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建構(gòu)自己的文學(xué)家園

        2012-04-29 00:44:03肖薇
        華文文學(xué) 2012年4期
        關(guān)鍵詞:家園想象記憶

        肖薇

        摘要:有別于老一代移民小說的是,《自由生活》中的華人新移民對家園的記憶與想象不再是固定的、刻板的,不同的移民個體對故國與居住地的態(tài)度呈現(xiàn)出多元化與復(fù)雜化。哈金以跨民族、跨文化的視野在小說中展現(xiàn)了新移民在家園記憶與想象之間的掙扎與躊躇,藉此表達其要在艱難環(huán)境中尋找一條強調(diào)個體與個性、不依附于任何團體、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自由寫作之路,以此建構(gòu)自己的文學(xué)家園。

        關(guān)鍵詞:新移民;家園;記憶;想象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12)4-0024-05

        2007年哈金出版了長篇小說《自由生活》(A Free Life),將故事背景放置在遠離中國大陸的美國,講述了大陸新移民在美國構(gòu)建家園的奮斗史。有別于老一代移民小說的是,《自由生活》明確提出了華人新移民要尋求獨立自由的生活,以建構(gòu)自己的文學(xué)家園。小說以長達六百多頁的篇幅向讀者展示了華人新移民的眾生圖:不僅有試圖擺脫沉重的過去與集體枷鎖、努力追求個體自由的主人公,還有深陷家園記憶之中而無法適應(yīng)美國生活的老人、抱著在美國鍍金旅游心態(tài)的海歸作家、從流亡人士轉(zhuǎn)變成持有美國綠卡的投機文人、在美國生活失意而懷念中國的留學(xué)生等等。小說中其他人物的隨波逐流、沉于物欲之中的迷失與主人公為建構(gòu)自己的文學(xué)家園之夢而付出的努力與艱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哈金以跨民族、跨文化的視野在小說中展現(xiàn)了新移民在家園記憶與想象之間的掙扎與躊躇,藉此表達其要在艱難環(huán)境中尋找一條不依附于任何團體、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自由寫作之路,以此建筑自己的文學(xué)家園。

        事實上,華人新移民對家園的記憶與想象隨著時代與情境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多元化、復(fù)雜化。正如臺灣學(xué)者李有成指出的,“離散公共領(lǐng)域雖然形成于去國離鄉(xiāng)的集體交誼,但并不表示就此泯除離散主體彼此之間的差異;即使在公共領(lǐng)域,也不免眾聲喧嘩,在面對家國與居留地的現(xiàn)實當中,我們看到國家認同或離散屬性的糾葛難解?!雹僖虼?,新移民作家筆下的家園不是一個固定的、刻板的符號,而是充滿了族裔流動性的、與世界性密切相連的一種復(fù)雜情感的表征,新移民作家們試圖以此來達到定位自我、建立精神家園的目的。

        一、家園記憶:依戀與反思并存著

        家園記憶在移民文學(xu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學(xué)者提出“所有的小說均指向戀家癥”(All fiction is homesickness)。②事實上,家園記憶一直都是華人移民作家筆下永恒的主題之一。無論是早在19世紀中后期開始流傳的《金山歌謠集》,還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白先勇、聶華苓為代表的臺灣留學(xué)生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文學(xué)作品,家園記憶都承載著華人移民去國懷鄉(xiāng)的悲傷。然而在文化日益全球化的情形下,“追尋故鄉(xiāng)現(xiàn)在成了倒退和阻礙”③。因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華人新移民文學(xué)鮮有對家鄉(xiāng)的魂牽夢縈,更多的是主人公選擇無論如何也要留在異鄉(xiāng),甚至是要把異鄉(xiāng)當作家鄉(xiāng)??梢哉f,新移民文學(xué)與以往移民文學(xué)最大的不同在于新移民作家對家園的記憶并非以葉落歸根重歸故里為目的,而是“以一種跨民族的、跨文化的視野審視故園、批判故園、反思人性、表現(xiàn)人性”④。

