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
摘要: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對學生有約束和激勵作用的考試,它也是學生大學英語學習的階段性評價工具。一直以來,學生的備考過程都以名目繁多的四級考試資料為主,而忽略了教材在英語四級考試中的主導地位。文章通過剖析四級考試的題型與新視野課本的關聯(lián),提示學生教材是學習及備考之本,注重課本學習潛在效用。提高學生以課本為綱、課堂為主的備考理念,緩解課堂教學與學生備考的矛盾。
關鍵字:新視野課本;英語四級;主導作用
一、目前大學生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理解誤區(qū)
臨時應考戰(zhàn)是很多學生采取的英語應考方式。自主學習能力的缺乏使很多考生在四級考試前才發(fā)現(xiàn)自身英語能力與四級要求相距甚遠,四級成績又直接決定著學生能否畢業(yè),學生開始采取捷徑的突擊戰(zhàn)術來攻克四級。不否認突擊戰(zhàn)可以使很多學生考過四級,但這并不代表學生此時具備了相應的英語實用技能,也不能說明學生在大學前階段的英語學習取得了成效。這種備考心理完全違背了四級考試的初衷。應試技巧和能力是一方面,但夯實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和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才是大學階段學習及四六級考試的根本。
二、四級考試與《新視野大學英語》課本的相關度分析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新視野大學英語》中生詞匯模塊,除了有單獨的生詞表外,每篇文章的生單詞都是標識清晰的粗體文字。這種生詞呈現(xiàn)方式適合兩類學生:生詞表適合單詞記憶力和辨音能力強的學生,文章標識新單詞適合語感和應用領會能力強的學生。如果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繼續(xù)堅持高中的預習朗讀習慣,生單詞的拼寫及用法在前期預習中就可以掌握大部分。課堂中老師對積極詞匯進行分析講解,是強化預習效果,提高詞匯熟悉度,擴充精確詞匯用法的可靠保障。
寫作在每單元的A部分課后都有作文練習模塊,且作文要求與該文章的寫作技巧緊密相關。學習文章后對篇章結構有了整體了解,通過作文對此寫作方法進行及時練習,對學生寫作能力是很大的鍛煉。教師在課文分析結束后,對寫作結構做講解并幫助學生完成作文練習,對學生的寫作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閱讀能力在教材每單元A部分的預讀習題、課后習題的第一題和每單元B部分的閱讀技巧,在課文講解前的體會和練習,都對閱讀能力有莫大的幫助的預演模塊。這些習題在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四級考試中快速閱讀、深度閱讀作為閱讀能力的檢驗??焖匍喿x和深度閱讀的關鍵是找出對應的標識詞匯或標識詞組,教師在平時課前的預習演練中,教會學生找尋標識詞匯的方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不斷總結提高。
聽和說的能力是相結合的,課本配套的聽說教材,以及很多高校逐步推行的分課型教學都是對聽說能力的強調和重視,教師對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足以應對考試的聽力試題的。
完形填空是對學生常用詞組掌握的考查,在課本的生單詞后的詞組模塊對本單元的新單詞相關詞組做出全方位的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新詞組和常用句式進行梳理后,學生都可以很清晰的理解。課后也設計了相應的習題對新詞組加強訓練,經(jīng)歷自主學習,教師總結,課后鞏固三大環(huán)節(jié)后,詞組對應的四級完形填空是可以迎刃而解的部分了。
課后習題的中譯英和英譯中的翻譯練習是對課文中實用詞組的加強和句型的實際運用鞏固。四級考試中的完成句子部分很多都是來源于這個模塊,補充部分的句子中所用到的詞組基本都是復用式的詞組。只要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多留心注意課堂教學模塊中的詞組活學活用和課后詞組表的模塊,就很容易搜索到與四級考試翻譯對應的課文中的詞組和句型。
三、教師加強對課本相應模塊的重點闡釋
通過對課本的模塊和四級考試題型的對照,四級實質上是對課本重點的抽查性的考試。課本是四級考試的題庫依據(j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將學生的英語學習心理與備考心理擺到同一個起點。明示學生四級考試源于課本,是以課本為綱的抽查性考試,是對學生大學英語知識體系的檢驗。教師要提倡以課本為主導備考,教學過程中也可以以四級題型為參照,將課本的不同模塊結合四級考試進行梳理,形成課本重點突出、考點突出的課堂體系。這樣課堂的效率會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持續(xù)增強。另外教師在學期中期或考試前期教授總結性考試技能,警示學生考試的評價性作用。四級考試在學期初就與課本緊密結合教學,指明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向和考試復習重點。
四、課本學習的主導地位
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脫離課本與考試分離的慣性思維,樹立課本學習的主導地位。教師教學過程中,也要適當把課本教學模塊與四級考試題型結構聯(lián)系起來。教學要注重過程,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用性發(fā)揮出來。學生在大學英語備考過程中,要弱化目的,回歸課本,把課本作為夯實基礎的根本,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英語能力,同時輕松應對四級考試。
參考文獻:
[1]辜向東.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快速閱讀部分內容效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
(作者單位:湖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