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 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不在于如何能夠為地方和國家培養(yǎng)大批量的“預備役”體育人才,而是要通過各式有效教育,努力發(fā)展每一位學生的體育個性,幫助他們初步確立終身體育意識,同時逐步形成體育與健康運動項目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應當首推情感教學,這無論是對職高生的學習生活還是心理健康發(fā)展都頗具重要性和實際效用。
關鍵詞: 職業(yè)高中教育體育教學情感教育
關于情感育人的問題,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惫P者認為,在學校教育中,情感教學是最具魅力的手段和方式。因為“有了愛,就有了愛的一切”。細加分析,于教師而言,有了情感的釋放和傳送,就會自然產生事業(yè)心、責任心與愛心;于學生而言,有了情感的接收和傳播,就會自然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就有了越發(fā)顯現的活力、吸引力與魅力。一言以蔽之,“情感是培養(yǎng)學生并產生教學效率的最佳機器”。筆者結合職高體育教學的實踐與體會,試對此作出簡要闡述。
一、實施情感教育,幫助學生探尋自卑根源、重拾信心。
就普遍現象上的客觀而言,與其他普通高中生相比,職高生的智力和能力并不低人一等,他們因為缺少責任意識而文化成績不好、學習品質較差,因為生活在多是白眼、諷刺和呵斥之中而顯得自暴自棄,因為自己的放縱而沉浸在缺少自尊和自信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而那些隱藏在內心中的自卑足以使他們整天麻木不仁。相對來說,他們更需要別人的情感相助,更在意來自于外界尤其是老師的關愛與賞識。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傾心注入情感性元素,努力實施有利于促進他們發(fā)展的賞識性教育和激勵性教育,努力幫助職高生消除自卑心態(tài),重新尋回學習生活的信心和決心。在教學內容上,要本著“最近目標發(fā)展原則”,因人而異地選擇一些“夠一夠即能摸得著”的簡單化內容;在教學時間和要求上,要盡可能地放松拉長和降低一些。而對于他們的亮點、長處和點滴進步,則予以贊賞、表揚和激勵。尤其是對于他們的缺點、失誤和錯誤,更要注重教育方法和正確疏導的藝術性。這樣,就能讓職高生在體會被人尊重和點滴進步之中逐步增強成功意識。此外,教師要經常與學生“打成一片”,在溝通交流中有效摸準學生的心理脈搏和發(fā)展動態(tài),以便因人而異、“對癥治療”;在課內課外注重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在適當時候、適當場合不留痕跡地向學生故意“示弱”,多講一些“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之類的心靈寄語,釋放親和力,努力構建民主平等、合作互動的教學關系,從而有效發(fā)揮親師信道的和諧教學作用。
二、實施情感教學,堅持興趣教學,促其樂學善學。
興趣教學是激發(fā)學習活力、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常用不衰的絕招與秘訣,是成功實施情感教學的核心元素。本文從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點做法:一是充分運用心理效應。筆者利用少男少女異性吸引的原理,常常把男女學生互相編組,舉行男女混合打籃球、排球、乒乓球和其他訓練活動,這樣因為他(她)們都想表現自己而顯得特別給力、非常賣力,同時能起到“男女搭配、訓練不累”的效果。二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注重優(yōu)化整合。如筆者經常把秧歌舞、大腳板走路、武術操、健美操、齊心協力、“四人五足”等體育性活動項目運用到相應的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因為新鮮、刺激、特別、生動而保持足夠的興趣。三是借助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效地激活教學狀態(tài),增強教學效果。如在關于“武術運動”的內容教學中,筆者把特意從有關網站上下載的中華武術的主要流派、起源背景、發(fā)展成就和代表人物等,在課堂上予以適時演示,在有效激發(fā)課堂學趣的同時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再如,在進行一些體能訓練教學中,筆者常常運用信息手段播放與之適合的音樂,有效發(fā)揮提振士氣、轉移注意力的作用,從而變相減緩學生的身心疲勞程度。四是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發(fā)展需要,積極開展游戲體育教學活動,讓游戲發(fā)揮“配角助興”的興趣調控;或者引入競爭機制,開展“以賽激趣促學”活動,既有效地刺激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又從中動態(tài)地檢驗教與學的成效,還不斷放大體育教學的效應。
三、實施情感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習能力,展示學生個性。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要素就是要通過“三維目標教學”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顯現和發(fā)展個性,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基鋪路。因此,在職高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更要立足于教育教學的長遠戰(zhàn)略性眼光,注重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能力鍛鑄。那么,職高生的能力包含哪些內容?怎樣才能有效鍛煉這些能力呢?本文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注重訓練和培養(yǎng)職高生的實踐能力。身體活動的主要特征是實踐。因此對于體育課程來說,我們應當堅持“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就是對于一些內容的體育課堂教學,教師在出示學習任務之后,再對學生作出一些必要性的提示和要求,然后引導他們開展以合作探究形式為主的自主學習活動,努力探求完成學習任務的最佳途徑。二是注重訓練和培養(yǎng)職高生的應用能力。就是在體育教學中,執(zhí)教者要通過創(chuàng)設平臺、環(huán)境和條件,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和運動技能自覺主動地應用到實踐活動之中,使得他們在自主學習之中既提高應用能力,又促進個性發(fā)展。如耐久跑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或者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的球類和游戲比賽等,或者進行一定量的定時跑、距離跑、越野跑等。三是注重訓練和培養(yǎng)職高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人的創(chuàng)新智慧產生于實踐行動。因此,在職高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努力“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和精神意識,從而不斷增強其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提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