        哈金的小說對家園的記憶更是極具批判性與反思。《等待》、《狂人》、《光天化日》等以文革為背景的作品中充滿了與中國文化相聯(lián)的悲劇,《自由生活》的主人公武男更是直言:“中國不再是我的國家了?!雹菰谛≌f中,武男和妻子萍萍常常會夢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但夢中的家鄉(xiāng)總是帶給他們負面的影響:萍萍總是在夢中尋找干凈的廁所,而武男總是夢見自己的初戀情人蓓娜,醒來后感覺胸悶難受。然而,即便是哈金本人一再地使用“背叛”等極端字眼以示與中國文化的決絕,抑或是武男試圖完全將中國及中國文化從自己的血液里擠出,哈金和武男都意識到作為一個華人他們根本無法完全切斷與中國及其文化的聯(lián)系:

        武男曾經(jīng)想使自己完全脫離這里的中國社區(qū),過一種隱居的、不被打擾的日子,但是很顯然,中國是永遠不會放開他們的。不論到了哪里,那塊故土都跟著他們。⑥

        盡管武男說他們都很荒唐,可一看到中國國旗在體育館里升起,他還是忍不住動心。一打開報紙,他會先看看中國又得了幾塊獎牌。有時候,電視上一出現(xiàn)中國人的面孔,他就會格外注意,好像他認識那人。⑦

        當武男返回中國老家探望父母時,回家的路對他而言是那般的熟悉以至于“他沒看路牌子,兩腳如同知道要把他帶到哪里”⑧。而武男對蓓娜鍥而不舍的愛實際是他對故國依戀的象征。盡管他口口聲聲痛恨那個負心薄情、令他痛徹心扉的女子,可每當他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時,他就想能否在此遇見蓓娜;翻看當?shù)氐碾娫挷緯r,他頭一個希望看見的就是蓓娜的電話號碼,甚至不顧一切地去尋找蓓娜。上述種種不啻于印證了嚴歌苓之所言:“移民也是最懷舊的人,懷舊使故國發(fā)生的一切往事,無論多猙獰,都顯出一種特殊的情感價值”⑨。故國帶給武男的一切,不論是痛苦還是幸福,都已成為他生命里深深的烙印,永遠也無法抹去。

        然而,故土卻又是無法真正回歸的。在《自由生活》里武男彩票中獎,得到了往返中國的機票,因此踏上了回鄉(xiāng)的路。然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武男連故國的空氣都過敏,家鄉(xiāng)的飯食不再是記憶中的味道了,“也許他失掉了一些味蕾,也許所有對那些美味的記憶,都不過是遺留下來的童年的感覺”⑩就連他一心尋找的初戀情人也不再是記憶中的樣子了:

        還是那雙會笑的眼睛、還是那對豐滿的嘴唇,可她似乎溫馴多了——火氣、媚態(tài)、無憂無慮等等曾經(jīng)使他全部生命為之癲狂的東西都統(tǒng)統(tǒng)不見了。就連她的聲音也失去了那種干脆、明朗的音質(zhì)。{11}

        武男甚至懷疑自己也許從一開始就不該回來,因為回歸故鄉(xiāng)后他發(fā)現(xiàn)整個城市、河流甚至父母都變了。一方面,長期與故鄉(xiāng)分離的武男自己已經(jīng)改變了;另一方面,故鄉(xiāng)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故鄉(xiāng)發(fā)生的變化導(dǎo)致這一切與武男的記憶不相符了。他明明身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可卻孤單到懷念起他在美國的家。這種記憶中的家園與真實故鄉(xiāng)的差異性對比實際上表明了長期分離后個體與故鄉(xiāng)關(guān)系中的真實狀況,即“一個人不可能以同樣的個人回到同樣的地方”{12}。哈金在其論文集《在他鄉(xiāng)寫作》一書中指出,一個人的文化和家族遺產(chǎn)是“無論如何努力踐踏也無法消滅干凈的”{13},但重要的是“怎樣看待我們的過去、是否接受過去為自己的一部分”{14}。如何對待既無法忘記又無法回歸的故國家園,這正是新移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二、家園想象:期待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在全球化的時代,“家園”的概念已然發(fā)生了變化,產(chǎn)生出新的內(nèi)涵。哈金認為“家鄉(xiāng)”一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故土,另一個是指家園”{15}。顯然,哈金的“家鄉(xiāng)”不僅是指個體的出生地,更是指移民通過努力奮斗得以安居的異國他鄉(xiāng)。換言之,“家鄉(xiāng)不再只存在于一個人的過去,而是與現(xiàn)在和將來也有關(guān)的地方”{16}。在全球化時代,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便捷使得新移民作家不再囿于某一固定地方,他們的行蹤遍布世界各地;與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不斷交流也使得新移民作家能以更開放的心胸來包容文化間的差異與撞擊。對新移民群體而言,“從何處來”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構(gòu)建自己的家園,“建筑家園的地方才是你的家鄉(xiāng)”{17}。在新移民作家看來,尋求獨立自由的生活、建構(gòu)自己想象的家園遠比回憶故國家園有意義得多。

