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珺
摘要: 對于初中生而言,電路及其相關概念非常抽象,與此同時,他們的相關經(jīng)驗又太少,因此造成了現(xiàn)實與理解之間的巨大鴻溝。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類比思維,將陌生抽象的知識進行類比、整合,就能使學生在對比思考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關鍵詞: 科學教學電學探究類比思維
在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教材中,《電路探秘》是非常重要的一章,知識雖然基礎,但其承載了托起整個電學乃至磁學的力量。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被A知識掌握過硬,才能順理成章地過渡到更核心的電學知識,因此教師們講授這一章內(nèi)容時都會格外重視。然而往往事與愿違,由于中學生普遍缺乏與危險性極高的“電”的接觸機會,在理解這部分內(nèi)容時感覺晦澀難懂,聽課時看似會了,做題時無從下手,進而產(chǎn)生厭煩心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類比思維,將陌生抽象的知識進行類比、整合,就能使學生在對比思考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
一、“電”與“水”的類比
類比思維是指從兩個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關系中受到啟發(fā),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對“電”感到陌生,但是“水”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zhì),聯(lián)系二者的相似性,可以順利地提高學生對電學知識點的熟悉程度。很多學生在學習初期無法理解為何開關斷開時就已經(jīng)有電壓,而電路連通后才產(chǎn)生電流,教師可以將“電路”與“水路”、“電流”與“水流”、“電壓”與“水壓”進行相似性類比。出示一段渦輪機抽水的視頻,點擊閥門的開閉,直觀生動的動畫可以幫助學生輕易理解閥門控制水的流動。然后啟發(fā)學生通過“水壓、水流”來聯(lián)系“電壓、電流”,一語點醒夢中人——處于高位的水電站或房頂?shù)男钏厝绻P閉閥門,則水不會流動,無水流,但是水壓是必然存在的,若希望產(chǎn)生水流則必須打開閥門。
二、電學探究實驗的類比
在電學探究實驗中,多次出現(xiàn)同一幅圖(下圖),然而運用到不同的實驗中,則答案迥異。學生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均反映理解障礙、思維混亂。很多教師為了減少麻煩,要求學生強記答案來獲取高分,這就背離了科學課程設置的本真目的,將理科思維簡單化為文科記憶。
2.1伏安法測電阻。本實驗使用定值電阻,非常簡單,學生只要會使用電壓表、電流表分別測出導體兩端電壓U和電流I,使用歐姆定律變形公式R=U/I即可。當然需要引導學生注意,任何實驗都存在誤差,一次數(shù)據(jù)不夠精確,所以需要移動滑片,重復多次實驗,最后取R的平均值才接近真實。
2.2研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比較這兩組實驗,均需要電路基本元件,測量電表,因此電路圖一樣,選擇實驗儀器時就可以很輕松地做到無一遺漏。當然,相似之外亦有區(qū)別,教師需要恰當運用類比思維,啟發(fā)學生,實現(xiàn)由此及彼、融會貫通。該實驗的背景是更換不同電阻絲,如長的或短的、粗的或細的、銅絲或鎳鉻合金。通過公式R=U/I計算出每次更換的導體電阻R,從而推導出結(jié)論:導體越長,則電阻越大(這一理論進而可以推廣到串聯(lián)電路中運用);導體越粗,則電阻越?。ㄟ@一理論可以推廣到并聯(lián)電路中運用)。在本實驗中需要完成三個任務,即更換電阻絲R、測量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讀數(shù)。
2.3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對比這個實驗與前兩次實驗,學生可以容易發(fā)現(xiàn),“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電阻是定量,“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研究重點在于當電阻絲變化時,電阻如何改變,而本實驗的研究對象則更換為電流I。雖圖同,但本質(zhì)不同,電流大小的影響因素有二:電壓U和電阻R,因此研究時需采用控制變量法。(1)當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導體的電阻R必須不變,只能通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而改變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和流經(jīng)的電流,多次重復實驗后總結(jié)出規(guī)律:當導體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2)當研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既然電阻為變量,而導體兩端電壓不能變,就必須移動滑片,如R變大,滑片就移向電阻變大的方向,從而抵消R變大帶來的U變化,這一點學生要真正理解確實很費勁。
如例題,某興趣小組在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關系”實驗中,①要探究“電流跟電壓”關系,應保持 不變,通過調(diào)節(jié) 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 ,并記錄相應電流值。②在探究“電流跟電阻”關系時,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V,讀出并記下電流值;再將5Ω的電阻改接成10Ω的電阻,發(fā)現(xiàn)電壓表示數(shù)大于2V,下一步操作是: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 移動,使 ,并記下電流值;再改接20Ω的電阻,重復上述實驗。
哲學家康德曾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睂τ诔踔猩?,電路及其相關概念非常抽象,與此同時,相關的經(jīng)驗又太少,因此造成了現(xiàn)實與理解之間的巨大鴻溝。采用類比思維,進行電學知識整合學習,就可以化繁就簡、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拉近學生與電學知識的距離,逐步加深對基本的概念與原理的理解,體會到了知識和方法之間的相通之處,奠定可廣泛遷移的科學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