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wèi)東
摘 要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學》八年級下第二章第5節(jié)“光合作用”的一個重要實驗,從改進裝置,尋找合適的碳酸氫鈉溶液的濃度,從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中尋找金魚藻的替代物,在晴天和陰雨天分別做該實驗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獲得了很好的實驗效果。
關鍵詞 光合作用 實驗改進 晴天 陰雨天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按書本上的裝置進行實驗,把金魚藻(圖1)放入漏斗中,在燒杯中倒入清水,在試管中裝滿清水倒放在漏斗口上方,將整個裝置放在陽光下(圖2)。發(fā)現(xiàn)該裝置操作很不方便,試管不易從燒杯中取出。實驗過程中看到氣泡極少,收集到氣體極少。實驗受天氣的影響,實驗材料受限制。
1 改進裝置
用平底燒瓶(250 mL)、單孔橡皮塞和導氣管連接(圖3)實驗裝置,代替書本上的裝置。導氣管應盡可能插入深一些,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留在平底燒瓶中,使平底燒瓶內的氣壓增大,平底燒瓶內的液體從導氣管中溢出。
2 配制溶液
碳酸氫鈉能緩慢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可以為金魚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可用碳酸氫鈉溶液代替清水。但碳酸氫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呢?按如下步驟進行探究,實驗裝置(圖4)。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使平底燒瓶內氣壓增大,將液體壓進量筒,量筒中水的體積就是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體積(注:實驗前在量筒內裝有少量的油,可防止水分蒸發(fā))。
① 分別配制質量分數(shù)為0.5%、1%、1.5%、2%的碳酸氫鈉溶液。② 取5個250 mL的平底燒瓶,分別裝入9 g新鮮的金魚藻,再分別倒?jié)M清水、0.5%、1%、1.5%、2%的碳酸氫鈉溶液,塞緊瓶塞,分別標上A、B、C、D、E,同時放在陽光下照射。③ 觀察5個裝置中產生氣泡的快慢,每隔1 h觀察,并記錄產生氧氣的體積,見表1。
由上表可知,碳酸氫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0.5%、1%、1.5%,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量接近,故碳酸氫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應控制在0.5%~1.5%之間較合適。實驗時最好用新配制的碳酸氫鈉溶液。
3 操作要點
① 在平底燒瓶中裝入適量的金魚藻(金魚藻取自蝦塘),倒?jié)M0.9%的碳酸氫鈉溶液,蓋緊瓶塞。② 將裝置放在陽光下,看到有大量的氣泡產生。③ 2 h后,收集到氣體備用。④ 打開瓶塞,將帶火星的線香伸入瓶中,看到帶火星的線香復燃。
結論:這個實驗說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4 尋找其他植物
如果找不到金魚藻,還可以用水中的植物黑藻代替,黑藻取自蝦塘。在相等的時間內,相同條件下,金魚藻和黑藻產生氧氣的量幾乎相等,見表2。
陸地上的植物是否能做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呢?按如下步驟進行了探究:
① 配制濃度為0.9%的碳酸氫鈉溶液。② 取適量的空心蓮子草、黑藻、麥冬、吊蘭,分別放入4個250 mL的平底燒瓶中,再分別倒?jié)M0.9%的碳酸氫鈉溶液,分別標上A、B、C、D,同時放在陽光下照射。③ 觀察4個裝置中產生氣泡的快慢,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產生氧氣的體積,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如果找不到水中的植物金魚藻或黑藻,可以用陸生植物空心蓮子草等植物代替。在相等的時間內,空心蓮子草產生氧氣的速率與黑藻相當。用帶火星的線香檢驗空心蓮子草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線香復燃。麥冬和吊蘭產生氣體的速率較慢,不宜采用。
5 用燈光做實驗
如果是陰雨天,可以用2盞白熾燈照射。在兩個平底燒瓶中分別裝入適量的金魚藻和黑藻,倒?jié)M0.9%的碳酸氫鈉溶液,同時用一盞100 W的白熾燈和一盞150 W的白熾燈照射。2盞燈與植物間的距離為10 cm~20 cm之間,2 h后每一瓶就可以收集到近40 mL的氣體。
以上的實驗,不管是城市學校還是農村學校,不管在晴天還是在陰雨天,不管是用水中植物還是用陸地上的植物,都能成功做出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