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偉
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疾,其以視力下降為主要表現,且致盲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正確認識白內障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基礎。然而,諸如期待通過保守治療治愈白內障、覺得年齡大沒必要手術等錯誤觀點存在,影響了人們戰(zhàn)勝白內障的進程。近日,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眼科??漆t(yī)院院長、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委員葉劍教授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提出——
他在西藏,是強巴林寺里德高望重的大活佛;他在重慶,是兢兢業(yè)業(yè)不斷奮進的醫(yī)者。幾千公里的漫長距離,他們似乎很難會有交集。然而,1998年的一場白內障手術把他們連在了一起,也讓人們記住了一位醫(yī)者的名字——葉劍。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手術,而是西藏歷史上值得紀念的印記。那時,強巴林寺活佛飽受白內障困擾,受“身體不能破壞”佛教思想的影響,遲遲未能行手術。當時還是援藏醫(yī)療隊成員的葉劍,得知這一情況后,積極與活佛溝通,并制定了詳盡的手術方案。被葉劍的誠意所打動,活佛接受了建議,手術很成功,活佛視力有了明顯好轉。
“活佛做手術了,他的白內障被葉醫(yī)生治好了!”這一消息立即傳開,眾多白內障患者聞訊紛紛趕來,排隊等著葉醫(yī)生做白內障手術。最終,援藏醫(yī)療隊為包括大活佛在內的120多位藏族同胞成功施行白內障手術,葉劍本人被評為赴西藏國家醫(yī)療隊模范隊員。
時光荏苒,一晃10余年過去了。當那段轟動的援藏歷史再次被提及,葉劍也露出悠然回想的神態(tài),“那段日子很難忘,榮譽倒是次要的,關鍵是讓很多患白內障的藏族同胞得以重見光明,這讓我很欣慰!”
在堆滿研究資料的辦公桌前,葉教授結合臨床實際,給記者介紹了老年性白內障的治療現狀,并就一些讀者關心的問題予以解答。
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葉教授告訴記者,在我們眼中有一個組織叫做晶狀體,正常情況下它是透明的,光線通過它及一些屈光間質到達視網膜,我們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體。一旦晶狀體由于某些原因發(fā)生混濁,就會影響視網膜成像,使人看不清東西,這就是白內障。白內障初期對視力影響不大,而后逐漸加重,明顯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白內障多見于50歲以上的人群。引起白內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傷性白內障、糖尿病白內障等有比較明顯的病因外,其他可能形成的因素較為復雜。在我國,高原地區(qū)以及日照時間較長的地區(qū)白內障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
針對有些患者的“保守”想法——希望能通過藥物來治療白內障,以免除手術之苦,葉教授明確指出,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方法。白內障患者晶狀體蛋白質變性,是一種不可逆的過程,就如同雞蛋清受熱后一樣,無論用什么藥物也不能將變性的蛋白,恢復成原先的清沏透明狀。
目前,依照白內障手術時,摘除晶體囊的完整性分為囊內和囊外摘除兩類。隨著顯微手術的普及和技術的提高,現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如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手術方式。手術操作精細,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大,并發(fā)癥少,術后恢復視力效果好。
百歲老人也能手術
是不是白內障要等到看不清東西時才能做手術呢?
面對記者的疑惑,葉教授解釋道,這一觀點已經落后了。過去的老年性白內障手術方法,采用白內障囊外摘出術或白內障囊內摘除術,由于切口大、并發(fā)癥多,術后視力恢復不理想,常常要求在白內障成熟期或近成熟期手術。
現在,矯正視力低于0.5或影響視野及視覺質量時即可考慮手術。若等白內障進入成熟期和過熟期,會大大增加手術的難度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幾率,術后恢復的時間和過程也會相對更長,影響到治療效果。而且,白內障發(fā)展到成熟期的過程可能漫長,將長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白內障一般雙眼先后發(fā)病,一眼白內障成熟失明后,另一眼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因白內障混濁發(fā)展而嚴重影響視力。所以,對一眼白內障成熟已失明,另一眼還有一點視力的患者也應及時進行手術,否則等雙眼都失明后再手術,將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隨著人均壽命的增長,白內障患者中高齡及并發(fā)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越來越多。對于這類人群,能否承受白內障手術取決于患者術前的全身狀況和術中監(jiān)護措施。至于手術方式,現在多采取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超聲乳化手術一般最多半小時就可完成,患者基本無痛苦,絕大多數患者都能耐受手術?;加懈哐獕?、糖尿病的老年人,只要術前控制好血壓、血糖,并保持平穩(wěn),就可以進行手術。據葉教授介紹,今年8月該科還成功為103歲高齡的白內障患者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
手術當天就能回家
白內障手術耗時很短,患者一般是不需要住院的,手術當天就能回家。但術前還是要進行檢查,包括眼部檢查和全身檢查。眼部檢查一般包括視力、視功能、眼壓和淚道、角膜曲率、A超和B超。全身檢查一般包括血常規(guī)、血糖、乙肝、心電圖、HIV、胸片等。
通常,主城區(qū)醫(yī)?;颊咴谧龊孟嚓P檢查后可以直接在門診手術(病情復雜、特殊情況的患者除外),對于非主城區(qū)醫(yī)保患者需要住院,出院后回當地報銷相關費用。住院治療時間大約4~5天,手術后第二天就可出院門診隨訪。
說到手術,就不能不說患者最關心的費用問題。葉教授介紹,白內障手術費用主要是手術費+人工晶體費+術前檢查費(視患者情況而定,最低300元左右,有些患者心臟不好、血糖高等就需要多些費用)+基本藥品費用。
人工晶體種類很多,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從幾百到上萬的都有。從目前的科室應用來看,大多數患者主要選擇是2000左右的晶體。
對于有些患者對白內障術后會復發(fā)的擔心,葉教授給出了明確答復:“不會?!?/p>
有一部分患者在做完白內障手術后,經過幾個月或幾年的時間,會出現視力下降的狀況,這很可能是眼睛里的透明囊膜發(fā)生渾濁造成的。醫(yī)學上稱其為后發(fā)性白內障,簡稱后發(fā)障,實際上不是白內障復發(fā)。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激光進行治療,數秒鐘就可完全治愈,不需要住院,無任何痛苦,也不需要麻醉。因為是在顯微鏡下進行治療,非常精確、安全,治療結束后過5分鐘視力就能恢復如初。
1個多小時的采訪時間很快過去了。離開前,葉教授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每年約有45萬人失明,而其中有40萬是可治療的白內障盲。對白內障認識的不足,致使很多患者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合并嚴重并發(fā)癥,讓人痛惜,期待通過社會媒體的宣傳,醫(yī)患攜手戰(zhàn)勝白內障,明亮一代人!
葉劍,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眼科??漆t(yī)院院長,重慶市眼科學學術技術帶頭人,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委員,全國白內障學組委員,重慶眼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白內障學組組長等職。
從事眼科工作20多年,擅長各種白內障及超高度近視的手術治療,在角膜病、青光眼、眼部整形、視神經疾病的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是國內最早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和眼內屈光手術的專家之一。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研課題8項,獲軍隊醫(yī)療成果獎4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學成果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