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華
【摘要】“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應以新課標為指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變“以教師講為主”為“以學生讀為主”,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自主選擇展示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38-01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碧K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要求老師必須尊重、發(fā)揮、完善學生的主體性,使每一位學生盡可能得到生動、活潑、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徹底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使他們多一些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機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我發(fā)展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課堂氣氛嚴肅,師生互動缺乏,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中信息的流動方式基本上是單向性的,這種封閉的信息系統(tǒng),導致了信息的淤積,學生的想法得不到表達與交流,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用支離破碎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和閱讀體驗。閱讀課應該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地方,成為學生觀點碰撞的地方,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地方!根據新課標的第三點:“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應以新課標為指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變“以教師講為主”為“以學生讀為主”,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F代教育理論也認為:學生始終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和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尊重學生,就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他們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足夠的思考時間和較多的實踐機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如在教學《秋天》一課時,整體觀察圖后,我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邊讀邊想,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并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通過朗讀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表達出來。喜歡畫畫的同學也可以把這種景象畫下來,喜歡朗讀的同學也可把這種景象讀出來。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說、找、品、畫,學習的興趣更濃,勁頭更足。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真正了解了秋天的特點,體會到了秋景的美麗。
2.給學生展示的舞臺
讓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和諧地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宗旨,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真正地參與活動,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盡量多讀、多動、多說。
例如在講《蒲公英》一文時,引導學生自己朗讀(自由讀、約伙伴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體驗情感。在細讀“太陽公公和兩顆小種子”的對話后,先讓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匯報交流成果,最后分角色表演課本劇。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給學生探究的環(huán)境
“探究性閱讀”是自主性閱讀,閱讀主題的確定,閱讀的組織、途徑、方法及閱讀結果的總結、整理主要由學生自主完成;探究性閱讀是挑戰(zhàn)性閱讀,既然是探究性的,也就是未知的,有一定難度的,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是一種挑戰(zhàn),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想象能力。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痹陂喿x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起點,也是探究學習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要把學生真正推到主體地位,就要尊重、信任學生,為他們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敢想、敢問的良好氛圍,給學生以自由馳騁思想的機會,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尋找多種答案,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教師的呵護、尊重和期待中探索,大膽發(fā)言,敢于爭辯。
例如在教《三袋麥子》一文時,對待一袋麥子,小豬、小牛和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當我問孩子們欣賞誰的做法時,他們有的說:“我贊成小猴的做法,因為小猴非常能干,把一袋麥子變成一囤麥子,體現了小猴的聰明能干?!庇械耐瑢W卻說:“我贊成小豬的做法,雖然把一袋麥子吃光,但它沒有浪費,而且是親手做的食品”……學生們各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爭論得相當激烈,可見,這樣的課堂討論,敢于發(fā)言,敢于爭論,思維活躍,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的能力。
開放課堂教學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體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學理念。實施開放課堂教學,不斷引導學生理解、認識、探索、發(fā)現以及想象和表現的欲望,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活力,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傊?,實踐證明,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主體的發(fā)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