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準
我和老公約定,以后一有時間就來學校蹭講座聽,既能感受人文藝術氛圍,又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周末。
我家的旁邊就是一所知名高校,別人一聽就會夸,高校周邊,位置真好。但其中的煩惱只有自己知道,學生人流量大,小區(qū)門口基本上是大堵點。街道旁還有很多小攤點,燒烤的、擺地攤的,當初宣傳的高尚住宅變得像普通的宿舍。
有一天晚上加班回家,看見隔壁鄰居兩口子穿著運動裝從外面跑步回來,我好奇地問他們干嗎去了,他們告訴我,他們去旁邊學校的操場跑步了,那里有專業(yè)的跑道,而且晚上學生跑步減肥的人很多,又安全又有氣氛。瞧,其實住在高校旁邊有很多好處,只是你平時沒發(fā)現(xiàn)。
他們這一說,激起了我去學校里逛一下的心。周六的晚上,孩子到外婆家住去了,我拉著老公說,今天我們不在家看電視,去旁邊的學校逛逛吧。走到圖書館前,這里門口貼著告示,今天是英國蘭徹斯特教授的講座,講座內容——《愛與吸引力》。
聽起來很有意思,于是跟老公商量,我們也去聽聽看,大學畢業(yè)十幾年了,都不知道現(xiàn)在的講座這么有趣。老公禁不住我鼓搗,只好答應。我們偷偷從教室后門溜了進去,選擇了最后一排座位。這樣前面的學生看不到我們,也不會顯得我們跟他們不同,而且如果講座不好聽,我們也方便溜出來。
事實上,我真的是想多了,我發(fā)現(xiàn)課堂上不僅是大學生,居然有一些跟我年齡相仿的,還有一個是我們小區(qū)的鄰居,每天早上都見他遛狗,一直沒打過招呼,竟然在這里碰見了。
教授是從英國來的,用英語講座,這下糗大了,我的英語十幾年沒碰過,早丟到爪哇國去了。我和老公面面相覷。但這時候講座開始了,教授先是播放PPT,有一些關鍵詞,即使英語很一般,也能看懂。教授介紹了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有韓國的《冬季戀歌》,讓大家對比東西方愛的不同。然后娓娓道來,愛是基于什么樣的吸引,認為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愛都建立在三個基礎上,三分之一的外表(包括外形、職業(yè)、身份、地位等),三分之一的性格(開朗、成熟、溝通等),剩下三分之一是性魅力(男人味或者女人味……)不知不覺,我聽得饒有興致,配合圖片和PPT上的關鍵詞,我居然能領悟七七八八??粗赃叺睦瞎坪跻埠苡信d趣。
講座結束,我鼓起勇氣走到講臺前,問教授,“您介意給我一張名片嗎?”這位老派英國紳士小心翼翼地從包里拿出一張名片雙手遞給我,我趕緊幸福地雙手接過來。
后來聽小區(qū)的鄰居介紹,這所學校每個周末都有公開課講座,這種講座,不針對某個專業(yè),有文學、藝術、歷史、甚至投資理財等等,都是針對大眾群體的,很適合一般人聽。原來他蹭講座已經半年了,他還告訴我們,像今天這種全英文講座概率很少。他還表揚了我們,能全場聽下來,還有勇氣主動和英國教授溝通,真了不起。
我也覺得很受鼓舞,便和老公約定,以后一有時間就來學校蹭講座聽,既能感受人文藝術氛圍,又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周末。
我回家在網上找到了學校的網站,學校有專門的網頁宣傳每周的講座,時間地點講座內容,有時候同時有好幾場,你可以任意選擇。而這些都是不收費的。而除了高校以外,大城市的圖書館也有這種類型的講座,這個更是專門針對社會人士,內容更生活更實用,包括小孩教育、投資理財、婚姻關系等,完全是免費的。
以前一到周末,好友就會拉我逛街買衣服,但現(xiàn)在我會告訴她們,呀,這周沒空,我要去上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