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通過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來體現。對于各級黨員干部來說,要全面認識和理解黨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努力踐行黨的宗旨。如何踐行黨的宗旨?本文試圖談談個A.C0幾點膚淺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黨的宗旨踐行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中去。在實踐中,作為黨員干部,應當如何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如何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個人認為,在實踐中要做到以下五點,可概括為“一二三四五”。
一、“一”,就是正確認識“一個宗旨”
正確認識是正確實踐的前提。在認識和實踐中,要堅持做到“八個統(tǒng)一”:
1在服務主體上,做到整體性與個體性的統(tǒng)一。
2在服務對象上,做到個人利益、集體(局部)利益和國家(全局)利益的統(tǒng)一。
3在服務時間上,做到階段性與長期性的統(tǒng)一。
4在服務范圍上,做到具體性與抽象性的統(tǒng)一。
5在服務方式上,做到以身示范與宣傳教育的統(tǒng)一。
6在服務內容上,做到數量與質量的統(tǒng)一。
7在服務者素質上,做到思想覺悟與能力水平的統(tǒng)一。
8在服務回報上,做到物質回報與精神回報的統(tǒng)一。
二、“二”。就是著重突出“兩大課題”中國共產黨目前自身建設中面臨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如何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要求我們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努力提高“五種能力”,即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如何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要求我們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切實轉變"2E種作風”,即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
三、“三”。就是切實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進一步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盀槭裁慈恕钡膯栴}歸根結底是個世界觀的問題。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要圍繞強化宗旨觀念,加強學習改造,真正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解決好“參加革命為什么,在領導崗位上做什么,將來身后留什么”的問題,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分之想,常修為官之德,決不能三心二意為人民,七心八意為自己,甚至一心一意為自己?!盀槭裁慈恕钡膯栴}在新形勢下要著重解決為誰用權、怎樣用權的問題。決不能搞權力特殊化、權力私有化、權力商品化,或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那一套,更不能把人民給的權力變?yōu)橄螯h和人民討價還價的籌碼。
其次,進一步解決好“靠什么人”的問題,切實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fā)揮好。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真正把人民群眾當成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主人。堅持群眾路線,最大限度地擴大人民群眾在改革和建設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咨詢權、質疑權,團結和引導人民群眾與黨同舟共濟,把改革和建設事業(yè)推向前進。
最后,進一步解決好黨員干部“怕,什么人”的問題,切實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鄧小平同志曾經講過,領導干部一要怕黨,二要怕群眾。這種“怕”,是對人民群眾要有敬畏之感,時時把自己置于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時時擔心會被人民群眾拋棄。也就是要把民心當成一桿秤,檢驗對群眾的態(tài)度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檢驗是否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要自己接受群眾評判、幫助和監(jiān)督。
四、“四”。就是積極爭當“四個模范”
一是爭當“愛民”模范。愛民,就是要牢固確立一切為了人民,一切著眼于人民的思想,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判斷是非、決定取舍的最高衡量標準,做到襟懷坦白,一心為公。
二是爭當“為民”模范。為民,就是要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三是爭當“富民”模范。富民,就是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四是爭當“安民”模范。安民,就是要為群眾創(chuàng)造一個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一方面,要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經濟和刑事犯罪活動,確保社會穩(wěn)定,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努力維護社會公正,創(chuàng)造公平競爭、平等發(fā)展的社會條件。
五、“五”。就是妥善處理“五個關系”
一要正確處理利益多樣化與根本利益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fā)展的方針,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的。實踐證明,經濟成份、經濟利益的多樣化能夠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兩者不是對立的關系。
二要正確處理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我們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不是“地方黨”,也不是“部門黨”。要讓每一個黨員干部都清楚地認識到,局部利益必須服從全局利益。黨內既不允許搞宗派主義,也不允許搞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
三要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應當承認,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并不總是一致的。特別是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為了長遠利益而影響眼前利益的情況,這是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價。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發(fā)展來解決。我們不能因為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受到影響,就產生這樣那樣的懷疑。
四要正確處理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的關系,保持社會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富民政策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尤其是黨的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人,通過辛勤勞動先富起來的政策,更是調動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使許多人擺脫貧困,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是,隨著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社會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先富與后富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也要防止兩極分化。
五要正確處理黨群、干群關系,始終保持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上,我們必須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觀,進一步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我們黨始終成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作者簡介:易豐,男,1976年6月出生,湖南省汨羅市人,大學本科學歷,經濟學學士學位,經濟學講師職稱?,F在中共汨羅市委黨校工作,任辦公室主任,從事教學、科研、文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