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RAT KTNGKAEW
摘要:本文以泰國暖武里府兩所高中三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對師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在對數據進行認真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了解了該地區(qū)高三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的真實情況,并從中找出了學習者使用漢語量詞出現偏誤的原因,最后為高三學生如何學好漢語量詞提出了教學策略。
關鍵詞:漢語量詞泰語量詞對比偏誤分析教學策略
一、引言
量詞是漢藏語系的一大特點,在世界語言中,有的語言根本沒有量詞,有的語言中雖然有量詞,但并不豐富。漢語量詞用法復雜,這一特點也是外國學習者的一大難點,外國學習者在學習、使用漢語量詞時經常犯錯。
泰語也是量詞豐富的語言之一,但泰語量詞在與名詞搭配、語序等方面都與漢語量詞不完全一致。漢泰語言量詞的這種同中有異的特點,使得泰國學生在學習漢語量詞時出現了一些不同于歐美、韓日等國學習者的偏誤。
筆者發(fā)現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對漢語量詞結構與用法還是不明白,主要原因之一是母語負遷移,另一個原因是受到泰文文法的影響,包括暖武里地區(qū)的學生在內的曼谷地區(qū)的學生都會犯同樣的錯誤。犯錯的原因,一是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二是教材編寫的不太詳細,給的詞不多;三是學習者本人不努力。本文以上述三點為研究重點。通過漢語量詞偏誤考察,找出原因,從而幫助泰國高中三年級學生正確使用漢語量詞。
二、漢泰語的量詞對比
(一)泰語量詞及其類別
泰語的量詞可以分為以下5種:
1.個體量詞(表示種類的量詞)。如:
“???????”(praong)用于非常尊敬的人物、仙佛或國王。
“????”(ong)用于仙人,佛像、國王、人的某些內臟或用具。
“???”(loop)用于和尚、尼姑等修行與修道的人。
“??”(ton)用于鬼、神仙、天使、妖怪、隱士(林間修道者)。
“??”(khon)只用于人物。
“???”(tua)主要用于動物,除了大象用“?????”(churl),其他動物不管形狀如何大多都用“???”(tua)。還用于桌子、椅子、床、戥子、釘子、風箏、娃娃、衣服、風扇、文字、哨子、話筒、廣播喇叭、煙。
2.以形狀分類的量詞。如:
“??”(wong)用于卷成圓形的物品,如:戒指、手環(huán)、橡皮筋。
“????”(lang)用于屋子、樓、蚊帳等。
“????”(paen)用于扁平的東西,如:紙(紙類的東西)、光盤、瓷磚、玻璃、木板、黑板、地圖。
“???”(puen)用于既扁又長的東西,如:布料、衣服、地毯、草席、毛巾、國旗。
3.集合量詞(表示聚集事物的形體)。如:
“???”(kong)用于隊伍,所有的東西堆在一起。
“???,?????”(puak,lao)用于人和動物類似的堆在一起的物品。
“????”(muad)用于已經分類的人、動物或事物。
“????”(moo)用于一組一組的人、動物、物品。
“???”(foong)用于大量的動物在一起。
4.表示數量和單位的量詞。如:
“???”(koo)用于成雙的東西,襪子、鞋子、勺子、叉子、花瓶、燭臺。
“???”(loh)用于成打的東西(整十二個)。
“????”(kuli)用于一包有二十塊的布。
“???”(baht)泰國的貨幣單位。
“????”(salueng)泰國以前的貨幣單位,二十五士丁等于一兩。
“?????”(tamlueng)泰國以前的貨幣單位,二十兩等于一斤。
“????”(chang)泰國以前的貨幣單位,相當于“斤”。
5.名詞性重疊的量詞。如:
“?????????????”(*國家兩國家)
(prataed2prataed)
“?????”(*人三人)
(kon3kon)
這種量詞在泰語中有,但不常用;漢語里不存在這種現象,學漢語的泰國學生出現括弧內的偏誤現象,是母語負遷移造成的。
(二)漢語量詞及其類別
關于漢語量詞的用法與常見搭配,我們從楊德峰《對外漢語教學核心語法》(2009)里找出了如下漢語的名量詞(見表1)和動量詞(見表2),以為泰國漢語學習者和從事漢語教學工作的教師提供參考。
(三)漢泰量詞比較
1.漢泰語量詞的結構比較
(1)漢語量詞的結構
a.“數詞+名量詞+名詞”,如:五本書。
b.“動詞+數詞+動量詞”,如:等一會兒。
(2)泰語量詞的結構
一般而言,泰語量詞的結構是放在數量詞的后邊,除此之外,還可以放在很多句子的其它位置。泰語的量詞結構可分為以下四種:
