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
春季到來,萬象更新,生機勃勃,大自然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不管是農家的房前屋后,還是田埂地邊、樹林中、山坡上,到處都有野菜的蹤跡。這些野菜不用施肥、不用澆水,和野草一樣自然茂盛地生長。若能在野外踏青郊游的同時采摘些野菜,不但是熱愛生活、強身健體的表現(xiàn),也會得到許多樂趣??梢哉f食用野菜是一種心靈的返璞歸真,是人類對回歸大自然的渴望。
雖然許多野菜富含豐富的營養(yǎng)和食療價值,但并非所有野菜都可食用。許多人不認識野菜(特別是形狀近似的野菜),若盲目食用,很可能會中毒。
野菜和栽培蔬菜所不同的是它有很強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為了適應惡劣環(huán)境,包括野菜在內的植物在長期生長繁衍的過程中,會產生某些毒性物質以抵御外來侵害。此外,許多植物對某些毒素還具有較強的聚集能力,如香椿可富集亞硝酸鹽,別名“減肥菜”的野菜天綠香可富集鎘。如果野菜中所含各類毒性物質較多,就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野菜中所含毒素最常見的有生物堿類、烏頭堿類、強心苷類、重金屬類、毒蛋白、嗎啡類、亞硝酸鹽等,若引發(fā)中毒后,輕則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還會出現(xiàn)頭痛、口舌發(fā)麻、面色蒼白、疲倦、脈搏不規(guī)則、出汗、皮膚冰冷、瞳孔散大、眩暈、四肢麻木、流口水、肌肉痙攣、口干口渴、興奮、大喊大叫、脫發(fā)、全身關節(jié)和神經疼痛等,重者可引發(fā)呼吸困難、心力衰竭、循環(huán)衰竭和尿少,出現(xiàn)意識障礙、昏迷,甚至可引發(fā)死亡。所以,食用野菜首先要保證安全。
1.無毒無害的野菜適量吃。對已長期食用、科學驗證無毒、無害的野菜,大家可放心食用,如馬齒莧、側耳根、蒲公英、薺菜、榆錢、榆葉、嫩柳芽、紅苕藤等。但在食用過程中,也要注意根據年齡、體質等因人制宜,如脾胃陽虛者,不宜過多食用性寒的野菜。
2.有的野菜需浸泡后食用。有的野菜有微毒,不經浸泡,食后可能會出現(xiàn)胃腸不適。如有明顯澀味的野菜多含單寧;有苦味的野菜如苦苦菜、刺兒菜多含生物堿、配糖體;山藥菜、山蒜等有微毒,這些野菜在煮食前務必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以上,進行解毒處理并煮熟后方可食用。這些野菜也不宜一次食用過多。
3.很少食用的野生植物不能吃。某些人們很少食用的野生植物,在未弄清其化學成分、是否有毒之前,不可隨意將其劃入食用野菜范疇。
4.久放的野菜不能吃。一般野菜最好現(xiàn)采現(xiàn)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鮮,同時營養(yǎng)成分也會減少,味道變差,某些毒性還會增加。如果要保存,最好是速凍保存;不能速凍時可腌制,但其味道則大不如前。
5.有污染的野菜不能吃。生長在工廠、鐵路、公路附近,垃圾場周圍,被污染的河水、池塘附近的野菜,極容易被污染,所含的病源微生物比較高,重金屬等含量超標,容易引發(fā)中毒,所以,生長在這些地方的野菜不能采集食用。
若食用野菜后,出現(xiàn)了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癥狀時,一定要及時送往醫(y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搶救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