        全球化語境下的新移民小說對家園的想象不僅僅是指在居住地安身立命,同時還有新移民對自我的定義與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期待。在《自由生活》中武男為了在美國生存下去,放棄了政治學(xué)的博士學(xué)位,去餐館打工學(xué)做廚師,而后自己買下一家中餐館和妻子一起為生活而打拼,最終得以在美國買下自己的房子。但武男的追求并非止步于此。他為第一代移民中不能出現(xiàn)像畢加索、??思{或莫扎特這樣的藝術(shù)家而深感痛苦。他一直夢想成為一個詩人;為此,他不惜放棄了自己的餐館重新去找一份工作,只為了能有更多的余暇來思考他的人生,創(chuàng)作他的詩。相比《北京人在紐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等移民小說,《自由生活》顯然承載了哈金更高意義上的家園想象:家園不僅僅意味物質(zhì)意義上的成功,還包括精神意義方面的追求。小說的題目明確指出了哈金對家園想象的最高追求,即自由獨立的生活,“做一個除了服從自己意愿之外不屈從任何別的東西的真正獨立的人”{18}。哈金在小說中借武男之口嘲諷了那些安于物質(zhì)舒適的人:“只是為了嗟來之食,這些野鵝就選擇了一種安全的、留滯的生活……只要有吃的,就寧可把自己窩在這么個小池塘里。它們已經(jīng)長得又肥又笨了,可它們的胃口依然貪婪,好像它們不再是應(yīng)該常在天上翱翔的野鳥了”{19}。在哈金看來,移民不應(yīng)為了物質(zhì)上的安逸就放棄了對自由的追求,沉迷于物欲之中就如同池塘里的野鵝失去了飛翔的能力。

        《自由生活》不僅僅講述了武男一家為了在美國生存下去而努力工作、掙扎,同時還描寫了眾多不同背景的新移民在美國的生活。武男的中國朋友丹寧將留學(xué)美國視為鍍金,選擇了回國,由一個物理學(xué)的博士轉(zhuǎn)而成為一個寫暢銷小說的作家,他的作品不過是極力表現(xiàn)異國風(fēng)情,展示成功人士輝煌的贊歌。丹寧在北京的生活很安逸,甚至還有些奢侈腐化,武男認為他就像池塘里被人圈養(yǎng)的野鵝,淪為了迎合大眾趣味的庸俗作家,再也寫不出好的作品了。異議人士劉滿屏有著移民的自立精神,盡管在美國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但他拒絕接受任何組織的接濟,靠自己的稿費和妻子的打工維生。這位充滿民族主義激情的異議人士在美國始終抱著流亡的心態(tài),最后因病回國,死后骨灰按其要求一半葬在中國,另一半則偷偷送往北美。藝術(shù)家元寶在紐約創(chuàng)辦流亡文學(xué)刊物,經(jīng)濟上靠美國女友資助,他的回憶錄都是自艾自憐地渲染失敗和苦難,主要目的是為了取悅主流和大眾以實現(xiàn)其渴望成功的虛榮心。一旦發(fā)現(xiàn)成為美國公民可以為他帶來名利,元寶就立刻拋棄了他的流亡刊物,轉(zhuǎn)而把他的海外生活當作敲門磚,由流亡者轉(zhuǎn)為投機取巧的作家和藝術(shù)家。中餐館的打工仔陳恒生活失意,總是懷念在中國的日子,無法適應(yīng)在美國的生活,最后他的妻子離開了他,他連回國的路費都沒有,只能靠賣腎的錢湊齊機票。與丹寧、元寶、劉滿屏、陳恒等人不同的是,武男沒有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愛慕虛榮,他追求的是精神上和經(jīng)濟上的獨立以及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的自由。毫無疑問,哈金既不認同一些移民的流亡心態(tài)(既強調(diào)自己的流亡身份與孤獨狀態(tài),又念念不忘曾經(jīng)擁有的身份與地位),也不認同其他移民的投機心態(tài)(為了名利物欲而喪失了自己的本真)。通過其他移民與武男之間的鮮明反差,哈金表達了其要在艱難環(huán)境中尋找一條不依附于任何團體、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自由寫作之路,以此建筑自己的文學(xué)家園。

