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潤常
韭,葉似翡翠,根如白玉。一夜春雨過后,含情春韭,搖曳曼舞,像一枝枝蘭花草,仿佛使人嗅到了春天的氣息。正如詩謂韭菜曰:“一畦春雨足,翠發(fā)剪還生。”韭菜,特別是春天的韭菜,鮮嫩碧綠,清香爽口,是春天養(yǎng)生的美味佳肴。
韭菜屬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迄今已有3 000余年的栽培歷史。它的故鄉(xiāng)是中國,《山海經(jīng)》、《詩經(jīng)》中皆有記載。漢朝已有栽培,北宋時出現(xiàn)黃韭生產(chǎn)。元代《農(nóng)書》載:韭“剪而復(fù)生,久而不乏也,故謂之長生”,道出了韭菜的生長特點。韭菜依葉片寬窄論,有寬葉和窄葉之分,寬葉韭質(zhì)柔嫩、辛辣味淡,而窄葉韭纖維多、辛辣味濃。韭菜按其食用部位不同,有葉韭、根韭、花韭及葉花兼用韭之別。韭菜四季翠綠,常年可食,但因“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故以春天食為佳。吃韭菜,最講究的是時令。但我國南北溫差較大,所以時令也該因溫差變化而定。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氣溫較高,春來較早,因而冬末初春吃韭菜最香。長江以南各省,三四月份吃韭菜較香。長江以北各省,四五月份吃韭菜較香。
春韭主要是指“立春”前后的頭茬韭菜。春韭葉如翡翠,嬌嫩鮮香,味道鮮美,博得了文人墨客的交口贊美。杜甫寫下“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的佳句,蘇東坡發(fā)出“漸覺春風(fēng)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的感嘆,另一古詩更將春韭稱頌備至:“氣較葷蔬媚,功于肉食多,濃香跨姜桂,余味及瓜茄?!薄侗静菥V目》記載,韭菜又名起陽草,氣味辛、微酸、溫。根、葉煮食,溫中下氣,補虛益陽,調(diào)和臟腑,歸腎壯陽,止泄精,暖腰膝,令人能食。所以,韭菜又有較高的防病治病和保健價值。
韭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蔬菜?,F(xiàn)代科學(xué)研究證實,韭菜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除了含有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及揮發(fā)油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鉀、鈣、鎂、鋅、錳、硒等多種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并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與胡蘿卜素等。韭菜中的揮發(fā)油與硫化物中含有能殺菌消毒的抗生素類物質(zhì),對高血脂、冠心病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由于韭菜中的纖維素非常豐富,可以用來治療便秘。有人以韭菜的通便作用作為減肥的一種手段。近些年來,有些研究發(fā)現(xiàn),韭菜及黃韭可以防止細胞的突變,對預(yù)防癌癥有一定的功效。
韭菜不僅是佳蔬,也是一味良藥。韭菜的葉、根和種子皆能入藥。它的葉和根有散淤活血、止血止瀉、補中助肝等功效,可治跌打損傷、噎膈反胃、鼻子出血等癥;韭菜子有固精、助陽、補腎之功,可治陽痿、早泄、遺精等癥。韭菜汁還有抑制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的作用,可治療腸炎下痢。明代李時珍說,韭可治“小便頻數(shù)、遺尿”。韭菜對誤食金屬物亦有一定的功效?,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表明,韭菜是良好的抗突變蔬菜,對預(yù)防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韭菜雖味美,但因其含較多的纖維素,不易消化,故一次不宜食用過多。此外,陰虛內(nèi)熱、瘡癤疔毒、目疾患者不宜食用。
韭菜食法頗多,既可作主料,又可作配料。作主料,可單炒或水焯后涼拌,鮮嫩馨香,風(fēng)味誘人;作配料,可與其他原料搭配,炒、爆、熘等皆宜。如韭菜炒蝦,蝦紅韭綠,吊人胃口。韭菜炒雞蛋,黃綠相間,清香可口。韭菜制餡,可作包子、水餃、餛飩等小吃的餡心,亦令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