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琢
一、摘要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的出口受到限制,不斷積累的生產力帶來的產能過剩與居民消費率低下之間的矛盾顯得異常明顯。為此,國家推出了一攬子的擴大內需的政策,而近
來的高房價使房地產業(y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本文主要探討房地產對于接收我國的過剩產能所發(fā)揮的作用。
二、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溯源
處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今年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連續(xù)22個月的CPI的上漲后,社會上對于中國通脹的預期不斷增加。金融危機后,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采取了相應的政策性救市措
施,比如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計劃。因此,這一輪CPI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4萬億刺激計劃第二輪資金投放后貨幣沖擊后產生的過熱反應。
根據2008年的統(tǒng)計數據,貿易額占了中國GDP的68%,但這個數據中僅有35%是國內需求帶來的。在不考慮出口貿易的情況下,剩下的33%就是中國生產力結構中的過剩產能,而
這部分產能在金融危機前是通過出口貿易來實現供需平衡的。但是,金融危機發(fā)生之后,出口貿易銳減,國家不得不通過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來增加人們的收入以擴大內需。這樣
,用擴大的內需來代替之前出口貿易中的外需使得這部分過剩的產能得到了轉移和接收。在短期內救市行動的確成功刺激了內需并保護了很多以前出口導向型的企業(yè),然而這是遠
遠不夠的。
事實上,這種國家宏觀調控調控行為在短期中的確是有效地刺激了經濟的恢復發(fā)展,彌補了原本出口企業(yè)在金融危機中出現的過剩產能,但是從長遠看來卻是后患無窮的。首
先,上文已經分析到,在出口銳減的情況下國家盡管已經推行了4萬億等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但是仍然沒能完全彌補上出口產能的需求不足。從2008年的統(tǒng)計年鑒中我們看到,對
外貿易占GDP的比重為32.4%,與之前33%出口貿易比重仍有差距。其次,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為4.7左右,超過了貧富差距均衡的警戒線。一般地,基尼系數越大,一國居民的邊際
消費傾向(MPC)就越低。邊際消費傾向低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在收入增加的時候,并不會傾向于更多的消費而是更多地用于投資。這樣看來,中國的高基尼系數使得包括4萬億計
劃在內的經濟刺激計劃并沒有完全發(fā)揮出其全部作用,反而使得經濟刺激計劃在長期中可能加劇產能過剩的現狀。因此,中國經濟的產能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三、房地產業(yè)接收過剩產能的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房產的巨大剛性需求已經形成。中國商品房市場開放10多年來房地產業(yè)的長足發(fā)展和房價的不斷攀升就說明了這個現實
。同時,基尼系數反映的其實是我們國家收入極度不均衡的現狀。高收入人群在實現了其有房的基本需求之后,其基于投資目的而購置的房產也增加了房地產市場的需求。
由于房地產業(yè)有投資大,建造周期慢的特點,國內房產市場的供需矛盾相當激烈,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高房價。一方面,它鼓勵了更多企業(yè)的進入,從而在增加了市場競爭的
同時利用其巨大的經濟效益提高了整個經濟的福利水平;但是另一方面,高房價也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財富,造成開發(fā)方的收入過度增加從而加劇了中國的基尼系數的上漲壓力,并
且導致了大量的社會問題。
從這樣的分析中看來,一方面,原本出口導向型的行業(yè)由于出口受制而保有大量的過剩產能,而即便是有經濟刺激計劃,這部分產能在國內也不能完全被內需吸收。另一方面
,房地產市場上,國民需求卻相當大,供不應求使得房價高企導致了巨大了社會問題。
因此,如果房地產市場能夠接收這部分過剩產能,供需平衡將得到很好的解決。在金融危機后,原本在出口貿易市場上的很多企業(yè)不得不退出出口市場轉而進入到了國內市場
。他們中很多就選擇了房地產業(yè)作為進入對象,因為高房價給企業(yè)到了巨額的利潤,市場外部的企業(yè)有進入的激勵。
在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經常利用廉價勞動力發(fā)展出口加工進行薪資套利,利用土地資源發(fā)展房地產市場進行資產套利,利用資本市場進行利率套利,但卻很少通過發(fā)展擁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產業(yè)進行知識套利??梢哉f前三者都已經或者很快成為了我們國家的經濟支柱,而知識套利卻是我們當前很少能涉足的一個領域。金融危機后,我們國家的出口貿易收
到了嚴重的打擊,金融市場的改革和調整還在進行,房地產在這個時候就暫時支撐起了中國經濟前進的重擔。
四、展望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到,對于金融危機后產生出來的過剩產能我們有兩個主要的消化渠道:一、通過經濟刺激計劃擴大內需,使得這部分過剩的產能原本針對的外需被內需消
化。然而,由于中國經濟中較高的基尼系數,經濟刺激計劃很可能不能完全實現預期的目標,反而可能在長期導致產能過剩的局面加劇。二、作為擴大內需的衍生對策,通過將處
在產能過剩范圍內的企業(yè)轉移到房地產業(yè)中來,讓房地產市場接收這些過剩產能中的一部分。不過,產業(yè)轉移是需要時日的,在產業(yè)轉移的過程中中國經濟仍然將不得不承受后金
融危機時代的危機陣痛。
在我國出口型企業(yè)的有待轉型,金融市場尚不健全,產業(yè)升級尚需時日的條件下,房地產市場就承擔起了接收部分過剩產能,平衡供需的任務。(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財
稅學院)
參考文獻:
[1]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1999.04
[2] 許善達,《馬克思主義和報酬遞減律》1990.03
[3] 林毅夫,全球經濟復蘇的最大挑戰(zhàn)是發(fā)達國家的產能過剩.《IT時代周刊》2010,21
[4] 格里高利?N?曼昆,《經濟學原理》(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