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雨天如何操控汽車
車輛雨天行駛一定要準確判斷水情。對經(jīng)過地段水深不確定時,寧可下水“以身試水”,如果水深沒有沒過保險杠,可以嘗試掛低速擋,加大油門,勻速經(jīng)過,中間千萬不能踩剎車,不能換檔,不能讓車輛停下來。一般情況下,汽車被水淹沒后,空氣濾芯有可能進水。發(fā)動機吸水后,會造成火花塞無法點火。水也會被吸到汽缸里,導致發(fā)動機報廢。
車子浸水超過20厘米就很容易出問題。所以,當水沒過輪胎鋼圈內圈下沿口,盡量不要再繼續(xù)行駛,趕快停靠下車。
可行的逃生方案
側門逃生:汽車沒入深水后,不會瞬間沉到水底。這時車內人員應該沉著冷靜,迅速解開安全帶,第一時間打開車門,側門逃生最為安全快捷。
側窗逃生:如果車門打不開,則應該用工具敲打玻璃的邊緣和四角,尤其是玻璃上方邊緣最中間的地方,一旦玻璃有了裂痕,就很容易將整塊玻璃砸碎。
天窗逃生:這是一種可選方案,但從天窗逃出既費時又費力。如果天窗可以打開,說明車輛還尚有余電,在這種情況下,不如先嘗試從車門處逃生。
氣壓平衡逃生:車窗加壓實驗發(fā)現(xiàn),在汽車沉入水中時,無論是電動車窗還是手動車窗,只要車內還有空氣,就無法打開了。當車內充滿水之后,兩側壓強相同,就可以打開車門或車窗了。但是,由于車內空間極小,氧氣十分有限,若等車內完全進水再開門逃生,很容易發(fā)生窒息。一定要掌握好開門的時機。
哪扇車窗最脆弱
目前,汽車前擋風玻璃所使用的材料,以夾層鋼化玻璃和夾層區(qū)域鋼化玻璃為主。夾層玻璃是用一種透明的可黏合性塑料膜貼在二層或三層玻璃之間,將塑料的強韌性和玻璃的堅硬性結合在一起,增加了玻璃的抗破碎能力。鋼化玻璃是將普通玻璃淬火使內部組織形成一定的內應力,增加玻璃的強度。
區(qū)域鋼化玻璃是鋼化玻璃的一種新品種,它經(jīng)過特殊處理,能夠在受到?jīng)_擊破裂時,其玻璃的裂紋仍可以保持一定的清晰度,保證駕駛者的視野區(qū)域不受影響。
夾層鋼化玻璃和夾層區(qū)域鋼化玻璃均具有較強的抗沖擊力。
但是側擋風玻璃就完全不一樣了。側擋風玻璃一般屬于有機玻璃,比前擋風玻璃薄很多,砸碎之后,便會裂成小碎片,全部脫落下來。
另外,砸車窗玻璃的位置也是有門道的。一般應該砸向車窗的4個角,如果砸在車窗中心,按照力學原理,沖擊力被整個車窗分擔,作用力會被明顯分散,起不到效果。
選用何種逃生工具
頭枕:如果在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頭枕插頭有可能敲碎玻璃。但在水已經(jīng)涌入車內,車主慌亂的情況下,車內空間狹小,人很難用上勁。而且,不少頭枕的插頭都是平頭的,不是尖頭的,未必能夠敲碎玻璃。此外,也不是所有車的座枕都能那么容易拔出來。另外,實驗表明,由于車內空間的限制,使用頭枕時,操作難度比較大,不能保證準確擊打側窗玻璃有效位置。
剪刀、高跟鞋:經(jīng)實驗證明,剪刀、高跟鞋根本不能打破車窗。由于剪刀的個體太小,基本不能對車窗產(chǎn)生危害性的破壞。另外,高跟鞋的鞋跟也不完全由金屬制成,更不可能砸碎側窗玻璃。
