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柳鶯
早在2003年6月,父親在例行體檢B超時就發(fā)現,膽囊里面有結石多個,直徑約為0.4~0.6cm。因為工作忙,父親并沒有疼痛的癥狀,就未引起重視,只是在偶爾想起膽囊問題時,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吃一兩粒膽舒膠囊。
后來,他的老友給了他一個偏方,說是能夠化解結石。老爸如獲至寶,堅持服用了這個偏方3年,感覺挺好。
在此期間,他也曾去醫(yī)院檢查過。許多醫(yī)生提醒過老爸:膽石癥如不及早根治,很可能引發(fā)許多并發(fā)癥,后果將十分嚴重,甚至危及生命。對于這些忠告,老爸當時是記在心上,過后就當做耳邊風,照樣我行我素地大吃大喝。
母親去世后,父親的一日三餐經常對付。去年3月份的一天,單位組織退休老同志去春游,聚餐時少不了健康與疾病的話題。許多人說起了膽石癥,他竟自信地炫耀著:“我都有五六年的結石史了,但是從來不疼!”那一天他還吃了不少基圍蝦、粉蒸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誰知大話出口不到三天,膽石癥竟然爆發(fā)了。開始是胃部隱隱作痛,腹部脹滿,繼而全身不適,四肢乏力,胃口全無,幾天不能進食,好幾個夜晚都難以入眠。尤其是每天清晨起床就想嘔吐,吐的盡是黃疸苦汁。到醫(yī)院看急診,立即被收住院,再去做B超,膽囊已經完全“報廢”了。醫(yī)生說:“幸虧尚未波及胰腺和脾臟,否則后果不堪設想?!?/p>
在打針消炎、穩(wěn)定了病情之后,他開始仔細了解起自己的病情是如何演變而來的。父親的病最早只是慢性膽結石,癥狀僅僅是上腹悶脹或隱痛。那時不知道膽結石是由膽汁瘀滯、細菌感染、膽汁成分改變互相影響形成。膽汁是由肝細胞分泌的,膽固醇在膽汁中的含量增加,是形成膽結石的基本原因。膽囊里發(fā)生細菌感染,能產生一種促進膽結石形成的酶,是慢性膽囊炎最終形成膽結石的主要病因。
老爸過去總是服用消炎利膽片,醫(yī)生讓他用金錢草、茵陳各30克,煎水作茶飲,一個月為一療程,具有排石利膽的功能。當膽囊炎發(fā)作隱隱作痛時,適時地選擇適當的抗生素輸液消炎止痛。
老爸抱有僥幸心理帶石生活了五六年?,F在回想起來,他真感覺在身體里藏了定時炸彈。他天天想這個事情,造成了諸多心理負擔,做什么都放不開手腳。
見此情況,老爸的主治醫(yī)生王大夫建議早做手術。老爸又猶豫了:感覺平時疼痛的感覺并不十分明顯,難道非得手術嗎?
王大夫為他分析病理:立即實施膽囊切除術,才會根除體內的定時炸彈。手術以后,還要配合中藥調理。治療膽結石的方法有手術和非手術兩種,手術一般采用的就是切除膽囊的微創(chuàng)手術,而非手術治療一般采用的是藥物溶石。每種方法都有利弊。膽結石小于1.5cm的,膽囊沒有任何異常的情況下,是可以采取保守治療的;而如果結石大于2cm以上,膽囊萎縮的,還是建議早些手術。
老爸今年62歲,選擇微創(chuàng)手術相對安全一些。手術費用在1.2萬元左右,4~7天就出院回家,恢復效果快、創(chuàng)口面積比較小。術后的飲食只要選擇清淡,不吃魚、肉、油煎食品和喝酒就可以。
經過術后的3個月調節(jié)適應,老爸的消化功能已經恢復到術前的水平。醫(yī)生再次建議他盡量少食用膽固醇比較高的食物,平時的保健每天泡杯檸檬水喝,方能達到輔助治療的功效。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