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終于在一片爭議中落在帷幕。有人吐槽廣告太多,不如取名“中國好生意”,也有人對賽制和透明度不滿意,當然,更多人的不滿是針對評選結果——熱鬧了一個夏天,冠軍竟然是之前一直被大眾忽略的一匹黑馬,黑到絕大多數(shù)觀眾不得不懷疑評選結果是否隱含黑幕。
2005年的“超女”之后,中國的電視節(jié)目翻來覆去都在“選秀”,從皮到瓤,都大同小異,盡管形勢大好,觀眾卻不買賬。似乎05年的夏天已經(jīng)透支了選秀業(yè)未來五六年的熱情。一直到2012年夏天的《中國好聲音》,選秀才開始咸魚翻身。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區(qū)別于以往選秀聲勢浩大的海選和不厭其煩的復賽,《中國好聲音》一上來就是精品。選手往往一張口,沒唱兩句,場下的觀眾便爆發(fā)出掌聲,四個背身而對的評委也眉飛色舞地交流想法,電視機前的觀眾面對天籟之音,更是瞪大眼睛,露出白日撞鬼的驚詫相。這使得節(jié)目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一夜之間紅透大江南北;它不像“超女”,目標觀眾群是單一的低齡少女,“好聲音”打通了年齡界限和城區(qū)差異。在“轉椅階段”,我身邊幾個公認的品位最挑剔的朋友都在微博上眼淚汪汪地大贊該節(jié)目,而且平日最喜歡在微博上吐槽的公知與毒舌也一反常態(tài),自覺地為“好聲音”鼓而呼。連一向把選秀視為洪水猛獸的廣電總局也為《好聲音》亮出了綠燈,且在《新聞聯(lián)播》里拎出來當模范,重點表揚。
口碑之所以如此堅挺,自然是靠硬碰硬的真功夫。絕大多數(shù)選手上臺時,都是素顏搭配休閑裝,有些甚至帶有一點點草率和邋遢,然而就是這些外表平平的人一張口便石破天驚——“驚”一方面是因為聲音太好了,驚為天人;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和聲的落差,“人”先是讓你看輕了,“聲”一出則雷霆萬鈞,震驚四座。典型如選手鄭虹,穿一件從大賣場淘來的格子襯衣,其貌不揚,但一張口便把庾澄慶給唱哭了,全場在集體靜默片刻之后,也爆發(fā)了巨大的歡呼。
除了選手強悍,四位導師也很靠譜。庾澄慶成為隱形的主持人在推進節(jié)目的發(fā)展。那英是團隊中沖動感性的動態(tài)元素,不斷插科打諢,打破臺上臺下的距離感。比哈林還小三歲的劉歡一改往日嚴肅高端的形象,非常松弛地扮演成熟穩(wěn)健的老大哥。導師中最大的贏家“楊32郎”則是標準的二逼青年,“重復”其實是一種百試不爽的喜劇手段,作為一個影響力比其他三位稍弱的導師,楊坤反復用32場演唱會來表現(xiàn)自己執(zhí)著的進取,據(jù)說今年夏天楊坤經(jīng)紀人的手機被打爆了,“32”已然被顛覆被超越了。
其實,導師靠譜也就是說節(jié)目組靠譜。在“轉椅階段”有一個唱電游的女選手,身穿古裝,蒙著面紗,沒張嘴我就判斷她肯定不成功。因為她的這身造型和節(jié)目的風格完全不協(xié)調。之所以會“突?!钡爻霈F(xiàn)在舞臺上,也算節(jié)目組亮出自己的態(tài)度:不灑狗血,不搞幺蛾子。另一名選手哈尼小王子在舞臺上壯志未酬地說“一定要好好唱,讓之前看不起我的人刮目”之類的“山寨勵志演講”被那英無情地打斷,那英告訴他要開心玩音樂,別帶太多戾氣和包袱??此品浅P〉募毠?jié),其實最能反映節(jié)目的價值觀。
然而好景不長,“轉椅”之后,當各組學員開始捉對廝殺時,爭議和吐槽便層出不窮,且一浪高過一浪。原來之前所謂的屌絲的逆襲根本不過是一個幻象——那些看似平易近人的導師依然高高在上,掌握著生殺大權——而且是比以往選秀節(jié)目更大的權力——在選出每組四強的環(huán)節(jié)上,唯一具有話語權的就是導師。當選手剛剛享受了那種“選導師”的快感之后,就被殘酷的告知接下來你的死活,只是導師一個人說了算,你必須而且也只需要符合導師一個人的胃口,才能活到最后,否則即使有再多人無論是其他導師還是觀眾喜歡也沒用——這是多么大的落差。
導師一言定去留的賽制,與超女的短信投票相比,民主性相差太遠。因為在四強角逐中,觀眾與導師產(chǎn)生了巨大的分歧,許多最受觀眾喜愛的同時商演價格亦是最高的選手們紛紛落馬,比如李代沫、鄭虹。但不管怎么說,這一環(huán)節(jié)選出的歌手至少是導師們的心頭好。所以即使是我聽不懂的小眾歌手吳莫愁被哈林一意孤行留到四強我也還能接受,因為我相信哈林的專業(yè)性和職業(yè)操守。但是到了后來的“99位”媒體投票環(huán)節(jié),我認為評選到此,已經(jīng)徹底失去公信力。這99位舉牌媒體究竟代表誰?代表他們供職的媒體?代表他們媒體的觀眾?還是只能代表他們自己?作為觀眾,我為什么要接受這99人的選擇結果?我能想到的最道德的交易就是——這是節(jié)目組對相關媒體報道的一次答謝,一次廣告置換。
我并不懷疑節(jié)目有黑幕,因為明面上的評選制度本身就漏洞百出。節(jié)目組的說項是:一切按照原版的流程操作。然而據(jù)我所知,多國的“好收視”都終止在“轉椅”之前,到了窩里斗,均呈現(xiàn)出疲態(tài)。中國版的大結局收視雖然不俗,然而如果不能解決高開低走的口碑和不具說服力的賽制流程,我很難相信它在下一季會有更精彩的表現(xiàn),怕是連“好生意”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