tài),全身戰(zhàn)栗,往往在抽搐狀態(tài)下死亡。
3.剖檢情況
病變主要在大腸(結腸、盲腸),大腸壁和大腸系膜充血、水腫。有的出現粘液性出血性炎癥或出血性纖維素性炎癥,表層粘膜壞死,形成灰色或黃色粘液纖維蛋白偽膜,呈麩皮樣,剝去偽膜可見有淺的糜亂面。有的分布整個大腸或侵害部分腸段。腸內容物混有粘液和脫落的組織碎片。膜系膜淋巴結腫脹,切面多汁,胃底幽門部紅腫或出血。心、肺、肝、脾無明顯眼觀變化。
4.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等綜合診斷為豬痢疾。
5.防治措施
凡出現癥狀、腹瀉不食者,肌肉注射痢菌凈,按5mg/千克體重1次,每日2次,連用3d-5d。在飼料中加入氟苯尼考,按200g/t飼料,連用7d,同時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維生素C、K?3。
對健康群,全部用藥物預防,每噸飼料加痢菌凈50g,連用5d,再用氟苯尼考,每噸飼料加100g,連用7d。
6.小結
豬群一旦感染此病,必須早診斷,早用藥物治療和預防,對用具、豬舍、環(huán)境要徹底消毒,處理好污染的墊草及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