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柱
摘 要:針對目前國內冷軋軋機軋輥使用率低下,報廢軋輥總量巨大,處理難的問題,本文對改造冷軋機輥系提高軋輥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冷軋機軋輥軋輥利用率HC六輥冷軋機
中圖分類號:TG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b)-0085-01
1國內冷軋機軋輥的使用現狀
隨著現代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市場對冷軋帶鋼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冷軋機組的使用也在急劇增長之中。在對帶鋼進行加工時,冷軋機組主要是通過工作軸來完成的,因此工作軸非常容易磨損。但現有六輥可逆冷軋機的工作軸利用率卻比較低,多數工作軸的直徑磨損到一定程度就只能報廢處理。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需要報廢的工作軸越來越多,導致加工成本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六輥可逆冷軋機本身價格非常高昂,一般企業(yè)不會在短期內更換更高端的六輥可逆冷軋機,因此如何在不對六輥可逆冷軋機主體設備進行改動的基礎上,有效提高軋輥利用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2通用HC型六輥冷軋機的特點
對于HC型六輥軋機而言,在軋制力、工作輥輥徑以及支承輥輥徑均不變的條件下,工作輥與支承輥的壓力分布曲線以及彈性壓扁量曲線主要受帶鋼寬度的影響。由于工作輥兩面的接觸長度不相等(即工作輥與軋件的接觸長度小于工作輥與支承輥之間的接觸長度),因此就算軋制力不變而軋件寬度在較大范圍內變化,則盡管支承輥的撓度變化很小(因軋制力未變,只是載荷特點有變化),工作輥上由于彈性壓扁不均勻引起的撓度變化卻很大。如果將工作輥與支承輥間的接觸長度調整到與軋件接觸長度接近,則工作輥由于彈性壓扁分布不均勻造成的撓度將顯著減小[1],工作輥輥面與帶鋼直接接觸,工作輥老化速度快,工作輥消耗量大。
3通用HC型六輥冷軋機軋輥利用率的提高
以本公司1450mmHC型六輥可逆冷軋機詳細說明其改造前軋輥使用情況。
軋輥輥徑使用范圍:工作輥徑370mm~400mm;中間輥輥徑415mm~450mm;支撐輥徑1190mm~1250mm。
其中工作輥在軋輥消耗中占主導地位,由上述工作輥輥徑使用范圍知,工作輥一般只能使用直徑方向30mm就不能使用,必須報廢。
原輥系直徑:工作輥:φ400mm~φ370mm;中間輥:φ450mm~φ415mm。
(工作輥報廢尺寸為φ370mm,中間輥報廢尺寸為φ415mm)。
為了提高軋輥利用率必須保證工作輥輥徑在φ370mm時或者中間輥輥徑在φ415mm時還能繼續(xù)使用,但是目前工作輥報廢尺寸為φ370mm和中間輥報廢尺寸為φ415mm是因為當工作輥輥徑達到φ370mm時,軋輥輥面接觸的同時軋輥兩端的軸承座也開始相互接觸發(fā)生干涉,再加上工作輥的傳動聯軸器也有可能發(fā)生干涉,也有一定幾率發(fā)生軋輥輥肩(硬度較低的部位)相互接觸對設備與產品造成不利影響(這種情況出現與否跟軋輥結構有關)。
所以提高軋輥利用率,必須克服以上問題,同時也不能對主體設備進行改動。當然,最直觀的是對軋輥軸承座進行加工,降低其高度,避免干涉,以下對本公司1450mm六輥可逆冷軋機輥系成功改造進行分析。
改造后1450mm六輥可逆冷軋機輥系有兩套,兩套輥系獨立使用,不能混用。
原輥系直徑:工作輥:φ400mm~φ370mm中間輥:φ450mm~φ415mm。
改造后輥系直徑:工作輥:φ340mm~φ340mm中間輥:φ485mm~φ450mm。
由于工作輥和中間輥直徑的變化,工作輥和中間輥的軸承座都要重新制作,工作輥的滾動軸承減小了一個規(guī)格,但是其強度務必要降低,中間輥仍沿用原有的滾動軸承,以便減少軸承備件的規(guī)格數量。由于工作輥直徑的減小,為避免小棍徑時上下接軸軸頭相干涉,要將軸頭相錯開。
由于工作輥輥徑的減小,在換輥位置上下工作輥間距減小了30mm,所以要對接軸夾緊裝置的夾緊塊作適當調整。
而對于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輥輥徑,改造后的第二輥系200,當工作輥和中間輥輥徑為最大時:即第二工作輥D工作輥=370mm;第二中間輥D中間輥=485mm。
則第二支撐輥輥徑不能超過1240mm,超過1240mm將超出平衡缸的使用范圍。
而當工作輥和中間輥輥徑:D工作輥+D中間輥≤845mm時,可以使用最大輥徑的支撐輥即:1250mm。當工作輥和中間輥輥徑:D工作輥+D中間輥≥850mm時,可以使用最小支撐輥徑即:1160mm。
4結語
通過本文所述的改造方法,能夠延長工作輥和中間輥的使用壽命,利舊變新,有效降低生產的成本。當然改造冷軋機輥系以提高軋輥利用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周國盈.HC軋機在軋機技術改造中的應用[J].冶金設備,1985.
[2] 黃桂梅,王義新,朱慶華.冷軋機軋輥缺陷分析及改進措施[J].有色設備,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