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波
隨著農村青壯年進城打工熱的興起,農村留守兒童逐年增多。因此,家長愿意把孩子托付給學校,加之近兩年出臺的相關政策,使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住宿生大幅增加。這種狀況的出現,使管理難度大大增加。本文淺談筆者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的認識。
一、當前農村寄宿制學校普遍面臨的困難
第一,學校安全隱患增大。由于住宿生24小時生活在學校,學校每時每刻都負有監(jiān)管的責任和義務,而大部分學生自我防范意識不強,自控能力較差,因為遠離父母,自己有了一些零花錢,有時會利用一些借口,甚至趁人不備時,從學校跳墻到外面玩耍。校外的不安全因素很多,盡管學校采取一些措施,但是要想完全杜絕這類現象,是十分困難的。另外,幾百名學生在學校,難免會有學生突然患病的情況,而農村學校條件有限,醫(yī)務室發(fā)揮不了太大作用。還有就餐安全、飲用水安全、用電安全、離返校時的交通安全等,這些都使學校安全管理工作變得很艱難。
第二,有的學生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剛入學的新生只有六七歲,根本談不上自理能力,更何況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一直在家長的嬌慣下成長,甚至上廁所還要老師幫忙,有些學生之前沒有獨立洗臉、刷牙、疊被的經歷,一切都需要舍務老師照顧,少了還行,多了根本照顧不過來?,F階段的舍務教師多是原來在一線教課、年齡偏大的老師,沒接受過培訓,沒有經驗,也沒有那么多精力。
第三,條件有限,配套設施跟不上?!凹乃拗茖W?!边@個詞突然之間使用頻率高了起來,甚至可以說“一夜之間”就流行了起來,住宿生一下子多了,而學校還是原來的學校,住宿條件沒有太大改變,住宿規(guī)模也沒有增大,住宿設施不規(guī)范,后勤服務跟不上要求。宿舍布局不合理,有的甚至宿舍和教學區(qū)混合,男女宿舍區(qū)混合,夜間不能完全封閉,不少還是幾十人在一起的大寢室,室內沒有衛(wèi)生間。由于場地的限制,學生的課余生活幾乎為零。周末和周一接送學生也是一大難題,由于農村學校沒條件配備符合要求的校車,學校離家又比較遠,于是各種車輛齊上陣,存在相當大的安全隱患,如果學校制止不符合條件的車輛接送學生,又解決不了他們回家的問題,學校處于兩難境地。
第四,舍務教師工作量大、責任大、調配難。學校都把學生的成績當重點來抓,所以在獎懲激勵機制上,重心往往偏向于教學層面,不重視舍務教師。他們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少則一周,多則半月,全部時間都在校內,工作強度要大于一線任課教師,而且時刻都面臨著學生的安全責任。盡管盡心盡力,也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思想壓力很大。絕大多數的教師都不愿意管理宿舍,這制約著學校住宿管理的發(fā)展。
第五,沒有較完備的管理體系。農村寄宿制學校近幾年才多了起來,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并沒有一整套完美的管理體系提供參考,多數學校管理水平滯后,僅處于看管的層面。其實,學生在宿舍的時間遠遠多于上課時間,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可能會影響到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所以,寄宿制學校應積極探索,善于總結,盡快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管理模式。
二、關于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的幾點建議
第一,完備相關制度。要想為學生提供安全、和諧、美好、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品質和自主管理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建立明確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相關制度。比如,住宿生管理制度,舍務教師管理制度,宿舍衛(wèi)生管理制度,用餐制度,晚自習制度,住宿生出入校門制度等。各學校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并且嚴格按制度執(zhí)行,從領導到教師,進行責任分工、層層落實、考核到人,絕不懈怠。
第二,合理調配舍務教師,整合教育資源。年紀大的教師責任心更強,默默奉獻,但缺乏活力,接受新知識、新理念的過程也較長。而年輕教師適應能力強,充滿活力和激情,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缺點是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谶@種現狀,可以在人員分工上多加考慮,年輕有活力的教師盡量安排在一線教課,而年紀大的教師管理宿舍,同時也要考慮到舍務教師工作內容簡單,但工作強度大的特點,如果人員夠用,實行兩班或三班循環(huán)的方式,并在晉級、晉職、獎勵表彰等方面多加考慮。這樣,可以大大調動舍務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人文管理,“愛”字當先。有些住宿生從未離開過父母,甚至十分嬌氣。對這部分學生,教師要努力讓他們感覺到溫暖,感覺到無論在哪里,都有人關心和愛護他們,盡力營造和家里接近的生活氛圍。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可以采取以大帶小的方式,內容包括洗衣、疊被、洗臉、刷牙等,既減輕了舍務教師的負擔,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
第四,豐富學校課余生活。根據學校已有特色,開展不同形式的文體活動,盡量讓學生感覺到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比如,可以成立興趣小組(書法、繪畫、彈琴等),班級間或寢室間不定期舉行一些小競賽、小聯歡(下象棋、籃球賽、足球賽等),還要豐富圖書室、閱覽室書籍,擴大藏書量,力求學生在學校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健康、快樂。
第五,強化學校、家長和社會之間的聯系。針對農村人口不太集中,交通不便的特點,一定要建立學校、班主任、舍務教師、家長之間的聯系卡,掌握學生動態(tài),發(fā)現問題及時溝通。學校要定期召開住宿生家長座談會,懇請家長對學校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要努力爭取社會力量的幫助。只有學校、家庭和社會相互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構筑起關愛學生、有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多維教育體系。
總之,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管理較為繁雜,只有在工作中不斷摸索,細化管理、落實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嚴肅規(guī)章制度,活化機制,努力營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校園環(huán)境,才能使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管理走上健康和諧發(fā)展的軌道。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