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安全島
【談薪心理】
“談薪心理”是職場心理學用詞。指應聘時和雇主談薪酬的心理特點。因為此時多數(shù)雇主都預期應聘者會討價還價,所以他們第一次開出價碼時會預留上漲的空間。
所以談薪的秘訣是:“不接受第一次開價”,爭取更好的價值。另外,直接上司通常都更容易變通。可能的話,安排一次跟你未來直接上司的直接面談,而不是只跟人力資源部的人談談就拉倒了。
【會話流】
“會話流”指人和人一段一段的話語交流,會話流與積極情緒、強烈的歸屬感和自尊、社交認同及意見一致感關聯(lián)密切。會話流被短時沉默打斷,會讓人產(chǎn)生被拒絕感和其它消極情緒。交流過程中,即便是4秒鐘的沉默也足以讓人探出畏懼感,進而刺激“兩不相容感”、排斥感及焦慮感的產(chǎn)生。
【裸辭】
所謂“裸辭”,就是還沒找好下家就辭職。不找后路,意味著離開的決然。由于工作壓力導致身心疲憊達到了極限,或長期缺乏工作幸福感等原因,選擇“裸辭”的職場人正在增加?!奥戕o”,已成為職場流行詞之一。一份最新出爐、針對8000多人所作的跳槽特別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未動過跳槽念頭的受訪者不足1成,近6成人已完成跳槽或正有所行動。在這波“挪窩”高峰里,“裸辭”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據(jù)了解,“裸辭”群體以女性職場精英居多,她們主要分布在高級白領、職場新人和職場媽媽這3類人群中。
【鐘擺族】
“鐘擺族”最早發(fā)源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隨著城際鐵路的開通,越來越多的職場人突破城市界限,實現(xiàn)了工作生活雙城化。房子兩地買、婚姻周末化,社交網(wǎng)絡多城交叉,原有的單一城市生活工作模式被打破,職場“鐘擺族”應運而生?!扮姅[族”折射的生活現(xiàn)狀及人群心理成為社會關注的對象之一。
【微笑判斷】
“微笑判斷”指我們對別人臉上微笑表情的判斷,是真心發(fā)笑,還是假笑,亦或是皮笑肉不笑,我們的大腦中樞都可以判定。
大腦通過三種途徑區(qū)分微笑和其他表情,第一,對比一個人的臉部與標準微笑,判斷對方是否微笑;第二,通過對方所處環(huán)境判斷面部表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通過模仿識別微笑。
【曬工資】
“曬工資”是近幾年流行的新名詞,是指將自己的工資收入、年終獎金公布在網(wǎng)絡上,大意是拿到“陽光下”,大家比一比、看一看。
“曬工資”的心理原因有3個:
1.尋求心理滿足。有些工資比較高的人可能是能力較強,需要找個對比群體。
2.尋求真相滿足。不少人真不知道自己的工資水平處于什么地位,瞧一瞧心里有數(shù)了。
3.尋求心理發(fā)泄。用暴露來發(fā)泄自己對工資的不滿。
【精神年貨】
“精神年貨”是指“關掉手機”,耐心和父母坐在一起,聽聽他們的嘮叨,比起“大紅包”和“大禮包”。這樣的“精神年貨”就是最好的年貨。其實父母嘮叨的內容并不需要兒女回應,他們只是想抒發(fā)出自己對老伴的一些抱怨,或者對兒女的牽掛,只要孩子靜靜地聽,他們內心就會得到很大滿足。
【紅包綜合癥】
送紅包給不少人帶來經(jīng)濟負擔,成了一種“甜蜜”的煩惱。調查顯示,65%的人表示過年發(fā)紅包的金額超過自己月收入的兩倍以上。特別是在外打拼的上班族,人情支出讓他們成了“恐歸族”、“節(jié)奴”,甚至患上“紅包綜合征”。無論送紅包還是收紅包,“紅包”本身并沒有錯。帶來煩惱的,是好面子和攀比心理。這些想法,使討吉利的風俗變成了人情債,滋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