釘錘:經(jīng)過實驗測試,揮錘向側窗玻璃使勁敲打,只需幾下,就可以將車窗敲碎。錘子尖尖的頂部容易造成高壓強,長力臂會令使用者事半功倍。
車用安全錘:在緊急情況下,普通的釘錘可能用力敲擊也敲不破玻璃。而車用安全錘使用起來會更加方便。它通常是由圓錐形尖頭的錘體,以及錘柄兩部分組成。這個尖頭的錐角為10°~50°。簡單新穎并且非常實用。在車輛遇到緊急情況下,一錘輕松即可敲碎車窗。
相比較而言,最有效省力的方法就是選用一把合適的車用安全錘或是一把手柄較長的釘錘。所以,汽車落水最佳的逃生方式就是用安全錘砸側面玻璃的四角。不僅贏得了寶貴的逃生時間,提高逃生質量和數(shù)量,還可將傷害降到最低。
逃生誤區(qū)
誤區(qū)一:等水進入到車內后再打開車門逃生。
通常,人們都認為車子落水后,水會順著車門間縫隙往里灌,同時車門也會因水的阻力而難以開啟。其實當車輛落水后,水會慢慢涌入,車內暫時是一個密封空間,只要門沒打開,進水的過程會比較緩慢,直至水面超過車門鋼板高度五成,壓力才會逐漸增加,也就是說即使車輛入水,只要及時,車主仍有足夠時間打開車門逃生。
誤區(qū)二:用塑料袋自制氧氣罩逃生。
面臨即將沉入水底的車,如果車主還如此有耐心尋找塑料袋然后套在頭上,是極不可取的。人在慌張的情緒之下,所消耗的氧氣量會加大,小小的塑料“氧氣罩”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誤區(qū)三:敲打前擋風玻璃逃生。
很多被困者在水下都會選擇嘗試敲碎前擋風玻璃,認為那里的空間相對比較大。其實,相比車子的側窗玻璃,前擋風玻璃是不大能被擊碎的,因為它多半使用的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夾層鋼化玻璃。即使被砸碎了一個小洞,整片前擋風玻璃也不會整體碎裂,浪費逃生時間。
誤區(qū)四:使用肘擊、腳踹等方式逃生。
在車子淹水后,絕對不要嘗試用肘擊、腳踹等方式敲碎玻璃。這種方法只會加劇自身能量的消耗,不會對車窗或車門有任何的影響。因此應該及時找到可用的逃生工具。
總之,車輛一旦遇水發(fā)生意外,盡量不要等待,因為在車體剛剛淹水的時候車門是最容易打開的,此時為逃生的最佳時機。另外,無論是天窗逃生、敲碎側窗玻璃逃生,都不如盡早奮力推開車門逃生快速直接。
相關知識鏈接
問:雨天行車對制動器是否有更為特殊的要求?
答:車子過完水后,制動器會進水,制動力會出現(xiàn)暫時的降低,最好保持更大的前車距離。
問:單車如何通過積水路段?
答:車輛涉水時,應掛低速擋,讓車輛平穩(wěn)駛入水中,保持發(fā)動機在水中有足夠的扭矩輸出,避免猛打方向。
問:多車涉水時如何通過?
答:不要同時下水,防止前車因故障停車,后車也陷入水中。
問:車輛在雨中發(fā)生打滑怎么辦?
答:打滑時切莫猛踩剎車,應盡量握住方向盤,緩踩制動,直到車輛停穩(wěn)。
問:雨天出行前還需要做哪些額外的準備工作?
答:檢查輪胎花紋深度,雨季用胎絕不能少于2~3毫米,最好在4毫米以上,不要降低胎壓。
問:雨天如何觀察周邊路況是否存在危險?
