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慈善是一種世界通用語言,是一種道德意識和道德規(guī)范,更是一種仁愛之情。這種仁愛之情,能夠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
一個人有了仁愛之情,就會自覺承擔起對這個社會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樂意去助人濟困,遇弱而相幫,遇危而相助。這種巨大的道德力量,有利于提高社會文明水平。這個世界上如果你幫我、我?guī)湍悖敲慈伺c人之間肯定是友善的,社會也一定是純凈的。倘若每個人都像一棵慈善之樹,那么世界就會變成愛的森林,我們就會共同擁有愛的綠蔭。
慈善是一種心境,它源自天性,不需要經(jīng)過任何雕琢。擁有一顆慈善的心,播灑慈善種子,也一定會收獲愛的果實。
擁有一顆慈善的心,能援手幫助弱者或困境中的同伴,使他人擺脫困境,心中必然會涌起欣慰之感;擁有一顆慈善的心,堅信自己生存在世于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生活的支柱,便會煥發(fā)一種精神力量。這種欣慰之感與精神力量,既是自我完善的催化劑,又是人類進步的營養(yǎng)素。(本文作者系福州市羅源縣霍口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