a.“名詞+數詞+量詞”,如:書三本(三本書)。
b.“名詞+量詞+數詞”,如:筆枝一(一枝筆)。
這種泰語的量詞比較特別,表示語氣干脆利落。在漢語中是沒有這種結構的。泰語量詞后面的數詞必須用“一”來搭配,不能跟其他數詞搭配。
c.“名詞+量詞+指示代詞/形容詞”,如:大象頭這(這頭大象)。這種結構有強調的語氣。
d.“名詞+形容詞+量詞”,如:狗很多條(表示很多狗的數量很多)。
2.漢泰量詞的功能比較
(1)漢語量詞的功能
a.漢語量詞常用在數詞或指示代詞后面,組成數量詞或指量詞,如:一個、一次、一封。
b.單音節(jié)量詞一般可以重疊,重疊后可以作主語、定語、狀語,表示“多”“每一”的意思。如:
他的件件衣服都是我買給他的?!ㄕZ(每件)
他們次次都能回答老師所問的問題?!獱钫Z(每次)
c.數詞與動量詞組合為數量短語,能重疊,重疊后可以作狀語,表示“依次、輪番進行”。如: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d.數詞與動量詞組合的數量短語,一般作補語,如:念三遍。(請念三遍課文)
e.數量短語有時與名詞組合,位置在名詞后,表示數量,如:父母兩個。
(2)泰語量詞的功能
a.量詞能重疊??煞譃橐韵聝煞N:
a1.數詞+量詞+量詞。如:一張張。
這些光盤一張張都是他的。
a2.數詞+量詞+數詞+量詞。如:一張一張。
這些A4紙一張一張都是白的。
b.必須能跟數詞直接組合。如:
A:你有幾枝筆?
B:一枝。
3.漢泰語量詞的用法
(1)泰語量詞的用法
關于泰語量詞的用法,泰語專家KamchaiTonglor(1972)論述如下:
1)為了表示色彩意義或談到某種不同的情況下,有些詞可以與很多量詞搭配,比如:“一張紙”,泰語是“???????????”。在這里的量詞“????”可以用量詞“??”來代替,意思一點也不變,而涵蓋了“錢、鈔票”的意思,如:“一張鈔票?????????????”。
2)量詞可以用表形狀的名詞作為量詞,如:戒指一圈(???????????),繩子一線(??????????)。
3)有些詞可以借用名詞重疊作為量詞。如:人兩人???????,寺廟一寺廟???????????。
(2)漢語量詞的用法
1)漢語中的量詞總是跟在數詞或指示代詞后邊結合成數量詞組等充當句子成份。如:
她買了三本中文書。(定語)
我得去幾趟。(補語)
2)漢語中的量詞不能單獨作句子成份
漢語和泰語的量詞有相同點和不同點,尤其是在組合搭配時比較復雜。所以,對高中生來說是有難度的。
三、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
為了對高三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的偏誤進行研究,筆者一方面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獲取偏誤數據,另一方面通過聽課的方式進一步加以驗證。
目前,高三學生學習漢語量詞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個”的泛化,不知道用什么量詞時就先用“個”。另外,教材沒有量詞解釋,只解釋語法;教學中也有不少問題,如老師常常對學生說:“若你不知道和東西對應的量詞,可以用‘個?!崩蠋熯@么講,導致學生常常犯錯。雖然“個”比其他量詞用得廣,但它使用時也有限定。在進行量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給學生講清楚它的語義、用法與功能,以便學生真正掌握。
問卷調查暖武里府SRIBOONYANONSCHOOL和BENJAMARACHANUSORNSCHOOL的高三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的偏誤,此問卷調查共有兩份,一是測試學生的名量詞,二是測試學生動量詞的掌握情況。另外,還特別向高三年級的任課老師做了量詞教學的調查。
該問卷調查的好處是:1.考察學習者對漢語名量詞與動量詞的認知與掌握情況;2.得出偏誤并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3.有助于發(fā)現學習者偏誤的原因,如:母語負遷移問題、教師教學的問題、教材解釋的問題和學生自身的問題。
四、泰國高三學生漢語量詞運用偏誤分析
筆者發(fā)現,泰國高三學生漢語量詞偏誤的主要原因有:
(一)母語負遷移
絕大多數學生用漢語量詞表達語義時會先把泰語譯成漢語,這很容易出現偏誤。如:泰語里的“tua???(只)可以跟所有的動物和桌子、椅子、衣服、搭配,漢語量詞的‘只一般用在計量動物類,但不可以跟每種動物搭配,如:三只鳥。五只貓。*一只(頭)牛。*一只(張)桌子。*一只(頭)大象。*一只(匹)馬”。如果學習者的漢語基礎比較差,就容易犯類似的偏誤。所以,教師應該通過語言對比,給學生講解清楚它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二)目的語知識負遷移
