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東
前不久,新浪微博中的一則事件引起了我的關注。回顧事件的過程,2012年4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樣,“的哥”馬師傅駕駛著出租車在馬路上攬活。當車行駛到天津盲校門前時,路邊正有兩人招手攔車。馬師傅緩緩地把車停在路邊,其中一人在同伴的攙扶下上了車,這時馬師傅才發(fā)現(xiàn)坐在車里的是一位年輕的盲人小伙。行駛過程中,馬師傅和他攀談起來,得知這位盲人小伙是在天津盲校畢業(yè)的外地青年,今天特意回母??赐蠋熀屯瑢W們。當馬師傅問他的工作情況時,盲人小伙的神情馬上暗淡了,說自從畢業(yè)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如果還是找不到工作自己只能回老家去了。說到這里盲人小伙的臉上寫滿了失落。出租車很快到達目的地,計價器顯示11.4元。盲人小伙準備付錢下車,馬師傅攔住他說:我不收你錢了。盲人小伙顯然沒有想到司機會不收費,稍一愣隨即堅持要付車費,最后馬師傅把盲人小伙扶下車,看他還要堅持付車費,就誠懇地拍了下他的肩膀說:我不偉大,不收你車費因為我比你掙錢容易。說完馬師傅匆匆地回到車內。此時,兩人交談的全過程被路邊一位正準備打車的斯文大叔看個滿眼。隨即斯文大叔也上了馬師傅的車。一路上斯文大叔不斷贊許著馬師傅,馬師傅也謙和地表示:這不算什么事,誰遇見了都會這樣做的。車至目的地,計價器顯示14.5元,下車時斯文大叔掏出30元錢交給馬師傅,馬師傅看了看計價器詫異地對斯文大叔說:這錢不對,您多付了。斯文大叔馬上解釋說:這錢還有剛才那位盲人小伙的車費,我替他付了。馬師傅連連推辭,最后斯文大叔借用馬師傅的一句話說:我也不偉大,但掙錢比您容易點。
事情發(fā)生后,馬師傅的女兒把這件事發(fā)在新浪微博上,在短短40個小時的時間里被轉發(fā)將近6萬次,并在網上引起熱議。一個普通的哥、一個外地盲人青年、一個斯文大叔和一起小小的善舉,為什么會在極短的時間里得到如此多的關注呢?
本人認為有兩點原由:
其一,要說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力,我們立刻想到許許多多耳熟能詳?shù)拇壬迫宋?,如“感動中國”人物白方禮老人。自1986年74歲時開始辛苦地蹬三輪,賺取微薄的報酬捐助貧困學生。20年間他共捐款35萬元資助300多個孩子。他的事跡感動了無數(shù)網友、無數(shù)國人,至今人們在談到白方禮老人的事跡時還會流露出敬佩之情。還有,被譽為中國首善的慈善家陳光標,10多年來向慈善事業(yè)捐款捐物累計近15億元。曾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全國總工會、民政部、中華慈善總會等多部門授予各種榮譽稱號。
這些慈善家為社會所作出的貢獻讓我們非常敬佩,但敬佩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到這些慈善家的事跡離普通人很遙遠。我們沒有上千萬元的資產,沒有堅守志向十數(shù)載的決心。我們只有用尊敬和仰視的目光關注著他們的感人事跡。
其實發(fā)生在馬師傅身上的故事微乎其微,其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力都無法和慈善家們相提并論,但這件事讓我們普通人實實在在感受到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如此近距離,讓我們感到真實和貼近,就像看到鏡子中的自己。并從中發(fā)覺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顆慈善的種子,當遇到適合的土壤便會很自然地發(fā)芽。
其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個人心單純的年代,像這樣小小的善舉原本不是新聞。就像的哥馬師傅所說,這不算什么,誰遇到了都會這么做的。時間回到2011年,真是熱鬧非凡的一年,新聞媒體接連報道彭宇案、許云鶴案、殷紅彬案等因攙扶倒地老人惹禍上身的案例。舉國上下對路遇老人跌倒扶還是不扶的爭論持續(xù)很久。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馬師傅的善舉猶如一陣清新的春風吹醒人們已有些麻木的大腦,重新喚起人們心里深藏的那個溫暖、誠信的人性。
發(fā)生在馬師傅身上的故事已經過去,但這個故事遠遠沒有結束.社會召喚我們每個人的愛心回歸,請從自身做起,點點滴滴匯成愛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