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景
1口述歷史簡述
簡單地說,口述歷史是指口頭的、有聲音的歷史,它是對人們的特殊回憶和生活經(jīng)歷的一種記錄。美國著名的口述歷史學家唐納德·里奇認為:口述歷史是以錄音訪談(interview)的方式收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谑鰵v史訪談指的是一位準備完善的訪談者向受訪者提出問題,并且以錄音或錄影記錄下彼此的問與答。訪談的錄音或錄像帶會經(jīng)過制作抄本、摘要、列出索引這些程序后,儲存在圖書館或檔案館??谑鰵v史不包括一切不是經(jīng)由訪談者與受訪者對話而來的聲音記錄。
口述歷史古而有之,在人類發(fā)明文字以前,口耳相傳是傳遞社會記憶的唯一方法。應該說,人類首次有歷史記載之時,口述歷史便出現(xiàn)了。三千年前,中國周朝便有專門搜集人們言談的書籍。20世紀中期,隨著錄音設備的產生和使用,口述歷史開始在美國復蘇。1948年,美國內戰(zhàn)史專家苗文斯(AllanNevins)創(chuàng)建了歷史上第一個研究口述歷史的專門機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標志著現(xiàn)代口述史學的產生。此后,在世界很多國家,口述歷史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近幾年,口述歷史在我國開始引起重視,并且漸漸取得發(fā)展。
2口述歷史與圖書館特色館藏
2.1 圖書館特色館藏
特色館藏是指圖書館經(jīng)過長期建設積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結構比較完整的文獻資源優(yōu)勢。是指圖書館中所收藏的文獻資料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是圖書館建設與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圖書館要保持競爭性,要構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必須有個性鮮明的特色文獻資源。為了滿足廣大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圖書館不僅要建立起具有本館特色的核心藏書保障體系,而且館藏要由單一的印刷型向多類型、多載體方向轉變,逐漸建立具有本館專業(yè)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獻體系,使館藏有“獨家優(yōu)勢”。
筆者所在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黨委黨校圖書館把屯墾資料作為特色館藏,是其區(qū)別于其他圖書館最顯著的特色。早在1995年,兵團黨校圖書館就開始廣泛收集有關歷代屯墾、邊疆開發(fā)、兵團建設與發(fā)展的各種屯墾資料。并成立了中國首家以屯墾戍邊為主題的大型資料庫——兵團屯墾資料中心。經(jīng)10余年積極努力,現(xiàn)已收藏屯墾資料2萬余冊。
2.2 口述歷史是圖書館特色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滿足研究學者的需要,圖書館僅提供常規(guī)的信息資料已經(jīng)不夠,還應該尋求現(xiàn)有資源以外新的資料。一般的文字史料提供的是對歷史事件的靜態(tài)描繪,只是時間、地點和人物,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而口述歷史卻能通過聲音和圖像還原歷史事件過程中夾雜的人物感情和時代的鮮活畫面,填補了文字史料的空隙。口述歷史還可以發(fā)現(xiàn)那些被以往記載忽略或歪曲了的史實,從而能給學者們提供更多的研究資料,它可以補史料,可以證史。所以,口述歷史資料是館藏信息資源的有力補充,是搶救史料和補充館藏的策略之一, 是促進館藏多元化、形成館藏特色的極好資源,是特色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
3兵團屯墾資料中心口述歷史資源館藏建設的思考
3.1 口述歷史資源的收集
一般認為,圖書館收集口述歷史資源的途徑有三種:一是了解并收集已有的口述歷史成果。二是與史學研究機構合作,共同開發(fā)口述歷史資源。兵團屯墾資料中心2006年開始與校內兵團史研究部合作,由兵團史方面的權威專家牽頭申報,完成了兩項口述歷史課題:《新疆通史》基礎工程項目《當代新疆屯墾口述史》、石河子大學新疆屯墾與文化研究院開放課題《兵團內地支邊大中專畢業(yè)生口述史》。三是圖書館員直接開展口述歷史工作。
圖書館員在口述歷史領域中到底是資源的管理者還是資源的生成者,一直是有爭議的。有的學者認為圖書館員可以憑借專業(yè)知識做出貢獻的,有的學者則主為口述歷史工作應該由專業(yè)的口述史學家來完成。筆者認為,能否勝任口述歷史工作的關鍵是專業(yè)經(jīng)驗,而不在于是歷史學家還是圖書館員。在兵團范圍內,開展口述歷史工作的學者還很少,兵團至今還沒有公共圖書館,各基層圖書館也都還沒有開展口述歷史工作。所以,兵團屯墾資料中心應當承擔起這個責任。因為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是圖書館的職能,我們有責任去記錄那些瀕臨消失的寶貴的口頭遺產。另外,只有資料中心的工作人員最了解現(xiàn)有館藏資源的不足之處,并可以通過口述歷史加以補充。
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進行口述歷史資源收集不是光憑幾分熱情就可以完成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必須要堅持專題化原則,要結合資料中心實際情況,圍繞屯墾戍邊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口述史料的采集、開發(fā)工作。(2)理論學習。一是學習口述歷史專業(yè)知識,掌握基本理論和工作方法。二是學習兵團發(fā)展史和兵團史料知識。因為采訪的議題大多是有關兵團發(fā)展的,而受訪者大多是老軍墾,都已近古稀之年,記憶難免有偏差。只有對兵團發(fā)展概況了然于心,在采訪中才能和老軍墾們良好溝通,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三要學習采訪技巧,可以進行專門培訓。(3)確定采訪議題。要以補缺為目的,根據(jù)現(xiàn)有館藏確定議題,否則,收集來的資料就沒有意義。(4)采訪前,要了解與議題、與受訪者有關的背景資料,據(jù)此設計訪談內容,確定采訪方式。采訪中,既要保持中立,又要適當?shù)匾龑?適時巧妙地提問,使訪問資料得以補充和完善,提高口述歷史資料的價值。
3.2 口述歷史資源的整理與開發(fā)利用
整理口述歷史資料,要尊重受訪者的原意,切忌加入整理者的觀點,也不能為了說明某種觀點去找例證,去搜求材料。整理完的資料要請受訪者過目,確定是否有需要補充的地方,有不清楚的地方要二次采訪,確保史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對口述歷史資料進行整理的目的在于利用。兵團屯墾資料中心現(xiàn)在收集到的口述歷史資料只是原始錄入稿配上照片,分議題保存?,F(xiàn)在資料少,這種方法尚可,若資料多了,就不便使用了。為了便于使用,對審定過的,經(jīng)受訪者同意可公開的口述歷史資料可以根據(jù)《口述歷史編目手冊》(Oral history cataloging manual)進行編目。
為了更好地開發(fā)口述歷史資源,補充和完善兵團屯墾資料中心館藏。筆者認為,可以向上級部門申請經(jīng)費支持,爭取設立兵團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廣泛收集有關兵團的口述史料。比如有關“九二五”起義老兵口述歷史,上海知青口述歷史,山東、湖南女兵口述歷史,還有新生人員和兵團移民口述歷史等等。在有可能的條件下,最終可建立一個兵團口述歷史專庫并建立全文數(shù)據(jù)庫。
4結語
總之,要建設完善的特色館藏體系,更好地為研究者服務,圖書館重視口述歷史,進行口述歷史資料的收集、采訪與開發(fā)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俊華.圖書館開發(fā)口述歷史資源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06,(6):126-129.
[2] 劉曉莉.口述歷史與地方文獻工作芻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5):64-66.
[3] 馬曉暉.口述歷史與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7,(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