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個皇帝被視為明君,那可了不得,千秋萬代大家都說好。明君之中,唐太宗李世民要算是頂尖中的頂尖,屬于人見人夸的主兒。當然,人們都知道這個主兒曾經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了法定的太子和另一個兄弟,逼得老爹提前交權。這點不光彩的事,無論后世史家怎么遮掩涂抹,都無法弄干凈。但是不要緊,中國人對于明君的要求,主要不是道德怎樣,關鍵是要有本事,有文治武功。從自家兄弟手里奪權,固然心狠手辣,但抹去道德色彩,也算是有本事的一種表現(xiàn)。某些“超級粉絲”級史學家和作家,還會把屎盆子倒扣在建成和元吉這兩個李世民的倒霉兄弟頭上。
不過,李世民這個明君,也辦過無論從道德上還是從權謀上都不怎么樣的事,差點犯了低級錯誤。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回,李世民出外游幸,一個宮人還京,途中歇息于川縣的官舍,大概就是所謂的驛站這種地方。雖然我要講的這件事,李世民辦得很糗,但你不能不佩服初唐時候的開放,皇帝宮里的宮人,居然可以自己在外面走動,而且很可能是夜不歸宿。而李世民的子孫們,遠沒有這樣大度,宮女們被緊鎖深宮,只好在紅葉上題詩,發(fā)泄情感。話說這宮人歇息在縣里,主事的地方官(史書里沒說到底是縣令還是驛丞),自然不敢怠慢,把最好的上房給她居住,然而,右仆射李靖和侍中王趕巧隨后也到了。這兩位,一個是門下省的首長(侍中),一個是尚書省的首長(尚書令是正的,右仆射為副,但唐代尚書省長官常缺)。唐制中三省長官并為宰相,屬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加上李靖又是跟著李世民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功臣,地方官自然恭敬有加,馬上把宮人的房間倒出來,讓這兩位宰相住。
宮人回去之后,估計在李世民耳邊吹了枕邊風,此事,《舊唐書》說是宮人,但《新唐書》稱宮人為宮御,看起來不是一般伺候人的宮女,屬于皇帝最低一層次的嬪妃,八十一御妻中的一個,有機會跟皇帝有肌膚之親的。自古英雄都難過美人關,唐太宗李世民屬于特別愛好美人的那種英雄,好色的事跡其實不讓隋煬帝,只是他的好色,一般不會妨礙國事。可是,這回有點不同。不知是這位宮御特別受寵,還是那幾天李世民有點不順氣,反正聽了他的宮御給李靖他們騰地方的事,他生氣了,說:天下威福的權柄,豈能由李靖他們說了算,怎么敢輕視我的宮人?要問川縣的官員和李靖等人的罪。
幸好,當時魏征知道了這個消息,馬上提醒李世民說,李靖等人是你的心腹大宦,而宮人不過是在宮里灑掃庭除的(故意貶低宮御,給皇帝一個臺階下),而且按制度,李靖他們走到哪里,地方官理應招待,而對宮人則供給食宿即可,如果你因此而問這些人的罪,恐怕天下人都會被嚇倒了(駭人聽聞)。
為了一個宮人騰房間的小事,治宰相之罪,而且其中還有出名的大功臣,于道德上講是重色輕臣,于情勢上則是不知利害,一點謀略也無,屬于歷史上標準的昏君做派。要是沒有魏征,我們的一代明君,糗大了。
幸好,一向從諫如流的唐太宗李世民,聽了魏征的話,沒有收拾李靖。而這個故事留在魏征的傳記里,成為這個諫臣的光輝事跡,流傳下來。只是,凡是臣子,尤其是愛提批評意見的臣子的事跡,于皇帝臉上往往不那么光彩,無怪乎魏征死后,李世民聽說魏征曾經把他自己的諍諫語錄抄給了史官,很是不高興,下令把親筆為魏征題寫的碑下令推倒,魏征的后代從此式微??上В菚r的皇帝,心思還不夠致密,也不大會搞文字獄,屁股上的屎最終還是沒有擦干凈。
歷史上,凡是碰到這樣的事,而樂于攔能攔得住,而且不會因此掉腦袋的,又非常稀少,世上畢竟只有一個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