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鏑
人到老年,理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多年來,我在侄輩的指導(dǎo)下,巧念理財“四字訣”,家庭理財風(fēng)生水起,可謂“財源滾滾,豐衣足食”。
我的兩個侄子都在金融部門工作,其中有一位還是當?shù)匦∮忻麣獾睦碡斠?guī)劃師。進入晚年后,他們給我的理財建議是:遵循四項基本原則。這四項基本原則也即我的晚年理財“四字訣”,我遵循照辦,深受其益。
口訣之一:“穩(wěn)”。人到老年,經(jīng)濟收入一般較為固定,而支出卻常常是逐年增加的。因此,老年人理財一定要“穩(wěn)妥”,既不可盲目,也不可冒進。我在理財?shù)倪^程中,采納了侄子提供的“100法則”——一個人可以投資風(fēng)險程度較高產(chǎn)品的比重等于100減去老人的年齡。通俗點說,70歲的我,投資風(fēng)險資產(chǎn)的比重決不能超過30%;但如果我是30歲,那么就可以在投資的產(chǎn)品中,有70%是風(fēng)險資產(chǎn)了。按照“100法則”,我這些年來很少接觸股票、外匯等風(fēng)險性較高的理財途徑和項目。雖說我身邊也有老年人炒股“爆發(fā)”的,但我并不羨慕,我覺得人到老年,理財投資還是扎實點好。
口訣之二:“選”。按照侄子們的說法,理財產(chǎn)品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有適合和不適合之別。我按照他們提出的建議,采取了精挑細選的方法:一部分錢用來購買國債,這類理財產(chǎn)品既保本,又放心,可謂“一買無患”。一部分錢用來投保期限短、取錢靈活的“萬能險”,像“福壽紅利”、養(yǎng)老保險等,這類保險有保底收益,我保得放心,可謂是“穩(wěn)中求勝”。一部分錢用來買基金,我買的兩種基金都是風(fēng)險較小的債券基金——不管基金市場如何動蕩,我都“進可攻,退可守”。試行兩年來,收效還真不錯。
口訣之三:“巧”?,F(xiàn)在,很多老年人喜歡把手中的積蓄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入銀行,以為“高枕無憂”。其實,這種做法也有弊端:由于是定期存款,資金等于是被凍結(jié)了,存款期間突然急用錢取出,就會損失很多利息。我按照侄子們的建議,采取了“活存定期”的辦法,我把手中的3.6萬元積蓄分成3份,每隔一年存入1.2萬元,都存作3年定期存款。這樣一來,我每年都有1.2萬元存款到期,若急用,就用;不用,則再存3年。我享受的利息還是三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我不但收益上得到了保證,還沒“憋”著自己,“死錢”活用了。
口訣之四:“活”。人到老年,身體健康狀況大不如前,“人老不講筋骨為能”嘛,鬧些小病也是常有之事。鬧病就需要錢,所以,手中的存款必須“活”起來,做到“用之則取,取之能花”。我以前存款都喜歡存長期,以為存款期限越長,利息越高,但一旦碰上急用錢,就蒙了——取吧,利息損失了,不取吧,急等用錢,后來,我按照侄子們的建議,將存款的期限限定為3~12個月,以備日常生活中的不時之需。另外,每到銀行存款,我都要先打聽清楚,存款是否可用作質(zhì)押貸款,這也有利于老年人急用錢。
(責(zé)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