        三、海外華人作家的集體夢想:

        自由的寫作姿態(tài)

        實際上,自由的寫作姿態(tài)可謂華人文學(xué)的集體夢想。湯亭亭就曾這樣說過:“世界華人文學(xué)作為一種有色人種的文學(xué),我覺得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共同點來確定世界華人文學(xué)的感覺,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美學(xué)上有一個共同點,美學(xué)就是自由。在我看來,全世界的華人文學(xué)會有一種美學(xué)上的自由。”{20}。湯亭亭還談到:“我希望我的寫作暗示一個能夠聚集一切——神話的過去和現(xiàn)代的、科學(xué)的現(xiàn)在——的自由的、復(fù)雜的文學(xué)形式”{21}。嚴歌苓也有類似的表述:“我不想從屬,永遠保持這種狀態(tài)……作為一個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我的寫作可以不必考慮任何后果,因為我本來就不屬于那里的主流社會?!眥22}由此可見,華人作家們追求的自由寫作即:能夠在中西文化中自由出入,不必介懷于某一固定的文化、民族或是國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擇取資源,自由表達。

        《自由生活》里武男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自由的寫作姿態(tài)。一方面,他反思故國文化,另一方面,他對美國也有所批判。武男的朋友美國詩人迪克告訴他“大多數(shù)詩人都有幫派,否則很難生存,關(guān)系網(wǎng)是很關(guān)鍵的”,這讓武男頓感幻想破滅,因為“對他來說,詩歌世界應(yīng)該相對純潔,真正的詩人精神自由,應(yīng)該是熱情而又廉潔的……最重要的,是他想成為誰也不靠的人”{23}。武男對迪克十分在意評論界對他的詩集的評價很是不解,在武男看來,詩人應(yīng)該擁有自由獨立的精神,而不應(yīng)太過在意世俗的名利。他在弗羅斯特、惠特曼、奧頓、杜甫的作品陪伴下,熬過了人生最艱難的階段,在此過程中他對人生、寫作都不曾放棄,不斷地思考自己的未來。他從留學(xué)開始,因政治原因而自我流亡,因經(jīng)濟原因而移民,最終走上獨立于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自由創(chuàng)作之路。他對詩人迪克說:“為什么非此即彼呢?為什么一個人就不能有條中間道路?”{24}這里的“中間道路”指的就是不依附于任何組織、幫派,在精神上實現(xiàn)人的獨立與自由。在小說的結(jié)尾,武男回首過去的十二年,他明白了“做一個自由的人,他就得走自己的路,就得忍受寂寞和孤單,就得丟掉成功的幻想,以便適應(yīng)他作為一個新移民、作為另一種語言的初學(xué)者而被貶低的境地”{25}。《自由生活》里附有武男的大量詩作,其中《另一個國度》可視為武男(抑或哈金本人)對自由寫作姿態(tài)的呼喚:

        你必須去一個沒有邊界的國家,

        在那里用文字的花環(huán)

        編織你的家園,

        那里有寬大的樹葉遮住熟悉的面孔,

        它們不會再因為風(fēng)吹雨打而改變。

        沒有早晨或夜晚,

        沒有歡樂的叫喊或痛苦的呻吟;

        每一個峽谷都沐浴著寧靜的光輝。

        你必須去那里,悄悄地出發(fā)。

        把你仍然珍惜的東西留在身后。

        當你進入那個領(lǐng)域,

        一路鮮花將在你的腳下綻開。{26}

        詩人要“用文字的花環(huán)”編織自己的家園,也即要在寫作中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這個沒有早晨或夜晚,沒有歡樂或痛苦,一切都沐浴在寧靜之中的“沒有邊界的國度”指的正是不依靠任何團體或意識形態(tài)的自由寫作境界。在哈金看來,為了達到自由寫作這個境界,作家必須放棄己有的東西,在沒有熟悉面孔的疏離中尋找文學(xué)上的獨立與自由,讓鮮花一路在自己腳下綻放?;蛟S,這正是哈金作為一個移民作家想要建筑的文學(xué)家園。

