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為 孫濤
摘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學習策略的不同分類情況:OMalley和Chamot將其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Oxford將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Cohen則提出了語言學習策略和語言應用策略的概念,并介紹了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管理策略和語言學習策略。
關鍵詞: 外語教學研究學習策略分類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外語教學方法研究開始進入停頓期的時候認知心理學卻取得了迅速的發(fā)展。在這個背景之下外語教學研究的焦點從教師如何教轉移到了學生如何學上。眾多學者把研究的重點放到了語言學習策略上。無論是教育學還是教育心理學,其研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揭示提高學習效率的基本方法,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習者獨立學習的意識,如何幫助學習者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過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問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則是在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研究發(fā)展基礎上在語言教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分支。最早進行這些研究的學者包括Rubin(1975),Wong-Fillmore(1976)及Naiman等(1978)。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學習策略的研究被認為達到了一個頂峰。OMalley和Chamot共同撰寫出版了《二語習得中的學習策略》,Oxford編纂并在同年出版了《語言學習策略:教師必讀》,Wenden發(fā)表了《學習策略與學習自主性》,這三部著作在語言學習策略研究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后來的眾多研究者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幾位學者的研究思路進行研究的。在中國文秋芳教授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為語言學習策略理論框架的構建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
1.OMalley和Chamot的學習策略分類
在《二語習得中的學習策略》中OMalley和Chamot將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監(jiān)控、調節(jié)等具體方面,主要回答了語言學習中遇到的“何時做,如何做”等問題。元認知策略的主要作用是對整個語言學習過程或學習任務完成的過程進行評價、管理和監(jiān)控;認知策略具體可以分為復述、精加工和組織策略等。認知策略貫穿于語言學習活動始終,針對不同的學習材料,學習者要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選擇適當?shù)膶W習方法。語言教育工作者則要根據(jù)學習目的積極的引導通過設置恰當、有效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社會情感策略包括降低焦慮程度、求助、商討等在語言學習中的運用。恰當充分地利用社會情感策略可以使語言學習者獲得更多更近接近目的語的可能。在以上三個領域中元認知策略被認為是高于另外兩種策略的,同時每一個大類中又包含眾多具體的策略描述。
2.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
Oxford在《語言學習策略:教師必讀》中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前者是語言學習者可以直接運用到語言中的策略,后者是指學習者對于自己學習過程的管理和控制。Oxford的直接策略強調了記憶策略的重要性,包括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運用動作,聲形等掌握知識,同時亦包括認知和補償策略等;Oxford將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等劃分到間接策略之中。
3.Cohen的學習策略分類
Cohen將學習策略劃分為兩個極為寬泛的概念:語言學習策略和語言應用策略。前者指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策略;后者指運用語言的策略和技巧。語言學習策略包括:(1)識別出需要學習的材料并于其他材料區(qū)別開來;(2)為使得學習過程更加簡單進行的分類;(3)保持與語言材料的聯(lián)系并努力記憶。語言應用策略包括重現(xiàn)、排練、交際和掩蓋策略等。其中策略是指語言運用者在使用語言過程中為掩蓋其不足之處而使用的策略或技巧。
總體來說西方國家語言學家對與外語學習策略的研究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利用認知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學習策略的意義、分類,以及學習策略運用于學習中介語的方法,從而揭示影響相關學習策略選擇的因素;調查學習策略運用情況和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訓練學習者運用學習策略,以及總結成功的語言學習者運用學習策略提高成績的方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外語學習研究者們開始將研究的重點轉移到學習策略指導和訓練上,并且開始關注學習策略和文化的關系。
4.文秋芳的管理策略和語言學習策略
文秋芳教授根據(jù)應用語言學家Skehan的理論,將學習策略分為管理策略和語言學習策略:前者關心的是學習過程而后者則與學習材料有關。國內關于外語學習策略的研究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策略調查,即主要描述外語學習者如何運用策略;(2)策略運用情況和外語水平之間的關系;(3)性別差異同策略運用的關系,主要探索不同性人群策略運用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及其與成績之間的關系;(4)策略訓練,主要關注策略訓練方法及策略訓練方法同成績之間的關系。國內研究更多關注成績的優(yōu)劣而較少關注動機和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且大多數(shù)研究表現(xiàn)出了樣本小,區(qū)域狹窄或缺乏系統(tǒng)性等問題。
二
OMalley和Chamot關于學習策略的分類與Oxford的分類相近似,其中Oxford的直接策略和OMalley和Chamot的認知策略相似,間接策略和OMalley和Chamot的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相近似。這兩種分類在二語習得研究中影響巨大,后人的許多實驗研究經(jīng)常采信這種分類方式。OMalley和Chamot的分類來自于實驗研究,因而更加全面更加具有代表性。這種分類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將元認知策略推入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揭示了居于不同種類策略的位置關系,也可以說元認知策略是更高級別的執(zhí)行技巧。這一分類的缺點是對情感策略的關注不夠充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情感是語言學習中極其重要的因素。在學習策略分類上Oxford的分類方式所涵蓋的內容也很廣泛。Oxford采用實驗研究方式比較分析了語言策略分類理論,使其分類非常貼近學習者的實際策略運用情況。在她的分類中突出了學習過程中的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與OMalley和Chamot不同的是Oxford將元認知策略和其他策略放到同一個層次上來討論而且堅稱元認知策略和其他策略之間并不具有層級關系。文秋芳的分類在多個層面上都做出了進步,具有系統(tǒng)性和廣泛性的特點,但她的分類主要來自自己的主觀推斷,而不一定能夠完全反映語言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真正運用策略的情況。這種策略的分類方式還有待實驗的進一步證實。Cohen的分類極為清晰,但它沒有涵蓋元認知策略,并且忽視了情感策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角色,這是其明顯的缺點。
以上關于學習策略的分類雖然各有千秋,但并不影響其對外語學習具有的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相信在教師正確、有效的指導下,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合理運用學習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自主能力,改善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學習者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Cohen,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OMalley,J.M.,Chamot,A.U.,Stewner-Manzanares,G.,Kupper,L.,and Russo,R.Learning strategy applications with 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TESOL Quarterly ,1985.19:285-96.
[4]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90.
[5]文秋芳.應用語言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