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宣 余力
摘要:目前我國經濟面臨經濟內外失衡局面,具體表現(xiàn)在對內通貨膨脹與對外貿易、資本雙順差。通過2011年我國經濟對內失衡的具體表現(xiàn),可以看到內部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預算赤字、儲蓄不足、投資過旺以及對外貨物貿易順差共同形成的國內超額需求。要實現(xiàn)經濟內外均衡,必須繼續(xù)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關鍵詞:內外均衡;雙順差;經濟改革
中圖分類號: F12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12)04-0035-03
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均采取各種經濟刺激政策以追求經濟增長,這必然增加了各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了經濟風險,同時也帶來了世界經濟的失衡。2011年作為國家“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我國面臨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具體來講,中國經過近幾年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剛剛經歷的2011年仍存在對內存在需求過旺導致通貨膨脹、對外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內外失衡經濟局面。通過考察2011年我國經濟失衡的表現(xiàn),探究經濟內外失衡的本質原因,尋找我國經濟內外平衡之路,實現(xiàn)我國經濟穩(wěn)步健康增長。
一、2011年我國經濟內外失衡的一般表現(xiàn)
對一個經濟體來講,經濟的內外均衡無疑是國家經濟政策追求的主要目標。通常經濟的內外均衡分別指國內商品及服務市場均衡和國際收支均衡。經濟內外失衡會帶來不同后果,對內經濟的不均衡將導致價格及收入等指標發(fā)生變動,對外經濟的不均衡將導致匯率波動或帶來波動的壓力。
2011年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現(xiàn)在商品市場供求關系失衡造成物價上漲。全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上漲9.2%,遠高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世界經濟平均水平3.8%。但是2011年內部經濟不平衡也更劇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2010年上漲5.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8%,固定資產投資上漲6.6%。物價上漲直接影響到居民實際消費能力和福利水平,嚴重影響了市場預期和企業(yè)決策。在金融危機恢復期,物價上漲對國家宏觀調控形成很大壓力,同時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加大。政府在物價穩(wěn)定上作了一些調整,在全年經歷了六次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和三次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的上調等一系列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措施,自2011年8月開始物價指數連續(xù)5個月出現(xiàn)回落,但是在2012年1月受春節(jié)消費增長的影響,物價指數再度上漲至4.1%。不過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2月份物價指數僅上漲3.2%,這得益于我國政府采取的控制貨幣供給量、發(fā)展生產保證供應、保障流通、加強監(jiān)管等一系列調控措施。
同時我國面臨嚴重的外部經濟失衡。2011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6,420.59億美元。受世界經濟復蘇的影響,出口18,986億美元,增幅達20.3%,特別是歐盟和美國,出口占總量的35.84%。進口總額為17,434.59億美元,增幅為24.9%,進口增幅最高的前三種商品為成品油、原油和鐵礦砂,分別上漲了45.5%、45.3%和40.9%,這也表明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對各類能源的強烈需求。2011年貿易順差為1,551.41億美元,比2010年減少264億美元。在資本項目上,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累計1,160.11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金額為601億美元,形成559.11億美元資本順差。
綜上所述,我國在2011年經歷了經濟內外失衡,表現(xiàn)在對內存在超額需求形成的高通貨膨脹與外部貨物貿易、資本項目雙順差。
二、經濟內部失衡與外部失衡的辯證關系
國際貿易使得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個國家的商品生產市場與銷售市場地域發(fā)生了分離,同時也使得該國經濟的內外均衡相互聯(lián)系。因為當國內商品及服務的供給等于國內商品及服務的需求與國外對商品及服務的凈需求時,國內商品及服務市場才能達到均衡。這個條件可以等價地表示為:(T-G)+(S-I)+(M-X)=0。這意味著開放經濟中一個國家的內部均衡一般會產生貿易上的外部不平衡,形成貿易順差或逆差。在資本可自由流動條件下,這個差額可以通過資本項目相反方向的資本流動來調節(jié)以實現(xiàn)外部均衡。如果資本完全不流動,則可能會帶來匯率的波動壓力及經濟內部的暫時失衡。我國現(xiàn)在實行的是經常項目下可自由流動,資本項目下卻是非對稱性限制流動,即資本流入的管制低于資本流出的管制。這也是我國經濟內外失衡的根本原因:經濟內部失衡導致了外部不平衡,而資本限制流動無法改變外部失衡問題。
2011年我國政府財政收入為103,740億元,財政支出為108,930億元,產生財政赤字5,190億元;全國2011年儲蓄額為290,337.9億元,投資總額為301,933億元,形成投資逆差11,595.1億元。這兩部分逆差必須由對外部門的進出口逆差來彌補才能實現(xiàn)內部均衡。但在201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實現(xiàn)1,551.41億美元的順差,按照年均美元匯率6.4614來計算,創(chuàng)造了大約10,024.3億元的商品需求。國內商品市場共形成約26,809.4億元的超額需求,占2011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69%,與年均物價上漲率5.4%基本持平。因此,政府預算赤字、市場超額投資需求及經常項目順差造成了我國對內經濟失衡。
通過具體分析,產生政府財政赤字的原因有如下三個:一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政府采取了減稅等一系列刺激經濟方案,這會相對減少政府收入;二是黨和國家為保障民生和社會穩(wěn)定擴大了財政支出,不斷加大對一般公共服務、教育、社會保障和農林水事的支持,在2011年上述幾項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為10.2%、14.79%、10.23%和9.8%;三是雖然我國一直存在高儲蓄的弊病,但自從危機以來我國政府投資所帶動的民間投資上漲形成翹尾影響,加上我國政府為應對民生進行的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投資建設等因素影響,最終導致投資增長過快,形成儲蓄投資逆差。另外,我國一直存在對外貨物貿易、資本項目雙順差,由于我國實行銀行結匯制度,雙順差意味著貨幣供給的擴大,極大地影響到了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由此可以看出,超額投資需求以及貨物進出口順差是形成我國內部經濟失衡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外部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三、調節(jié)經濟內外失衡的一般政策原理
