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勇
一、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
體育教師是學生身邊的榜樣,教師切不可不拘小節(jié),把粗、懶、散等不良習氣和作風帶入課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有健康而有朝氣的體魄,又要有莊重嚴肅的風度。教師還要勇于吃苦耐勞,不怕苦累,不怕日曬風吹,工作認真負責。準備活動應和學生一起做,示范時認真規(guī)范,練習時積極為學生當陪練。對待后進生,要多給予他們鼓勵,不用諷刺的語言來刺激他們;對待體育骨干,則要從嚴要求,絕不袒護他們的缺點。教師應處處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為人處事的正確態(tài)度。
二、注重細節(jié),增強紀律意識
學生良好的集體觀念和組織紀律性,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但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組織紀律性不是自發(fā)形成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在運動練習中有目的地培養(yǎng)他們關心集體、愛護集體的思想情感以及刻苦耐勞、奮發(fā)向上等的優(yōu)良品質。在體育教學中,我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注重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使學生一堂課下來,在身心等方面都得到鍛煉和提高。例如,課前預備鈴響后,一些學生仍然分散在操場上,針對這一情況,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向他們講明課前兩分鐘準備工作的意義和作用。課前我還提前到達集合地點,和學生的隨意交談,在交談中暗示一部分學生要積極帶頭,預備鈴響即到位排隊。同時留心觀察,注意學生在操場上表現(xiàn),預備鈴一響即鳴哨,讓體委快速整隊,我在旁邊協(xié)助體委檢查、督促,并向學生強調:準時、快速到位,是集體對每個學生的要求,也是熱愛集體的表現(xiàn)。我還細心統(tǒng)計各班完成整隊的時間,表現(xiàn)好的班級及時給予鼓勵。對預備鈴響后,分散在各處但能夠馬上跑步歸隊的學生,我常常表揚他們關心集體、遵守紀律,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每個學生都樹立了關心、愛護集體的思想,并在行動上積極地體現(xiàn)出來。課前每個班級均能在兩分鐘內完成整隊,最快的班級只需要一分鐘,真正做到了“快”、“靜”、“齊”。有幾次,我故意稍遲到操場,待我到場時學生已整隊完畢,在靜候老師了。
三、適時滲透,培養(yǎng)集體觀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內容,針對學生在鍛煉中出現(xiàn)的問題,抓住時機,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例如,有一次在進行拔河比賽時,我班與對手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出現(xiàn)了“平局”。說來也巧,勝局均在東邊的場地。第3局決賽抽簽,我班抽到西邊場地,這時有的學生開始議論,甚至埋怨抽簽的學生,在心理方面蒙上了必敗無疑的陰影。在小憩間隙,我及時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給學生講拔河的特點,強調全隊團結一心、勁兒往一處使是勝利的前提,告誡學生:如果一個人松勁,集體的力量就少了一分,一定要堅持到最后一秒;拔河比賽既是力的對抗,也是智的較量,更是意志品質的比拼,哪有場地決定勝敗的道理?切不可把偶然的巧合,視為必然的結果。同時在技術上做了周密的布置。決賽開始后,兩隊都很努力,一時相持不下,但由于我提前做好了思想鼓動工作,學生們咬著牙堅持了下來,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這時,我又把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了一次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們認識到,體育活動中團結一致、堅持到底、克服困難的精神是十分可貴的;個人離不開集體,集體也離不開個人,要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四、抓住典型,培養(yǎng)意志品質
有一次,我上一堂公開課(沒有告知學生是公開課),教學內容是2000米耐力跑訓練??紤]到學生對耐力跑訓練有畏懼心理,在講解技術要求和具體安排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激起學生高昂的情緒,我問大家“有沒有信心?。俊睂W生回答:“有?!钡曇舨粔蝽懥?。我又問:“怎么聲音不大啊!是不是信心不足?”于是,我又問了一次。大家高聲答道:“有!”當時我心里特別高興,感到學生的勁提上來了。可就在這時,一名學生大聲地說:“我跑不動!”該生平時較為散漫,他的異常表現(xiàn)讓我毫無思想準備,也給我出了一道難題。我心里不是滋味。如果在那么多聽課教師和學生面前批評他,非但不能解決問題,也達不到教育的效果。于是,我說:“我相信你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和全班同學一起完成任務。我也希望全班學生用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信念一起前進!”此言一出,產生了激勵性的效果。在訓練的前半程我反復向學生強調技術要求,而后半程我著重思想鼓勵,結果全班同學都跑完了全程,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在小結時,我特意表揚了那位“跑不動”的學生:“今天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集體精神的感召下,變‘跑不動為‘跑得動,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絕不要輕言放棄?!?/p>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學生在課堂練習中的一些表現(xiàn),有時看起來似乎是些無關緊要的瑣碎小事,但教師如果處理不好,既會影響課堂教學,也有礙于學生良好品行的養(yǎng)成。因此,教師要做有心人,“明察秋毫”,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活動規(guī)律,從小處著手,言傳身教,循循誘導,調動學生向上求好的積極性,并適時加強德育滲透,使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