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嫻芳
摘要: ESA理論強調(diào)投入、學習與運用是語言教學成功的三要素。本文結合案例分析,重點探討了在該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有效聽說教學活動實踐。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提高了英語聽說技能,增強了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ESA理論高中英語聽說教學活動
1.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保郏玻萦⒄Z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有關英語語言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學會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但是,長期以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更重視讀寫,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英語教學難以突破的瓶頸。
近年來,廣東省高考英語聽說考試采用了新題型,將聽力和口語結合起來考查,注重考查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語言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知識的能力。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中,不少教師將聽力課當成聽力測試課,整節(jié)課都讓學生聽錄音—做練習—對答案。這樣的教學脫離了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很少有機會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口頭交際能力。因此,如何利用教材進行有效的聽說教學,探索促進學生聽說能力提高的有效教學策略和課堂模式,成為教師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2.ESA理論概述
英國英語教學專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在他的一本英語教學法專著How to Teach English中提出了著名的ESA語言教學理論。他指出:課堂語言教學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投入(Engage),學習(Study),運用(Activate)。
投入(Engage),教師要通過各種活動激發(fā)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堂內(nèi)容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全身心投入其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活動和素材,如游戲、音樂、討論、圖片、戲劇、故事等激發(fā)對課堂話題和語言材料的興趣,促使他們參與。[1]
學習(Study),教師通過課堂活動和練習,使學生掌握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教師應指導學生將重點放在語言信息點及語言的構成上。[1]成功的課堂語言學習取決于所采用的學習活動及學生下意識的語言獲得。學習活動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中去學習、去總結。
運用(Activate),教師通過設計練習和活動,讓學生自由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如果學生在課堂中沒有機會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要遷移語言的獲得或者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使用語言就會更加困難。[1]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給學生提供一個盡可能真實的語境,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通過各種活動如角色扮演、廣告設計、辯論、討論等達到真正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目的。
Harmer認為,無論教什么語言內(nèi)容,教學中都應有投入、學習、運用三要素。在課堂教學中,應確保教學三要素到位,即首先要使學生感興趣,愿意積極投入,然后讓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隨后進行有意義的語言運用和交際活動。好的課堂教學應是協(xié)調(diào)一致(coherence)的教學內(nèi)容與豐富多彩的(variety)教學活動的巧妙結合。[1]
將ESA理論運用到中學英語聽說課堂中,對傳統(tǒng)的聽說教學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它打破了聽錄音—做練習—對答案的單一教學方式,多樣的課堂聽說活動能吸引學生參與,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機會。課堂由以教師為中心轉(zhuǎn)為以學生為中心,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和互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互為一體,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得益彰。
3.ESA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有效聽說教學活動案例分析
ESA理論提出語言學習要讓學生多投入,學習要活動化,活動要交際化。[1]筆者以此為指導,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增強聽說課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以曾執(zhí)教的一節(jié)廣州市英語聽說公開課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人教版新教材M4 U3)為例,探討ESA理論指導下高中英語聽說課中的活動設計。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新教材M4U3 Workbook中的一篇聽力材料,是一則幽默故事。教學對象為高一年級學生。筆者根據(jù)聽力教學的三個階段,組織了多層次的聽前、聽中、聽后活動。
3.1聽前活動:激發(fā)興趣,投入其中。
不少學生在聽力前容易產(chǎn)生焦慮、畏懼、缺乏信心等心理情緒。根據(jù)Krashen(1985)的情感過濾假設(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當學生學習的動機高、自信心強、焦慮程度低時,有利于其語言學習,反之起阻礙作用,因此,教師要注意在聽前活動中加強學生學習動機的刺激,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分享與主題有關的知識,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圖式,推測出文章大概的故事情節(jié),從而有效地開展下一步的聽力活動。
ESA理論指出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堂內(nèi)容的興趣。筆者結合本節(jié)課的聽力主題,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一些英語笑話、小幽默故事,并制作展示課件,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來。兩位學生kristy和Dallars以Talk Show的形式呈現(xiàn)英語笑話并與同學互動,他們繪聲繪色地講英語笑話,結合滑稽的肢體動作,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起來,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消除了聽力前的緊張感,以飽滿的熱情進入了英語語音環(huán)境。
聽力材料(外來信息)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學生在接受外來語音信息前無法確定其具體的、準確的內(nèi)容,增加了聽力的難度。在聽前開展根據(jù)聽力問題的題干及插圖進行預測活動,引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可以降低聽力的難度。筆者根據(jù)聽力故事的情節(jié),精心繪制了一幅圖片,以幻燈片呈現(xiàn)(如下)。
形象的圖片和針對性的問題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也引發(fā)了他們無限的遐想。學生在筆者幾個wh-問題的引導下,積極思維,對聽力故事作出預測。
S1:At midnight,a thief broke into a house and wanted to steal something,and the couple were sleeping in the bedroom.