        四、結(jié)論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fā)展,新移民文學(xué)的寫作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中西方社會文化的認同與轉(zhuǎn)換也不再如往昔那樣難以克服,新移民對家園意識的放逐也是全球化過程中必然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正如饒子教授所說:“縱使移民過去,也是多了一種身份,‘移民并非離家去國,而是改換發(fā)展的方式而已,時時可以回來,時時可以過去,漸漸出現(xiàn)了在空中飛來飛去的‘太空人,他們是新時代的散居者。”{27}作為新時代的散居者,新一代移民是在世界中尋找家園,在家園中尋找世界,他們“出發(fā)于‘原鄉(xiāng),思考在‘異鄉(xiāng),終極于‘世界”{28}。故國家園于新移民作家而言,并非是某一固定的必須守護的文化原點,他們可以審視、批判、反思母國文化;而居留地也并非是他們的最終家園,他們追求的是更高境界的精神家園,一個能讓他們真正獨立的自由世界。新移民作家試圖打破政治與民族的界限,行走于各種文化資源之間,最終抵達自由寫作的國度。哈金的《自由生活》在某種程度上正是新移民作家為建筑自己的文學(xué)家園而努力創(chuàng)作的寫照。

        ① 李有成:《家國想象——離散與華裔美國文學(xué)》,《英美文學(xué)研究論叢》2010年第1期。

        ② Rosemary Marargoly George. The Politics of home:Postolonial relocations and twentieth-century fiction[M]. New York and Melbour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第1頁。

        ③ 戴維·莫利,凱文·羅賓斯:《認同的空間——全球媒介、電子世界景觀與文化邊界》,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頁。

        ④ 費小平:《美國華裔文學(xué)中的家園政治》,《當代文壇》2007年第5期。

        ⑤⑥⑦⑧⑩{11}{18}{19}{23}{24}{25}{26} 哈金: 《自由生活》,季思聰譯,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97頁,第226頁,第451頁,第515頁, 第524頁,第550頁,第447頁,第279-280頁,第294頁,第546頁,第 578頁, 第614頁。

        ⑨{22} 嚴歌苓:《呆下來,活下去》,《北京文學(xué)》2002年第11期。

        {12}{13}{14}{15}{16}{17} 哈金:《在他鄉(xiāng)寫作》,明迪譯,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111頁,第125頁,第119頁,第109頁,第110頁,第132頁。

        {20} 湯亭亭:《世界華人文學(xué)的共同點——復(fù)旦大學(xué)三八婦女節(jié)演說》,林澗《問譜系:中美文化視野下的美華文學(xué)研究》,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551頁。

        {21} 單德興:《文字女勇士:湯亭亭訪談錄》,《“開疆”與“辟土”——美國華裔文學(xué)與文化:作家訪談錄與研究論文集》,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頁。

        {27} 饒子、蒲若茜:《從“本土”到“離散”——近三十年華裔美國文學(xué)批評理論述評》,《暨南學(xué)報》2005年第1期。

        {28} 鄒建軍、王娜:《從原鄉(xiāng)、異鄉(xiāng)到世界——新移民小說中三重地理空間的跨界書寫》,《華文文學(xué)》2009年第6期。

        (責(zé)任編輯:莊園)

        猜你喜歡
        家園想象記憶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nèi)的家園
        英語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園
        快樂的想象
        尋找失落的家園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中國化妝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讀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記憶中的他們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亚洲va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区别|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不断| 一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影视a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三级|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 九九久久精品大片|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 亚洲乱码少妇中文字幕| 青青草在线公开免费视频|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丁香花在线影院观看在线播放| 精品中文字幕制服中文|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伊人情人色综合网站|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国产熟女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免费看| 人妻 丝袜美腿 中文字幕| 成人小说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看| 亚洲成人激情深爱影院在线 | 日本色噜噜| 亚洲一区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亚洲老熟熟女熟女熟女|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久久精品性无码一区二区爱爱|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小说|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精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美利坚合众国亚洲视频 | 麻麻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正在播放淫亚洲| 美女被黑人巨大入侵的的视频| 国产精品a免费一区久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