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合作學習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開展合作學習是為了順應教育社會化和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人才的需要。當代中學生對于數學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厭煩情緒,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差,另外一個方面還在于數學教學缺乏科學的教學模式,他們對數學問題感到很抽象。合作學習的教育模式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一、合理分組
1.分組原則
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進行,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有差異,組間求均衡”的原則。小組內各成員間性格、性別、學習成績、思維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組內有差異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求均衡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創(chuàng)造了條件。
2.分組實施
小組的組成應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商討編排,既要考慮學生的成績、性格、性別、交際能力等。又要引導學生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尤其要關心那些交際能力弱、學習成績落后的同學,爭取組內同學共同進步,要求組內每一個成員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參與。每個小組的人數有4~6人,學期調整一次。
二、選擇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內容是合作學習成功的前提。合作學習選擇:一是需要合作、操作、觀察、探究的。比如:統(tǒng)計,實驗,課題學習等;二是在解題策略和結論上需要辯論或容易出現(xiàn)分歧的內容;三是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交流后能夠得到一定的啟迪的內容,在進行合作學習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教材內容的重難點,精心設計討論的針對性。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充分提高課堂效率。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進行引導并善于啟發(fā),使小組合作學習有序、有效開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根據普遍的共性問題進行統(tǒng)一分析和解答。
三、優(yōu)化“合作學習”模式
1.掌握合作技能,讓學生學會合作
這里所說的合作技能指的是我們在完成合作學習課堂構建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學生只有掌握了合作技能才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進行交流和合作,從而達到利用合作學習來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首先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將學生分成若干個數學學習小組,這樣的方式有利于我們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其次,鼓勵組內學生們相互欣賞。合作學習是否能夠在教學過程當中順利開展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組內成員是否彼此認可,彼此欣賞,彼此支持。
2.小組合作完成數學課后探究活動
合作學習的意愿需要每一個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斷地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并且鞏固而形成。首先可以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形式的探究活動。新課程改革后,幾乎每一個學習單元后面都有一個數學探究活動,而這些活動要求學生利用課堂內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索,理論聯(lián)系實際,因此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課后探究活動,一方面有效地培養(yǎng)了同學們彼此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另外一個方面又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責任感。
3.營造良好的合作情境,讓學生享受合作的過程
學生合作品質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參與活動的基礎上面,與此同時通過參與合作活動產生的身心愉悅感能夠讓學生更加樂意融入到這種學習方式中,相反的如果學生感受不到合作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體驗不出和合作伙伴交流互動后產生的愉悅感,那么教師再怎樣進行說教都是無濟于事的。
4.加強調控,適當地介入
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的調控與投入。具體的教師應該要采取以下幾種手段,第一默默地觀察和記錄下學生是如何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其次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了錯誤,可以要求學生暫?;顒?,并身體力行地作出示范。第三要善于表揚那些能夠充分地利用課堂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學生。最后當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運用到相關的學習技能的時候應該要及時介入,建議學生運用一些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等等。
四、信息反饋,綜合評價
及時反饋合作學習的信息,有利于合作成果的充分展示,教師根據小組闡述的觀點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綜合評價。
對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評價是合作學習成功發(fā)展的關鍵,評價中不僅包括每個學生參與的情況,更要關注整個小組的情況。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間的分工合作,促進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五、實施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了解合作學習的實質,避免合作流于形式。
課堂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里,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人們追求的是可見的形式,卻忽視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合作學習應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
實施合作學習需要適宜的“土壤”“溫度”和“水分”。有價值的問題或主題是適宜的“土壤”,教師的有效指導是適宜的“溫度”,而獨立思考的時間是充足的水分。在學生對立思考的基礎上,然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統(tǒng)一”意見后,再到全班進行交流,再次形成“統(tǒng)一”意見,最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教師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不斷地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組織引導小組合作學習,讓數學學習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