通過聽力的預測活動,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聽力有了興趣,激發(fā)了聽的欲望,迫切希望通過聽力材料驗證自己的猜測,進而全身心地投入聽的過程中。
3.2聽中活動:主動參與,以聽促說。
聽力課教學有別于其他課型教學活動:聽力內(nèi)容稍縱即逝,不會重復,對人的大腦思維解析加工能力要求高;學生對聽力內(nèi)容的語音、語調(diào)及語速是無法控制的,這也增加了聽力的難度,所以,筆者在指導學生聽短文時,一般采用“三遍循環(huán)”法,每遍聽力有所側(cè)重,逐步化解學生的聽力困難:第一遍整體聽,聽懂大意,捕捉主題;第二遍逐段聽,獲取細節(jié)信息;第三遍整體聽,全面把握信息內(nèi)容。
Harmer指出,英語教學在注重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注重語言的運用,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如果對聽力材料的使用僅停留在讓學生回答問題,完成練習的層面上,這樣的聽力教學就缺乏拓展性。為了讓聽力教學的功能最大化,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聽力資源,合理設計說話活動,通過聽說互動達到以聽促說的目的,這樣既培養(yǎng)了聽力技能又實現(xiàn)了語言的運用,下面談談筆者在聽力過程中的活動設計。
活動1:互問互答
互問互答的聽說活動,是學生在理解聽力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以聽力材料為媒介進行的語言交際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具有挑戰(zhàn)性,很好地激發(fā)了他們的想象力。通過這一活動,可以深入挖掘?qū)W生所接受到的語言信息,從而實現(xiàn)信息的分享、思想與觀點的碰撞,生成有意義、有價值的內(nèi)容。
【教學片段1】
讓學生聽第二部分錄音,完成兩個聽力任務,見幻燈片。
學生完成聽力填空練習后,筆者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在三分鐘時間內(nèi)根據(jù)本部分聽力材料的內(nèi)容,設計三個問題,然后向全班同學發(fā)問,其他小組進行搶答。下面是其中一組的互問互答:
S1:Why did the thief steal the potatoes?
S2:Because the thief found the potatoes on the floor.
T:(Ask S1)Are you satisfied with his answer?
S1:(Shook his head).
T: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your own answer?
S1:Because theres nothing valuable but potatoes in Peters house.
(全堂哄堂大笑)
活動2:口頭概述
英語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有關英語語言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學會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陬^概述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對聽力材料的整體理解情況,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篇知識有效組織信息的能力。用語言描述故事概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能有效提高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片段2】
聽完三遍錄音后,筆者將圖片又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嘗試口頭歸納聽力故事。
聽力材料是一則情節(jié)很清晰的幽默故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代得很清楚,是進行oral summarizing很好的素材。有了前面的聽力訓練為鋪墊,學生對聽力故事情節(jié)有了全面的掌握,口頭概述水到渠成。
下面是一位學生的口頭概述:
S:At midnight,a thief broke into Peters house and tried to steal some potatoes,but he failed.Because Peter hid his shirt which he wanted to use to carry the potatoes.
