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明
現(xiàn)象:部分學生腹中空乏,筆尖枯澀,作文內(nèi)容單薄,沒有真情實感。
思考:對于部分學生而言,要求他們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多看課外讀物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徑,可是對一些作文基礎差,觀察能力弱,懶于看課外書的學生來說就收效甚微了。如果能找到一劑既能提供寫作素材又能降低學習難度的“對癥良藥”,也許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了。
偶拾: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入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內(nèi)容健康、語言優(yōu)美、表現(xiàn)得法的優(yōu)秀作文。這些文章不就是學生可以借鑒的活生生的寫作素材嗎?
實施:古人把閱讀比作根,把作文比作葉,根深才能葉茂,也就是說,閱讀是訓練寫作的最佳途徑和最有效的方法。如何開發(fā)和利用教材中的寫作資源,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呢?我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一、寫圖——多元解讀,尊重感受
許多課文中都有很多精美的插圖,它們是文本的組成部分,反映了一篇課文的重點所在?!独_的天空》一文介紹了拉薩天空的神奇與美麗,雖然課文的語句很生動、形象、逼真,但沒去過拉薩的同學在腦海里難以再現(xiàn)出文中所描繪的景象。文中的插圖直觀、形象地展示了拉薩天空的美麗,我借助多媒體把插圖放大,此時學生的贊嘆聲在教室里響起。這樣,學生對拉薩的天空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而且有一吐為快的意愿,我趁機問學生:“拉薩的天空這么美,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嗎?”這既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又是一次練筆機會。
二、補白——降低難度,開拓思路
教材中有許多的“空白”,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教師可利用文本中留有的空白,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展開合理想象,把空白的部分補充出來。如教學《荷花》時我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幾句話:“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币l(fā)學生思考:這些白荷花冒出來想干什么?讓學生抓住這個空白點,展開豐富的想象。
生1: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想看看外面這個精彩的世界。
生2: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要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
生3: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感到舒服極了。
生4: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向我們招手微笑。
……
這樣的補白,讓學生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訓練了他們的想象力。
三、續(xù)寫——順勢深挖,新編派生
教師依綱扣本,順向派生續(xù)寫下去,是學生們非常樂于接受的一種形式。如學完《狐貍和烏鴉》一文后,我就順勢深挖,布置學生以《烏鴉上當受騙以后》為題來進行續(xù)寫。學生潛在的智慧火花被點燃,有的續(xù)寫:“烏鴉又叼來了一塊肉,用計懲罰了狡猾的狐貍,不再上當受騙,真是吃一塹,長一智?!庇械睦m(xù)寫:“烏鴉又叼來了一塊肉,狡猾的狐貍再次騙走了烏鴉嘴里的肉,傻乎乎的烏鴉還不知自己錯在哪里?!边€有的續(xù)寫:“烏鴉嘴里的肉被狐貍騙走后,十分后悔,她又飛向森林去尋食。”……在訓練中他們不但加深了對原文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四、改寫——改變形式,貴在創(chuàng)新
在我們語文課本中入選的一篇篇課文,有好多是改寫訓練的作文素材;有的可以改變體裁,把古詩改寫成記敘文;有的可以改變?nèi)朔Q,把第一人稱的文章改寫成第三人稱,或把第三人稱的文章改為第一人稱;還有的可以將敘述改寫成對話,等等。利用這些文本進行改寫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僅能使學生練好作文基本功,還能在改寫時提高閱讀能力。實踐證明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訓練,改寫出來的作文不但生動具體,而且讓人耳目一新。
五、仿寫——模仿文本,滲透訓練
文本是靜止的,而語言是跳動的,如何讓學生把這些跳動的語言捕捉到自己的手里,成為自己永久的財富?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多寫多練,才能運用自如。所以每當學到精彩的語段時,我就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這些語段運用起來,并轉(zhuǎn)化成自己的語言,用“模仿秀”的方式當場表演。如在《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研究這個段的形式——第一句總寫原野熱鬧非凡;其次從大豆、高粱、榛樹葉子三個方面具體分述;最后按“總—分”結構給出總起句“街上可真熱鬧啊”,讓學生續(xù)寫一段話。
六、評注——深入對話,強化積累
讓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的有效的方法是指導學生在文中寫評注。評注是學生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流淌,也是學生內(nèi)化積累的展現(xiàn),更是豐富學生作文素材的捷徑。如學習《春日》這首古詩后,學生在旁邊注滿了以前學過的描繪春天的優(yōu)美詩文:“吹面不寒楊柳風,沾雨欲濕杏花雨?!薄皫滋幵琥L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薄@樣通過調(diào)動頭腦中優(yōu)美詩文的儲備,強化了語言的積累、運用。又如學習《航天飛機》一課,我讓學生就“你對中國航天知多少”這一主題寫評注。有學生寫道:“自古以來,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等許多動人的傳說廣為流傳。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主研制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把自己培養(yǎng)的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首次實現(xiàn)了國人飛天的夢想。2005年的金秋十月,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駕駛著‘神舟六號暢游太空115小時31分,為中國航天續(xù)寫了新的輝煌。”這樣的評注既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憑借,也是學生學習語言、學習寫作的范本,它是用來學說話、學寫作的。我們應細心捕捉讀寫的結合點,把教材作為訓練的素材,從文本入手,采取不同的形式,降低習作的難度,把作文訓練自然地融入閱讀教學中,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