答:雨天,路基容易松動,尤其是靠邊的路基極易坍塌,所以盡量選擇中心路基行駛。
心理自救貼士: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來最大暴雨,截止發(fā)稿時已有77人不幸遇難。面對近在咫尺的災難,很多人至今心有余悸。如果在水下打不開車門的是自己,會不會瞬間驚慌失措,最終導致悲劇上演呢?如何能在災難來臨時保持鎮(zhèn)靜,爭取最大的逃生機會呢?
災難瞬間的心理應激
突發(fā)災難性事件后,人會本能地調動自身所有的能量應對事件給心理造成的沖擊,這被稱為心理應激。在災難發(fā)生瞬間,大多數(shù)人會表現(xiàn)為驚惶不安、手足無措或目瞪口呆、情感麻木、四肢發(fā)軟,隨后就會出現(xiàn)意識模糊,判斷力下降等現(xiàn)象,或者腦袋里面一片空白。這一階段在心理學中被稱為休克期。由于災難事件和情景超過了個體的應付或承受能力,人們?yōu)榱嘶謴托睦砩系钠胶猓刂平箲]和情緒紊亂,人體會本能地啟動包括“心理隔離”在內的自我保護機制,以便恢復其認知功能。隨著認知功能的恢復,人體便進入了防御期(又稱防御退縮期),譬如會出現(xiàn)對否認、退縮和回避手段進行合理化,或者高度警覺神經(jīng)質逃跑,或者漠視危險的存在,或者控制悲傷的表達。
但面對突發(fā)事件為何有人因慌亂而喪失了逃生機會,而另一些人則頭腦清晰,能迅速穩(wěn)定情緒作出抉擇,最終成功脫離險境?可以說,這并非是由于頭腦清晰的人沒有應激反應,只是他們能夠迅速脫離休克期,恢復理性認知能力,這對求生至關重要。例如,在遇到洪水、火災、地震等災難時,應準確估計危險源,迅速調動應急知識,切莫因顧及財產(chǎn)而延誤逃生時間。另外,在救人與自救的抉擇上也應冷靜,比如飛機出現(xiàn)事故時,會拋落氧氣面罩,一定要先自己戴上,然后再幫助小孩和老人。遭到持械歹徒搶劫時,必須作出準確判斷:如果力量懸殊,而只是個人受到經(jīng)濟損失,應立即交出錢財以保護生命,因為生命是最寶貴的。危機情況下因為情緒失控造成判斷失誤,就可能作出以卵擊石的錯誤抉擇,最后導致悲慘結局。
常言道“事后諸葛亮”,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人們不難作出正確的判斷。但驚魂未定之際,理智受到情感干擾的一瞬間,要作出這種判斷是極其困難的。人對突發(fā)事件的反應方式,既與個體特征有關,也與訓練有關,平素加強人們對突發(fā)事件應付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對心理素質較差的個體進行這種訓練,是非常有益的。
如何降低意外風險
首先,應有避險意識。比如在進入陌生環(huán)境時, 應注意觀察安全出口方位;在長途旅行前,應了解目的地的天氣、地理狀況,做好相關應急知識貯備。只要有準備,絕大多數(shù)災害事故的損傷是可以降低的。
另外,豐富的應急知識和技能會讓你在災難面前減少慌亂。平時積累防災知識,對災害時的心理穩(wěn)定有重要作用。例如,地震時應躲在桌子旁邊雙手護頭避險,溺水時切忌過分掙扎……有的知識還要隨著情況的變化不斷地學習,例如對新發(fā)傳染病的防護知識等。
求生信心和勇氣則可以幫助人們長時間與重大災難抗衡。如2009年貴州某煤礦發(fā)生透水事故,16人被困井下,25天后,有3人被救出,改寫了遇礦難存活時間最長的紀錄。這種求生信心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各種活動、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如通過長跑磨練人的意志和耐力,通過練習模擬火場逃生,減小或消除對大火的恐懼;通過野外生存訓練,體驗如何克服困難的過程,總結經(jīng)驗,磨練自己,往往可以提高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