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認真聽講,精力不集中,不喜歡復習所學過的知識。這導致學生對量詞的理解很膚淺。如:
*這兩個雨傘是誰的?(把)
*我有五個衣服。(件)
學生常犯的量詞偏誤,比較典型的就是“個”的泛化。筆者問一學生對量詞“個”的理解,他回答說:“若我不知哪一個東西跟哪一個量詞搭配,我就直接用‘個,因為老師說了,如果不知道應用哪一個搭配,先用‘個”。筆者認為學生出現量詞偏誤跟教師也有關系,教量詞時要給學生講明白,他們才不會出錯。
(三)教材和訓練有缺陷
暖武里府地區(qū)的學校選用的漢語教材共有兩種,一是《漢語教程》,二是《體驗漢語》?!扼w驗漢語》用得比較多,因為內容很豐富,整套都是彩色版的,很有吸引力。但有一個缺點,就是語法講解不太詳細,幾乎沒有涉及量詞的用法,而很多量詞出現在了課文中。所以,老師教漢語量詞時必須多花一點時間,多下一點功夫,才能滿足泰國漢語學習者的需求。
來自中國的大部分漢語教師不太重視語法而重視課文,語法講得比較少,課文講得比較多。講課的時候,重視口語,卻沒有在黑板上寫,這不便于學生認知和強化記憶。
總而言之,教材和教師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四)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執(zhí)行不到位
學習者是語言學習和言語交際的主體,應當采取正確有力的策略來學習漢語,盡力克服困難(邱永春,2011)。大部分泰國高三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漢語量詞時,如果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或問題,他們往往采取消極回避的態(tài)度。所以,要常常鼓勵學生,減輕他們的思想壓力。
當學生漢語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忽視目的語規(guī)則。如:泰國高三學生掌握了量詞“件”并適用于一般名詞如:“衣服、禮物”等。當他們遇到新的量詞如:“條”,覺得“條”的規(guī)則復雜、很難理解時,就會采取逃避策略,用自己知道的“個”來代替,結果產生“一個中文書”“兩個筆”等類似的偏誤。有時候學習漢語量詞也離不開“死記硬背”。要學好漢語量詞,學習者不能只是靠老師在課堂講解,自己努力學習更重要。
(五)文化因素的影響
中泰文化習俗不同,是造成泰國漢語學習者偏誤的原因之一。因為泰國人的思維方式跟中國漢民族的思維方式有差別,表現在語言層面,泰語的形式跟漢語不一樣。以“雨傘”為例,中國人的著眼點是有把手、能夠握在手里,所以用“把”;而泰國人的著眼點是“有把手、能拿著”,用于長形的東西但又不是車的量詞“???”。雖然漢語里沒有與之對應的量詞,但如果沒有掌握好,學習者就會模糊不清,難以理解,不知道怎么把它們區(qū)別開來。
五、漢語量詞的教學策略
(一)對漢語教師的要求
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充實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內容。做到上述三點,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漢語水平。
1.全面掌握漢語量詞的用法
教學之前,教師應該認真?zhèn)湔n,上課時把準備好的量詞用法寫在黑板上,并且把每種用法寫上例句,然后讓學生按照黑板上的結構造句。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多講解包含感情色彩的意義和例子。這樣做不但能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漢泰語的不同之處,而且還能幫助他們更準確地運用漢語量詞。
2.通過漢泰量詞的對比進行教學
根據筆者的觀察,現在的漢語教師絕大多數不太重視漢語量詞,在課文中遇到量詞時,只是做表面上的講解卻沒有做擴展性練習。有的教師甚至只是翻譯給學生聽,沒有給學生細講它的用法與功能,這導致學生對漢語量詞沒有徹底的理解。
3.預防學生泛化使用量詞“個”
為了預防學習者使用“個”時出現偏誤,教師應該給學習者講清楚它的使用方法與搭配,不能亂用,也不能猜,最好記住“數詞+個+名詞”中的常用名詞,也就是記住常用搭配。不要說“如果你不知道哪個名詞該和哪個量詞搭配,就可以直接用‘個”這樣的話,講完“個”的用法之后必須做一個量詞測驗,檢查他們是否能夠理解漢語的量詞。
