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玲
摘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我國也將培養(yǎng)知識產權人才作為建設創(chuàng)新性國家的重要戰(zhàn)略措施。要提高知識產權案例研習課的教學質量,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案例研習課設置的目標和意義、案例研習課的教學方法、案例研習課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考核方法等。
關鍵詞知識產權法案例研習課教學研究中圖分類號:G424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發(fā)達國家通過充分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在國際上維護其競爭優(yōu)勢,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我國也應積極采取適應國情的知識產權政策措施,以促進自身發(fā)展,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實踐證明,我國不能再采取過去那種資源消耗型以及技術引進型的發(fā)展模式,因為資源依賴型是不可持續(xù)的,技術引進型是受制于人的,這兩種發(fā)展模式都不利于我國經濟、科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配合我國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發(fā)了《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綱要》。這不僅表明我國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決心,而且也標志著我國知識產權事業(y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
知識產權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知識產權專門人才。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綱要》明確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建設若干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養(yǎng)基地。設立知識產權二級學科,支持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設立知識產權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大規(guī)模培養(yǎng)各級各類知識產權專業(yè)人才,重點培養(yǎng)企業(yè)急需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中介服務人才。在高等學校開設知識產權相關課程,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高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由此可見,我國將培養(yǎng)知識產權人才作為建設創(chuàng)新性國家的重要戰(zhàn)略措施。
知識產權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知識產權教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非常重視知識產權教育,早在1981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就協(xié)助建立國際促進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學會,以促進知識產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①
在我國,知識產權教育主要是在高等院校開展,許多高等院校都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知識產權法教學。由于知識產權法教學質量決定知識產權的教育質量,因此,要想提高我國的知識產權教育質量,在高等院校如何設置知識產權課程、設置哪些課程、采取哪些教學方法等問題就成為高等院校的教學單位和授課教師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問題。目前,高等院校的知識產權法課程設置在不斷體系化、合理化和科學化,例如不僅有基礎理論課程,還有案例研習課程、研討課程以及診所教育課程??茖W合理地設置課程固然重要,但是課程設置后如何針對不同的課程開展教學,最終達到課程設置的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將直接決定我們知識產權教育的質量。
作者認為要提高知識產權案例研習課的教學質量,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
1 案例研習課設置的意義和目標
知識產權法不僅是法學學科研究的對象,也是一項應用性極強的應用制度,即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對知識產權法理論問題的學習和研究,必須結合實踐,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全面進行研究和探討,使得理論與實踐優(yōu)勢互補,基礎理論研究通過吸取實踐的營養(yǎng),從而促進知識產權基礎理論的不斷發(fā)展?;A理論是抽象的、相對固定和僵化的,在基礎理論指導下制定的法律往往是滯后的,甚至缺乏可操作性的,但是,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是具體的、多種多樣的、變幻多端的,通過案例研習,可以升華基礎理論,豐富和發(fā)展相關的法律原則和法律規(guī)定。另外,案例研習還可以將學術上的評論分析和觀察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件直接掛上鉤,②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學習案例,可以克服他們最初對法律課程的恐懼感以及厭惡感,逐漸地,學生會真正有滋有味地來學習法律。③通過案例研習,使學生感到知識產權法律不再是枯燥的法律條文,而是生動的、有趣的、吸引人的實例?;诖?,作者認為,有必要在高等院校開設知識產權案例研習課,并且案例研習 文獻標識碼:A課的設置要達到如下主要目標:
第一,通過案例研習,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基礎理論學習的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將基礎理論學習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也就是說,通過案例研習,使得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對一些疑難、復雜的問題,案例研習尤其重要。
第二,通過案例研習,可以給學生提供批評和分析的機會,發(fā)現(xiàn)基礎理論的不足、法律滯后、法律規(guī)定的不明確等問題給實務帶來的困境,從而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如何完善理論、完善法律制度以適應實踐的需要等問題。