活動3:模仿朗讀
一些學生聽不懂聽力材料的原因,除了材料本身有一定難度和學生未掌握聽力技巧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語音知識方面的欠缺(楊梳琴,2010)。由于學生對語音、語調(diào)、單詞發(fā)音在句中的變化,如連讀、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不清楚而造成對聽力材料難以理解,因此,筆者認為,在聽說教學中,應加強英語語音的基礎教學。在平時的聽力材料中,可以精心挑選出幾個句子,反復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diào),同時講解連讀、重讀、升降調(diào)、失去爆破、意群及停頓等語音規(guī)則。
【教學片段3】
完成聽力練習后,教師將聽力材料發(fā)給學生,讓他們模仿錄音朗讀。
T:As we can see,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are very beautiful.Do you want to imitate it?
Ss:Of course!
T:While were imitating reading,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語音),intonation(語調(diào)),phonetic stress(重音),liaison(連讀)and rhythm(節(jié)奏).
學生跟著錄音,模仿朗讀聽力材料。模仿結束后,筆者提示。
T:Different intonations can express different emotions and feelings.
(板書intonation,emotion,feeling)
T:Ive chosen 4 sentences in the recording material for you to imitate reading again.Lets listen to the sentences one by one.Please focus on the intonation of each sentence.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聽的技能八級目標中指出,學生要能識別不同語氣所表達的不同情感。[2]在本活動中,筆者著重抓住一點:語調(diào)模仿。學生在逐句聽錄音的過程中,先根據(jù)人物對白的語調(diào),準確判斷出人物的心情,再根據(jù)錄音進行模仿,盡可能地將語音語調(diào)模仿到位,表達出人物的不同心情。筆者使用電腦隨機抽號的方式,選擇學生進行個別模仿,看誰模仿得更逼真,更流暢,更生動。學生的精力高度集中,被抽中的男生模仿女主角的對白,惟妙惟肖地模仿,把全班同學逗得哄堂大笑。期間,班級學生自發(fā)邀請班上一個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嘗試模仿,他也有不錯的表現(xiàn),得到鼓勵。學生在模仿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英語語言的美感,培養(yǎng)了語感,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3.3聽后活動:認知遷移,語言實踐。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Harmer指出,如果學生在課堂中沒有機會運用他們所學的語言知識,他們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使用語言就更加困難。有效的聽說教學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實踐活動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表達的自主權(胡慶芳,2008)。聽后活動旨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聽力材料的主題進行延伸。根據(jù)聽力材料內(nèi)容的不同,教師可采用聽、說、讀、寫等各種不同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將從課堂上學到的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在本節(jié)課的聽后活動中,筆者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參考派發(fā)的表演索引,將聽力故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繹出來,并給故事創(chuàng)作一個結局。在表演的過程中,特別強調(diào)學生注意人物對白語音語調(diào)的把握,注意臉部表情、肢體語言的配合,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語境?;顒右笠娀脽羝ㄈ缦拢?/p>
經(jīng)過幾分鐘的準備,學生紛紛舉手,競相上臺表演。其中兩組學生對聽力故事進行了精彩的演繹。表演的學生將人物對白的語音語調(diào)模仿得非常到位,學生在親身演繹的過程中升華與主題相關的認識和情感。本環(huán)節(jié)促進了學生的認知遷移,從機械模仿到情境運用,學會在真實的情境中恰當?shù)剡\用所學到的語言,實現(xiàn)了由“操練”的說轉(zhuǎn)化為“交際”的說。學生在運用語言進行言語交際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語言實踐交際能力。
4.啟發(fā)與思考
Harmer指出,在社會生活中習得語言具有下列優(yōu)勢:學習者能廣泛地接觸語言材料;他們?yōu)閷嶋H交際而學習,有學習的動力;他們有機會運用到所學到的知識。在課堂上學習語言與在社會中習得語言有所不同,但給予適當?shù)臈l件,學習者同樣能學好語言。[1]投入、學習、運用三要素是創(chuàng)造這種環(huán)境必不可少的條件。將ESA理論運用于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確保三要素到位,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語言技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聽說教學活動中,筆者充分利用了聽力語言材料,開展以聽促說,說中練聽,聽說結合的多樣化活動,落實了ESA三要素,有利于學生的聽說能力相互促進,協(xié)同均衡發(fā)展。
以本節(jié)聽說課為載體,筆者對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聽說教學課的有效性做了認真的反思與總結。