4.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量詞
在教學中,有時候光靠文字或口頭解釋,問題往往難以理解,甚至花很多時間來講解也沒有效果。所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理解漢語量詞,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得比較快,而且不會感到厭煩,并且能夠加深印象。歸根到底,“多媒體”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對教材編寫者的要求——區(qū)分國情,增強針對性
泰國的漢語教材很多,但符合標準與要求的很少。因為現行的漢語教材大多數是“以教師為中心”,沒有從學生出發(fā)。北京大學李紅印教授指出,以往的教材編寫者并不了解海外漢語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僅以編寫者的母語思維編寫教材。他認為,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只有轉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教材的國別化問題才真正具備現實操作的可行性。
(三)對學習者的要求
在泰國,學習漢語的學生日益增多,但要想找出學習比較好的、努力的、認真的學生,確實很難。絕大多數高中學生不重視漢語,上漢語課時就做別的事,甚至逃課,這種現象在暖武里府地區(qū)比較普遍,這導致學習者在言語交際時出現偏誤。要學好漢語量詞,就要做到以下三點:
1.多認知
學習者不僅要依靠在課堂上所學習的量詞知識,而且還要在課余時間多復習、多練習。有時候教材中涉及的知識不是很齊全,學習者必須在空余時間利用網絡或課外書籍加以補充。
2.多練習
據筆者了解,有些學生比較懶惰,不喜歡做作業(yè),因此,要根據泰國學習者的年齡與個性特點,借鑒“寓教于樂”以及“用中學”的教學理念,在學習中穿插一些相關活動或游戲,用不同的方式強化練習。
3.多辨別
漢語和泰語的量詞大同小異。學習者在學習漢語量詞的過程中,會碰到與泰語相似的量詞,可用法上是有所不同的,這一點值得學習者重視。應認真辨別,仔細區(qū)分。
歸根結底,學習者要想掌握漢語的量詞,不能只靠教師傳授知識,最重要的是學習者自己要有主動性,多認知、多練習、多辨別。
六、結語
泰語和漢語的量詞大同小異,從第二章可以知道泰語和漢語的結構、用法、功能的差異。
泰國漢語學習者使用漢語量詞出現偏誤的原因,歸納起來共有5點,分別是:
1.母語負遷移的原因;
2.目的語知識負遷移的原因;
3.教材和訓練的原因;
4.學習策略和交際的原因;
5.文化因素。
如何學好漢語量詞,本文從三個方面提出要求,分別是:
(一)對教師的要求,強調教師要全面掌握漢語量詞的用法,通過漢泰量詞的對比進行教學,預防學生泛化使用量詞“個”,應用多媒體技術等輔助手段教學量詞。
(二)對教材編寫者的要求,教材編寫要按照國別化的要求加強針對性。
(三)對學習者的要求,學生要主動學習,對漢語量詞的學習要多認知、多練習、多辨別。
參考文獻:
[1]丁崇明.現代漢語語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番秀英.漢語泰語個體量詞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博士畢業(yè)
論文,2009.
[3]傅增有.泰語300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4]郭先珍.現代漢語量詞用法詞典[Z].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
[5]何杰.現代漢語量詞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6]李德津,程美珍,金德后.外國人實用漢語語法(修訂本)[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7]陸慶和.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8]邱永春.泰國學生學習漢語量詞偏誤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
2011.
(CHAIRATKINGKAEW泰國曼谷北京語言大學曼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