在經濟失衡時,政府當局將采取宏觀經濟政策來主動調節(jié)以實現(xiàn)內外均衡。經常采用的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和收入政策等。但就我國而言,我國現(xiàn)在采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同時實施國際資本限制流動,這限制了我國宏觀政策調整經濟的效果。
由于我國人民幣匯率采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經濟外部均衡可以由匯率波動改變貿易條件來調整。此時,經濟內部均衡可以通過財政、貨幣政策配合調節(jié)來實現(xiàn)。這里僅用利率和匯率的變化來分析經濟內外均衡問題。
我國目前正處于內部通脹壓力、外部收支順差的兩難境地。若要實現(xiàn)內部均衡,則利率上升、匯率升值或同時波動。 利率上漲可抑制投資,緩解過度需求;匯率升值惡化貿易條件,這會減少出口、進口上升,也可以緩解通脹壓力。但在利率上升引起投資下降時進口也會下降,所以內部調整會加劇外部的不平衡。經濟要實現(xiàn)外部均衡,匯率升值或利率下降。由于資本限制流動,特別在我國資本流出限制更嚴格,在利率下降時外部均衡的實現(xiàn)依賴于利率下調引起投資增加,投資增加帶動進口上升、出口下降改變順差。但在經濟內部通脹壓力下,利率下調必然加劇內部失衡。所以選擇利率進行外部調節(jié)效果較差。匯率升值會惡化貿易條件,可以抵消順差。雖然匯率可自由浮動,但是匯率通過經常項目來消除順差等于改變這個國家的進出口結構和產業(yè)結構,順差會長時間存在。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國資本限制流動下經濟的內外均衡可以依賴利率調整內部均衡,外部均衡由匯率波動來調整。利率上升、匯率升值首先消除內部通脹壓力,內部均衡首先達到。但外部均衡僅依賴于匯率波動,利率上升反而有利于形成順差,因此外部均衡需要加大匯率調整力度,大幅度升值本國貨幣。
四、推動促進經濟內外均衡的經濟改革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融入世界經濟的關鍵期,穩(wěn)定的內外經濟環(huán)境是我國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有利前提條件。鑒于目前我國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比較復雜,應繼續(xù)推進已經開始的各項經濟改革,同時為促進我國經濟內外均衡,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改善國民經濟增長結構,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的貢獻,縮小進出口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降低對外依存度,改善經濟內外失衡比例。積極探索構建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大力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部門之間的收入分配比例,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大力發(fā)展社會化養(yǎng)老、家政、物業(yè)、醫(yī)療保健等服務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消費保障。鼓勵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費,積極發(fā)展和鼓勵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方式。擴大消費信貸,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改善消費環(huán)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二是繼續(xù)優(yōu)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均衡穩(wěn)定增長,促進投資和消費良性互動,建立可持續(xù)、健康的經濟增長方式。以國務院關于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新36條為指導,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加強中央及地方政府投資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優(yōu)先保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強對農村的民生工程投資,培育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加快交通運輸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繼續(xù)擴大政府對一般公共支出和教育支出,發(fā)揮財政政策的引導作用。
三是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推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積極發(fā)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fā)展高端裝備制造業(yè)、新能源產業(yè)、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生物醫(yī)藥產業(yè)、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yè)。鼓勵企業(yè)擴大技術改造,促進傳統(tǒng)產業(yè)改造升級。落實并完善促進小型微型企業(yè)發(fā)展的政策,改善中小企業(yè)生存環(huán)境,進一步減輕企業(yè)負擔,提高微小型企業(yè)發(fā)展活力。實施有利于服務業(yè)發(fā)展的財稅、金融政策,積極引導社會民間資本進入服務業(yè),促進服務業(yè)發(fā)展水平。
四是繼續(xù)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促進經濟內外均衡。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qū)間,減少本外幣政策沖突,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獨立性。改變外匯管理體制,由強制性結匯逐步過渡到企業(yè)自由結匯。改變貨幣當局匯率調整目標,由貨幣匯率穩(wěn)定目標改為國際收支平衡目標,切實解決當前國內流動性過剩和國際收支雙順差沖突。
五是積極探討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以資本流動實現(xiàn)經濟外部均衡。認真貫徹落實外匯管理理念和方式“五個轉變”的要求,積極應對跨境資本持續(xù)凈流入,加強跨境資本流出入的統(tǒng)計監(jiān)測和分析預警,穩(wěn)步推進資本項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業(yè)務,促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fā)展。
2012年1月~2月份統(tǒng)計顯示,全國社會零售商品消費總額達33,669億元,同比增長14.7%,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189億元,同比增長21.5%,物價指數1月份上漲4.1%,2月份回落到3.2%,內部經濟正按照預計方向穩(wěn)步健康增長。2012年1月份進出口總額2,726億美元,形成順差272.78億美元,但2月份進出口總額下降至2,604.25億美元,其中進口增速為39.6%,出口在意大利、德國、歐盟等國下降明顯,造成
2月份進出口逆差314.83億美元,創(chuàng)近幾年貿易逆差新高,外部經濟的不平衡也正逐步縮小。在2012年,我國應認真領會全國兩會精神,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為主線,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相配合,堅持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有效推進各種阻礙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體制和機制改革,堅持把經濟結構戰(zhàn)略調整作為主要經濟調整內容和方向,實現(xiàn)國民經濟內外均衡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