即通過案例研習課的設置培養(yǎng)出既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能將所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知識產權專門人才。
2 案例研習課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傳統(tǒng)法學教學中,往往采取的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重點關注的是教師能夠教多少,但是往往忽略學生能夠學到多少、掌握了多少,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弊端。而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法能夠解決上述弊端,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學生作為課程的主導者,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會使每個學生有新鮮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最大潛力;另一方面,作為課程的主導者,學生會認真進行課前準備、自主學習,以應對課堂上其他同學和老師的提問、批評,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對相關知識深入學習研究的過程,最終使學生真正學到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并培養(yǎng)他們獨立研究的能力。正如查爾斯·L格萊格教授所說:“教學是一門社會藝術,必然會涉及人際關系;教師在其教學藝術實踐中要獲得成功,就要靠他擁有的思維能力或態(tài)度,使他與學生之間能夠產生一種互動的關系,教師不能只教書,學生也不能只學習”。④
作者認為,知識產權法案例研習課應采用在老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如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研習案例的選擇。研習的案例需要是典型的,復雜或疑難案件??梢杂衫蠋熛驅W生提供,也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
其次,是學生人數(shù)的限定。案例研習課學生不宜超過25人,否則會影響研習的效果。因為采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目的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要參與案例研習,而案例研習課通常只有36學時,如果學生過多,就不能實現(xiàn)這一目的。
再次,是案例研習的具體方法和要求。根據(jù)學生人數(shù),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至少要準備一個案例,進行研究和分析。在進行研習時,要求每個小組首先向同學和老師詳細介紹案情,然后分析案件中涉及的知識點、雙方當事人爭議的主要問題,法官對案件的最后判決以及判決依據(jù)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最后闡述自己對案件的觀點,包括對法官判決的評析、甚至批判。學生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一定要有充分的論證,學生論證自己觀點的過程就是對法律適用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明確、清晰表達和論證能力的過程,更是提高學生自信心的過程。每個小組成員可以在研習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有扮演原告的,有扮演被告的,有扮演律師和法官的,這樣不同的角色會為其不同的目標而進行充分的論證準備。
老師特別需要向學生強調和提示的是,在分析和研究案例時,不要過多地關注案件的判決結果,判決的結果對案件當事人來說很重要,但是對研究和學習者,判決的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研究法官的邏輯思維,分析法官是否正確以及如何適用法律的。實踐中有的法官有很多閃光的、深邃的思想值得在理論研究中得到重視和學習。西方法諺說:法律是法官的唯一上司。法律是不會說話的法官,法官是會說話的法律。有的案件需要法官的智慧,填補法律的漏洞。美國大法官卡多佐說:裁判結論是多種因素釀成的化合物,既有成文的法律規(guī)范,又有影響裁判結果或者作為裁判依據(jù)的法律原則、習慣、學說及其他司法資源。⑤
3 案例研習課的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的多元化無疑是提高案例研習課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認為,案例研習可以利用一些相關視頻(例如庭審視頻)、圖片和實物(例如,商標標識、專利產品實物、享有著作權的小說、劇本等作品實物)。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教學手段的多元化無疑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4 對學生的考核方法
對學生的考核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同時也是對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的檢驗。作者認為學生的成績應由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和最后考試成績。平時成績應該占總成績的60%或70%,最后考試成績占40%或30%,也就是說,要相對注重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考核。平時成績根據(jù)學生研習的準備情況、上課發(fā)言、辯論的情況等綜合判定。關于平時成績的判定,作者認為應該一改過去由老師獨自判定成績的做法,判定者改為由老師和同學擔任,即每組學生研習后,老師和研習小組以外的其他同學根據(jù)學生研習的情況給出成績,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研習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定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后考試采用開卷進行案例分析的考試模式。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不是培養(yǎng)學生記憶法律條文的能力,而是培養(yǎng)他們理解法律原則、法律制度以正確適用法律的綜合能力。采用開卷考試,學生不需要對法律條文進行機械記憶,需要的是對法律的正確理解和適用,以及在分析具體案件時批判的精神。老師根據(jù)學生對法律的理解和適用情況、分析和論證的情況給出成績,同時老師要指出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并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平時成績和最后考試成績總和就是學生案例研習課的最后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