4.1教材的處理是有效聽說教學的前提。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人教版新教材的聽力內(nèi)容也增加了容量,提高了難度。學生用書和練習冊的每個單元都結合單元話題,設置了兩個以上的聽力活動。有些單元話題涉及科技、藝術、醫(yī)學等學生較為陌生的專業(yè)領域,聽力內(nèi)容和聽力題型都較難,超出了部分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教材安排什么聽力任務就進行什么聽力活動,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進行設計,這樣的聽說教學就只會讓學生逐漸喪失聽力信心和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對教材內(nèi)容作必要的增、刪、改、替等處理,并結合聽力內(nèi)容設計有利于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教學活動。如在聽前介紹相關背景知識,將聽力材料中一些對學生產(chǎn)生困擾的詞匯和短語羅列出來,利用圖片和題干問題等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聽力預測;在聽中,根據(jù)梯度性原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聽力任務,采用選擇、短文填空、填表格、問答題等各種主客觀題型,培養(yǎng)各種聽力微技能;在聽后,兼顧整體性、連貫性和可操作性原則,設計口頭復述、敘寫材料、角色扮演等多種口、筆頭活動,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延伸,實現(xiàn)認知遷移,主題升華。
4.2活動的落實是有效聽說教學的關鍵。
交流是言語活動的靈魂。語言要通過反復、多向、多渠道的言語交流過程才能掌握和運用。聽說課中,教師設計的活動應具有交流性,聽說活動的交流性可以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實現(xiàn),如個體活動、雙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等。本節(jié)課中,筆者靈活地運用了以上各種活動形式。如要求學生聽錄音捕捉細節(jié)信息時,采用的是個體活動,更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而進行問答、對話、表演等交際性操練時,采用了雙人或小組活動,保證人人都有參與和表達的機會。開展聽說活動時,教師的指令要簡明扼要,讓學生明確要求。如在本節(jié)課的每一步活動前,筆者將活動要求用幻燈片呈現(xiàn)出來,并進行口頭強調(diào),學生就能清晰明了,進而保證活動的有序開展。在活動過程中,必須給足學生時間,讓他們充分吸收、內(nèi)化所學語言知識,才能實現(xiàn)語言的輸出。同時,教師不能僅僅盯著幾個活躍的尖子生,應該給基礎稍差的學生安排參與的機會,可以經(jīng)常穿插一些抽簽的活動落實全員參與。如在本節(jié)課的模仿朗讀中,筆者采用電腦隨機抽號的方式,讓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
4.3教師的主導是有效聽說教學的保證。
以ESA理論指導的聽說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但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提醒者、管理員和評估員。在聽說活動中,教師要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消除顧慮,促使他們勇于表達,不怕出錯。在本節(jié)課的模仿朗讀中,當班上那位基礎薄弱的學生在筆者的鼓勵下,大膽模仿結束時,他獲得的不僅僅是掌聲和欣賞的目光,更多的是對英語學習的巨大信心。另外,在學生表述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傾聽,把握好介入評價的時機。當學生表述出現(xiàn)錯誤時,不要馬上打斷他們,急于糾正錯誤,而應該在學生表述完后,再給以反饋。如在本節(jié)課的聽前預測環(huán)節(jié),學生話語中出現(xiàn)“wanted to stole”的錯誤,筆者并沒有馬上打斷學生的發(fā)言,而是等他說完后,把句子中不正確的部分板書到黑板上,讓他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糾正,也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避免以后出現(xiàn)同類錯誤。最后,在聽說過程中,教師還應重視課堂生成,及時捕捉學生反饋的信息,加以點撥。如在本節(jié)課的互問互答環(huán)節(jié),當提問學生流露出對對方的回答不滿意時,筆者及時追問,使他獲得了再一次的語言輸出機會。
5.結語
ESA理論提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要活動化,活動要交際化。在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技能,又要注重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努力營造和諧課堂,設置豐富多樣和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聽說教學活動,最終有效提高運用英語語言的實踐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張圓圓,ESA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課堂上的應用[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0,(5).
[4]楊梳琴.牛津初中英語.Integrated Skills 板塊的聽力教學活動探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10:22-26.
[5]胡慶芳.探究有效的聽說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12:16-19.
[6]楊應棠.高中英語聽力學習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2.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