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ischn
碎沙、假山、水草,莎莎家的魚缸不大,東西還挺全。兩只美麗的小金魚在里面自在地游來游去,怡然自得。莎莎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們,腦子里卻對同學的話念念不忘:
“我聽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鐘。7秒之后,魚兒就會忘記剛才的事情,一切又變得很新鮮。因此,就算魚缸再小,魚兒也永遠不會覺得無聊?!?/p>
探索與試驗
對同學的話,莎莎將信將疑。魚的記憶怎么可以被精確到秒?還有,7秒鐘是它們的平均記憶,還是最長記憶?
可是就一直這么盯著金魚,也不能驗證那些話是真是假。莎莎決定做一個試驗,來驗證下魚的記憶是否只有7秒。
莎莎拿來魚食,用手指敲了很多下魚缸,然后才給兩只金魚喂食。整個過程,超過了7秒,大概要2分鐘左右?,F(xiàn)在,莎莎還猜不到試驗會有什么樣的結果,但她計劃堅持做一個星期,并且把每次喂食時的過程記錄下來。
莎莎對科學的探索和嚴謹,值得大家學習。不過,要是她能上網(wǎng)搜一下相關的資料,就會得知在她之前已經(jīng)有人做過類似的試驗了。
曾經(jīng)有一位來自美國的大學教授注意到,他的鄰居在喂魚前總要搖晃裝魚食的罐子。當池塘中的魚聽到魚食在罐中晃動的聲音后,會從四面八方聚攏,準備進食。
受此啟發(fā),這位教授決定做一個相當簡單的試驗。他在自家的魚池里養(yǎng)了一些鯰魚,每次喂魚的時候埃里克森都要大喊幾聲“魚!魚!”。
過了幾個月,每當教授喊話的時候,會有19條鯰魚游過來。之后他停止試驗,到第二年,當他再次喊話時,共有16條魚對他的口令有反應。
又過了5年,教授再次來到池塘邊,喊了幾聲“魚!魚!”。當他還沒有來得及把魚食投到水里,已經(jīng)有9條魚游來。第2天,接受他召喚的鯰魚數(shù)量增加到了13條。
結論顯而易見,莎莎的同學的話是不對的??墒巧囼灥膶ο笫墙痿~,而教授試驗的對象是鯰魚,她能得到相同的試驗結果嗎?
謎題之后,還有謎題
其實,科學家們很早就開始了關于魚類記憶的科學研究。很多種類的魚都曾被用作試驗對象,幾乎所有的研究結果都表明,魚的記憶遠不止7秒。
19世紀60年代,美國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試驗證明,只要對金魚進行科學的訓練,它們可以在1個月的時間里,一直記住躲避電擊的技巧。
除了金魚,另一種有名的觀賞魚——天堂魚——也有很長的記憶能力。這種魚能識別不同種類的魚,并將這種記憶至少保持3個月。
還有斑馬魚,這也是一種聰明的魚類。經(jīng)過訓練,它們可以根據(jù)信號燈知道進食時間;能很快學會如何走迷宮,根據(jù)聲音信號尋找食物;還會記住捕食者的形狀,根據(jù)提示躲避電擊。
由此看來,魚的記憶是否只有7秒,已經(jīng)不是謎題。謎
題是魚的記憶到底能有多長時間?
目前,有關的科學研究非常有限。這是因為很多種類的魚根本活不了那么長的時間,所以人們也沒有辦法進行詳細、科學、合理的試驗來驗證魚的記憶力。上文中那位美國教授的試驗也只是個別案例,并不能證明所有魚類的記憶都有那么長。
可以想象得到,不久后,當莎莎每次敲響魚缸,就算沒有魚食,兩只小金魚也會有所反應。
盡管莎莎的試驗內容很簡單,而且已經(jīng)有很多人得出了一些結論,可她這么做并非沒有意義。至少,莎莎可以在向同學辟謠時,自豪地說:“這是我自己做試驗得出的結論!”
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探索的過程。
本期“我在現(xiàn)場”答案:
斯科特鎖定的嫌疑人就是那個白人。
斯科特推斷,兇手害怕被其他游客看到,很可能在行兇后繞個圈子回到現(xiàn)場,裝作聽到尖叫后跑來。因此,在斯科特看來,那兩個人都有嫌疑。
后來,當斯科特看到白人手中的那副棉手套時,就把那個黑人排除了。因為澳大利亞此時正是炎熱的季節(jié),為什么一身休閑打扮的他要隨身帶著這么一副手套?反季節(jié)的物品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使犯罪嫌疑人露出了馬腳。
而且,犯罪嫌疑人身上沾有大量花粉,說明他到現(xiàn)場之前不久進過樹林,為什么要故意繞個圈子來而不是從樹林中來到現(xiàn)場呢?這是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