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順
器材太小、太少、太差,是很多學校體育教學所面臨的難題之一。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是怨天尤人、坐以待斃,還是另辟蹊徑、白尋出路呢?本文就以筆者執(zhí)教的常州市小學一年級《妙用彩繩趣學立定跳遠》展示課(《體育教學》雜志2012年第7期“實案選登”)為例,談談就器材開發(fā)與使用的想法與做法,僅供同行參考。
一、器材開發(fā)返璞歸真
現(xiàn)在的一些公開課、評優(yōu)課等,器材開發(fā)種類越來越繁多,不考慮課的需要及是否經濟實用,總會給人以華而不實之感。如投影儀、跨欄架、體操墊、接力棒及其他昂貴道具等,課堂簡直就成了體育器材展示的陣地。筆者認為在器材利用和布置上,要遵循簡單實用的原則。
本節(jié)立定跳遠展示課最初設計是,以“趣變荷葉”游戲為主,把綠色的地毯剪成“荷葉”形狀,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玩自主擺放、搶占荷葉、自由玩荷葉、連續(xù)跳荷葉、互擠出葉、拼奧運圖形等一系列“趣變荷葉”游戲中,達成教學目標。但幾次試教后,不但器材繁、貴,練習過程也不適宜學生拿與放,而且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遠離常態(tài)課要求。后來,我們又嘗試了鞋盒、體操棒、小墊子等器材,但還是不盡如人意。直到最后,經過不斷反思總結,我們將荷葉、盒子、體操棒等物體“濃縮”成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彩繩。將立定跳遠技術進行分解,巧妙地把彩繩游戲和技術教學這兩條一明一暗的線索貫穿于全課之中,編出一系列的繩類游戲環(huán)環(huán)相扣,技術要求層層遞進,讓學生在“玩”精彩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發(fā)展技能。
由此可見,器材開發(fā)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優(yōu)先選擇身邊常見的、可利用的資源,丟掉花架子,注重樸素與實用,通過替換或代用品去實現(xiàn)高效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簡單的器材,達成高效的教學目標。
二、器材功能一物多用
在目前,大多學校體育器材還不是很充足,我們應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充分利用現(xiàn)有器材,挖掘器材的各種功能,采用組合、變形、簡化的方式,力求一物多用、一場多用、一課到底,盡可能地把一種器材的功能開發(fā)得淋漓盡致。
在《妙用彩繩趣學立定跳遠》教學中,我們充分挖掘和利用彩繩的各種功能,如創(chuàng)編了趣味跑步、頂繩比遠、手摘仙繩、悄悄落地、雙跳雙落、飛越彩虹和多變彩繩等一系列的彩繩游戲,讓學生在玩彩繩游戲中,高效達成動作學練的目的(見表1)。
三、器材使用符合學情
實際上,在本課將彩繩引入到具體的立定跳遠教學中并不是一帆風順。我們創(chuàng)編的游戲需要把彩繩對折、折繩和扎繩,可由于學生各自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異很大,每個班級、每位學生扎繩的速度各不相同,總體來說女生扎繩(將繩對折4次后,用皮筋纏繞成捆,簡稱扎繩)速度要比男生快。速度快需要2分鐘,慢則需要5分鐘以上。把有限的教學時間浪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實在可惜,并且這個速度教師很難預先摸底和調控。我原來精心設計的很多游戲,由于小學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不得不對有些彩繩游戲進行調整、刪減和變通,以確保教學順利推進。在定稿教案中,我們一開始就直接出示扎繩,隨著教學的推進,再慢慢地打開彩繩,課到高潮處,彩繩完全打開;然后,逐漸收縮折繩;最后,隨著游戲的進行,慢慢地引導學生將彩繩扎成捆,完成學練任務(見圖1)。
四、器材運用勿忘核心
開發(fā)器材是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還是讓學生練有玩物?盲目地開發(fā)器材功能,一味的標新立異,就會造成器材功能被弱化、異化和淡化,甚至使器材運用步入誤區(qū)。器材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是為了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而服務。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力起跳,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屈膝緩沖,協(xié)調用力。教學難點是起跳時兩腳用力蹬地,手臂擺動與腳蹬地動作協(xié)調一致。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們針對一年級立定跳遠的常見錯誤設計的一系列的彩繩游戲,其目的就是巧借器材功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見表2)。
體育器材不是孤立地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而是體育器材布置與利用要與教學目標契合、與教學內容融合、與學生實際和教學形式吻合、與學??赡艿馁Y源整合,才能真正發(fā)揮器材的實用價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真正促進學生體質。
五、器材擺收發(fā)動學生
在試教中,我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插曲。一開始是由教師預先擺放好彩繩,讓學生圍繞著彩繩進行趣味跑??墒切W生的注意力非常弱,跑動中,他們全被場地上五彩繽紛的彩繩所吸引著,我多次提醒也無濟于事。發(fā)現(xiàn)問題后,我們改變策略,先讓小組長領回彩繩,給半分鐘時間讓小朋友摸摸彩繩、玩玩彩繩,滿足一下孩子們的好奇心。然后再引導學生將彩繩(扎繩)放在腳下的規(guī)定點上,并告訴學生:“這些彩繩好比是花園里漂亮的蝴蝶,我們在跑步中要愛護它們,不能踩著、碰著、踢到蝴蝶?!苯o彩繩賦予生命,學生在趣味跑中,就對器材充滿了愛意。課末,通過安排蝴蝶上床睡覺的游戲,引導學生有序地將扎繩放回箱子中。
由此可見,器材的擺放、移動與調整,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如擺放有序,陣型簡潔。擺放位置該直的就不要彎,該集中的就不要散。這種方法既方便了教師,也方便了學生,使課堂教學更緊湊。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前應該有自己的設計方案,在發(fā)動學生擺放前,教師要以準確的示范和精確的講解進行引導,包括器材擺放的位置、間隔、方向等,非常明確地提醒學生,這樣學生就會迅速按教師的要求擺放,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教學效率。
六、器材利用注意安全
安全無小事,處處要當心。再好的體育教學,如果出現(xiàn)安全事故,都將“傷不起”,因此,場地布置、器材使用永遠“安全第一”。一些危險因素較高的器材,如鉛球、實心球、山羊、鞍馬和雙杠等,教師都要事先做好安全預案,上課前檢查器材,上課中緊繃安全弦。然而,對于一些安全系數較高的器材,如繩子、彩帶、軟排等,教師的安全意識往往會淡薄,容易引發(fā)安全事故。
本課使用的器材為彩繩,安全系數較高。可在飛越彩虹游戲練習中,有一位學生突然抬高彩繩,繩子成為“絆腳石”,使跳遠同伴摔了一跤。還有,學生不遵守教師要求,將手中彩繩亂舞,打傷了同伴。為此,我們將本課器材使用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情況制訂了預案(見表3)。
體育教學是開放的課堂,存在著各種風險。無論是質硬、物重的器材,還是質柔、物輕的器材,都存在安全隱患。所以,教師在備課前要鉆研教材,把各種可能發(fā)生危險的因素考慮周全,切不可麻痹大意。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增強安全意識,仔細觀察學生學練情況,及時進行點評,表揚好的學生,批評差的學生,尤其對那些不按要求使用器械的學生,更要及時提醒與制止,必要時還應該給予嚴肅的批評和懲戒,以防發(fā)生傷害事故。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體育教師只要能積極開動腦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遵循體育教學的規(guī)律,考慮學生的學練實情,深入挖掘器材的功能,把握教材的核心價值,就能實現(xiàn)教學設計最佳化、器材運用最優(yōu)化、教學成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