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景
物質領域的飛速發(fā)展,刺激了人們長期被壓抑的享受欲望和消費沖動,人們在物質得以滿足的同時,精神生活同樣也能得到快樂,而娛樂新聞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滿足了人們精神上的需求,因而也就有了較為廣闊的市場。
一、娛樂新聞、新聞娛樂化的定義分析
1.娛樂新聞的定義
從學術角度看,娛樂新聞不同于我們習以為常的時政新聞、經(jīng)濟新聞等,甚至與我們通常所說的社會新聞也有很大區(qū)別,它多指來自于娛樂生活或文化娛樂圈內的新聞報道,其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了解和刺激。它不像社會新聞反映的是社會的變化和事態(tài)炎涼,讓人們了解社會、感悟社會,而是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娛樂、感受娛樂,以達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悅。
2.新聞的娛樂化定義
新聞的娛樂化是將新聞以娛樂的形式進行表現(xiàn)。一方面,它力避嚴肅性主題,偏重于軟新聞的報道,多把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帶煽情性、刺激性的社會事件、體育新聞、花邊新聞等軟性內容作為新聞的重點,從嚴肅的主題報道中盡力挖掘其娛樂價值。另一方面是在表現(xiàn)形式上強調故事性、情節(jié)性和娛樂性,在新聞創(chuàng)作或表現(xiàn)中加入趣味性、娛樂性因素,貼近生活,更適合于大眾口味,走新聞故事化、文學化道路。
在前兩點的論述中,我們分別就娛樂新聞和新聞娛樂化的定義、成因作了一點探討,可以說,娛樂新聞和新聞娛樂化從服務受眾的目的上是接近的——滿足了人們精神娛樂生活的需求,形式上也多以文學藝術的表達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和展示。但娛樂新聞注重的是內容,新聞娛樂化講究的是形式。新聞的娛樂化所包含的內容更為寬泛,它代表的是一種現(xiàn)象存在。而娛樂新聞可以說是一種特定的新聞類別,它存在于新聞娛樂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
二、中國新聞娛樂化傾向
我國傳媒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聞娛樂化的傾向漸趨明顯。這種傾向具體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體育新聞、大案要案、突發(fā)事件、奇聞怪事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一些報刊和電視媒體上,成為報刊和電視媒體的賣點。市場化較高的媒體,如都市報、晚報等在這一點上特別明顯。近幾年來,都市報與晚報的紅火,導致了新聞娛樂化的特征更加明顯。此類報紙最大的特點就是作為市民業(yè)余讀物,滿足人們茶余飯后的生活調劑,報道重心就是受眾感興趣的軟新聞。有的為此推出“新聞連續(xù)劇”,有的開設特稿專欄、專版,一天一條“大特寫”炒作賣點,吸引受眾。
第二,不管是嚴肅性的大報,還是市場化的諸多平面媒體,在市場的壓力下,紛紛擴版,于是消費專刊、時尚???、旅游專刊、休閑??燃娂姷菆?,吸引眾多受眾的注意力。就連我國第一大報《人民日報》也創(chuàng)辦了《假日生活》,專門報道旅游、消費、購物等方面的內容,受到了讀者的廣泛歡迎。
第三,關注電影、電視、戲劇、歌舞等娛樂界動態(tài)的娛樂新聞節(jié)目也浮出水面。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光線電視策劃研究中心與北京市有線廣播電視臺等幾十家電視臺聯(lián)合出品的《中國娛樂報道》,它的范圍涵蓋電影、電視、音樂、歌曲、戲劇等文化界多數(shù)領域,并且集娛樂與新聞一身,同步傳遞娛樂界動態(tài)以及娛樂圈人物、事件的介紹和評論等,深度挖掘了娛樂領域中有新聞價值的東西。
三、中國新聞娛樂化對社會的影響
對于當前新聞娛樂化的潮流,我們首先應該看到其合理性。受眾有從新聞中獲得娛樂享受的情感期待。新聞娛樂化就是在市場經(jīng)濟的調節(jié)下,對新聞采編行為進行商業(yè)運作的產(chǎn)物,它在最大程度上滿足著受眾的這種情感期待。但是有的媒體為了迎合受眾,特別是商家的偏愛,竟然把新聞的根本性質——真實性、客觀性改變了,使新聞報道混同于娛樂行為,生活的真實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個人的道聽途說、隨意鋪排,甚至可能是傳播者的主觀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新聞節(jié)目,各有各的形態(tài),各有各的性質,硬是讓所有新聞報道承擔娛樂綜藝節(jié)目的任務,是南轅北轍的,是毫無道理的。不分青紅皂白,不問高低深淺,一切以主觀意志為轉移,不是嚴肅的、負責的傳播者應有的態(tài)度。所以,這股世界性的新聞娛樂化風潮所帶來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作者單位:內蒙古日報社)
責任編輯:陳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