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妹
摘要行為金融學對于高校金融專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金融人才有著重要作用,但這門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是一個難題。鑒于此,文章提出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引入課堂實驗等建議,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教學設計實驗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行為金融學是一門金融學和心理學等學科交叉、試圖揭示金融市場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guī)律的邊緣學科。行為金融學以行為范式取代傳統(tǒng)金融學的理性范式,承認人的行為的非理性,以展望理論、行為組合理論和行為資產定價模型為基礎,推動了金融實證研究的發(fā)展。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將行為金融學納入學科體系的課程設置中,行為金融學在教學設計方面和傳統(tǒng)金融學差異較大。
1教學目標
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掌握行為金融學的基本理論結構,培養(yǎng)直覺思維,發(fā)現(xiàn)內在動機。經典金融理論建立在理性經濟人假設基礎上,但現(xiàn)實中人們的決策行為與理性經濟人假設有一定的差異,行為金融學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拓寬理性經濟人假設,其理論框架和經典金融學差異較大,因此首先要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把握行為金融學理論的基本脈絡。
2教學內容
2.1課程計劃
課程設置上,可以暫定為專業(yè)選修課,安排在金融學、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公司金融等基于經典金融理論的傳統(tǒng)必修課程之后;課時分配方面既包括理論講授部分,也要包括課堂實驗部分。雖然目前部分國內高校已經把行為金融學定為核心課程,但對一般高校而言還是暫定為專業(yè)選修課更為合適。金融涵蓋的范圍很廣,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未來就業(yè)方向,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可在選修模塊設立幾個不同的方向,每個方向下設關聯(lián)的課程組合,行為金融學可以和金融計量分析、實驗經濟學等構成一個課程組合,甚至可以把心理學等課程納入這個課程組合。
2.2教材選擇
目前,國內已出現(xiàn)較多的行為金融學教材,但質量參差不齊。選擇教材,首先要選擇行為金融學理論體系完備的教材,其次要注意選擇接近理論前沿的新穎教材,最后,教材能結合我國市場實際進行分析則更佳。在選定基本教材基礎上,還應向學生推薦補充讀物,特別是國外一些權威性的雜志。
2.3內容標準
行為金融學的主要理論基礎應包括期望理論和行為金融模型:期望理論用價值函數(shù)代替?zhèn)鹘y(tǒng)現(xiàn)代金融學的效用函數(shù),價值函數(shù)是一條中間有一個拐點的S形曲線,自變量是投資者損益,盈利部分是凹函數(shù),虧損部分是凸函數(shù),行為人在看到損失時的失望程度,會比同等獲利情況下的高興程度高得多,并由此推論,大多數(shù)投資者在獲得利潤時是風險厭惡者,在遭受虧損時是風險偏好者;行為組合理論BPT是對現(xiàn)代資產組合理論(MPT)的改良,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是對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擴展,將投資者分為信息交易者和噪聲交易者,其中信息交易者是不會出現(xiàn)系統(tǒng)偏差的理性交易者,噪聲交易者時會產生認知偏差的非理性投資者,這兩類交易者共同決定資產價格。
3教學方法
3.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由哈佛商學院首創(chuàng)的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案例教學中有教師和學生兩種主要的角色。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而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負責提供教學案例等材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學生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案例材料進行思考與討論,并對案例中提出的問題作出正確的結論。教師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3.1.1教學準備
這階段主要工作包括:選擇適當?shù)陌咐?、確定討論題和案例教學的組織形式。
首先要選擇適當?shù)陌咐?。案例要圍繞教學目標的要求,案例內容與所學知識有關,難易程度與學習知識的深淺度相關,篇幅大小與教學時間相適應,并根據(jù)學生的基本情況,提供相應的提示和背景材料。我國金融市場不完善,人們的投資心理更復雜,利用行為金融理論來分析我國的金融市場會更有效,教師應盡量選擇基于我國金融市場的案例。其次,確定討論題。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和案例的內容確定討論題,討論題要有一定的誘導性和爭論意義,使學生通過積極討論和爭辯,深入掌握運用所學的行為金融學理論。第三,確定案例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案例背景、學生人數(shù)、教學環(huán)境等確定相應的組織形式,如小組討論法、智囊團法等,設計和布置案例教學環(huán)境。
3.1.2主持案例討論
案例教學要組織學生討論。案例教學課開始,教師首先簡要介紹案情,布置討論題,然后給學生一定時間思考和推敲案情,等學生基本熟悉案情、得出基本結論后再組織討論。
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和維護良好的討論環(huán)境和氣氛,使學生能充分討論和爭辯。既要善于傾聽學生發(fā)言,又要適時誘導學生,使發(fā)言始終圍繞題目中心深入開展,促進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對行為金融學知識理解的深化。
3.1.3總結
每次討論結束要做簡短的總結,可以教師總結,也可以讓學生總結。具體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學生討論情況的總結,主要總結學生討論發(fā)言是否積極,有無同學未積極參與,分析討論中存在的長處和不足等;二是對案例本身的討論總結,講明案例中的關鍵點,揭示案例中包含的行為金融學理論,從案例討論中引申出相應結論,為后續(xù)的教學提供準備。
3.2課堂實驗法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大量利用實驗經濟學方法,經濟學的實驗與自然科學的實驗一樣包含實驗設計、選擇實驗設備和實驗步驟、分析數(shù)據(jù)以及報告結果等環(huán)節(jié),通過模擬環(huán)境和采用隨機化、保密意圖等仿真技巧,對社會中的人進行實驗,驗證投資人的行為。例如弗農·史密斯在張伯倫的課堂實驗基礎上,設置著名的“雙向口頭競價”實驗,參與者被分成買者或賣者兩個群體,隨機分配買者和賣者的角色;每個賣者有一單位的待售品,其保留價格為v,賣者不允許以低于v的價格出售商品,如以p>v的價格出售,賣者可以獲得p—v的收益;每個買者也被分配了一個保留價w,即允許購買的最高價格;通過反復實驗,史密斯驗證了競爭性價格理論的合理性。行為金融學教學可引入課堂實驗法,目標是讓學生把握探究性思維的方法。其教學程序: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提出假設—進行模擬驗證—比較評估并得出結論。教師通過設計課堂實驗,啟發(fā)學生思維和獨立探索解決問題,形成自主學習的傾向。在課堂上模擬實驗環(huán)境,然后對隨機選取學生和分配角色,誘導被實驗者發(fā)揮被指定角色的特性,進行實驗;借助行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驗證命題,通過比較和評估,判斷實驗本身的好壞,驗證理論的真實性。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個體發(fā)展,現(xiàn)代金融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具有廣泛適應性并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慕鹑谌瞬?。行為金融學課程的設置富于挑戰(zhàn)性、創(chuàng)新型和趣味性,必須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探索和總結更好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博宇.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經濟研究導刊,2011(21).
[2]朱波,李皓.行為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