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筱新
熱情好客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和風尚。孔子就曾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倍谟瓉硭屯?,國人又處處體現(xiàn)了“禮儀之邦”的風采。
古人十分重視人際間的相互交往,“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非禮也?!奔扔衼硗钟谢卦L,才能表現(xiàn)禮節(jié)。因此,迎來送往就成為好客的一種禮節(jié)。從迎接賓朋好友開始,直至送別賓朋好友,始終處在一種熱情、體諒、和諧的氣氛中。
遇有親朋好友到來,主人首先迎于門外(圖1),向客人施禮,互致問候后,再進入門內(nèi),這是古人常用的“見面禮”。之后,主人前引客人登臺階,準備進入堂屋。在登臺階時,古代還有“拾級聚足”的禮節(jié)?!爸魅伺c客讓登,主人先登,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奔粗魅嗽谇耙龑Э腿?,前足先登上一級臺階,后足再與之并齊,而后再登一級,又并足。這樣登臺階是為了照顧客人能跟上自己,避免客人感到緊張和冷落。
待登上臺階將要進入堂屋前,又有兩種禮節(jié)。首先是“將上堂,聲必揚”,即快進屋前,說話的聲音要適當提高,以告知屋內(nèi)的人客人已到。再者是“將入戶,視必下”,這是客人應遵守的禮節(jié),即在進入堂屋時,視線應向下。開門進屋,眼睛向下看,是因為考慮主人家雖然知道客人已到,但難免還有未及收拾的東西,這樣做,可以避免給主人造成難堪和尷尬。
古人在相互交談時,也極重視禮節(jié),尤其是重視儀表的莊重,不允許有輕浮、放蕩的不文明舉止。即使是笑,也以不露齒為宜?!胺踩舜笮t露齒本,中笑則露齒,微笑則不露齒。”盡管在交談中會談及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話題,但笑仍需節(jié)制。這既是處于禮節(jié)的需要,也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yǎng)。若大笑露出牙齒根部,牙齒就會感到冷,所以古人常以“齒冷”來譏諷那些貽笑他人者。
在交談中,表現(xiàn)對對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謙遜,也是古人特別重視的一種禮節(jié),被視為“禮貌”的體現(xiàn)。在對方講話時,自己要專心致志、洗耳恭聽,不能漫不經(jīng)心,更不能打斷別人的講話。自己講話時,眼睛應注視對方,語調(diào)平緩,不能強詞奪理,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具體到交談的禮節(jié)乃至談話的藝術(shù)上,古人都有相應的規(guī)定。
面見尊長者,應“請見不請退”。即對尊長者可以請求會面,但談話結(jié)束后,不要馬上請求離去,要等到尊長者示意后,再告辭。
在與尊長者交談時,“尊長于己逾等,不敢問其年?!奔磁c輩分比自己高的老人交談時,不要詢問他的年齡?!笆套ナ梗粓?zhí)琴瑟,不畫地,手無容,不翣也?!痹谂阃痖L者談話時,如果沒有尊長者的旨意,自己不能彈奏琴、瑟等樂器;不能自作聰明地為尊長者出謀劃策,對他指手畫腳;更不能像扇扇子一樣的搖手,以示反對尊長者的意見。
在談話時,還應注意尊長者的舉動。一旦對方出現(xiàn)困倦的舉止時,就應結(jié)束交談,讓尊長者休息?!笆套诰?,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屨,問日之蚤莫。雖請可退也?!比绻谡勗捴?,尊長者打哈欠、伸懶腰,或手中擺弄笏版、摩拭劍柄,或?qū)⑿玫阶约荷磉?,或詢問時間早晚……這些舉止都是對方困倦或不耐煩的表示。見到這種舉止,自己就應該告辭、請退了。
在與他人的談話中,“不窺秘,不旁狎,不道舊故,不戲色?!奔床灰Q探對方的隱私,也不能相互取笑逗鬧。談話時,不要總絮叨以往的舊事,神情應莊重、嚴肅。
親朋好友來訪,歡聚一堂,主人家不免要設宴款待(圖2)。雖是家宴,古代宴飲人也很重視禮節(jié)。菜肴做好端上席間時,“凡齊,執(zhí)之以右,居之以左?!奔捶彩怯谜{(diào)料調(diào)制的羹類菜肴,端菜時要用右手拿住盛放的器皿,同時用左手托捧,以保持平穩(wěn),避免湯汁外溢、灑濺。
擺放菜肴,古人也有禮節(jié)。特別是擺放魚的時候,“羞濡魚者進尾,冬右腴,夏右鰭?!比绻麑Ⅳ~連同湯汁一起端上席,則將魚尾對著賓客;如果是冬天,則將魚肚朝向賓客的右側(cè);如是夏天,則將魚鰭朝向賓客的右側(cè)。這種擺放魚的方式是有道理的。魚頭肉少且浸在湯汁內(nèi),如朝向賓客,客人夾食會感覺不便;冬天的魚腹部肉多,且比較肥美,將魚肚朝向賓客,方便客人夾食;夏天的魚則背鰭部分的肉相對較多,將魚鰭朝向賓客,也是出于方便客人夾食的考慮。
對于酒杯的擺放,古人也有規(guī)定,“客爵居左,其飲居右?!奔纯腿巳胂瘯r,酒杯擺放在他的左側(cè),便于客人右手進餐。待飲酒時,客人再將酒杯移至右側(cè)。
吃飯時,古人也不失禮節(jié)?!把嗍淌秤诰?,則先飯而后己。毋放飯,毋流歠。小飯而亟之,數(shù)噍毋為口容。”在與尊長者一起用餐時,應先拿筷子吃飯,但要等到尊長者吃完飯后,自己才能放下筷子。吃飯時,不能將飯粒掉在桌上,更不能將菜肴中的湯汁流灑在桌上。飯要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但要等前一口飯咽下后,才能再將飯放入口中。絕不能將幾口飯同時塞入口中,使兩腮鼓脹起來,古人認為這種“吃相”有失禮節(jié),是極不文明的。
雖說是到主人家做客,但賓客也不將自己作為外人,飯后還要幫助主人收拾餐具?!翱妥詮兀o焉則止。”如果主人勸阻客人收拾,客人才不動手。
待賓客告辭,主人為客人送行,通常是主人前引客人走出大門外。在門外,賓主再次相互致謝、答謝后,主人目送賓客離去。
古人的交往禮節(jié),在今人看來似乎感到太繁瑣,過于注重小節(jié),但恰恰是這些看似區(qū)區(qū)小事的禮節(jié),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風尚和文明禮貌的風范,真正表現(xiàn)了“賓至如歸”的風采。
【責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