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周芹
摘要: 考試舞弊已經成為高校的普遍現象,這種現象對高校學風建設和學生的成長都是有害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考察,大學生考試舞弊動機有三類:認知偏差導致的舞弊動機、消極情緒造成的舞弊動機和人格缺陷產生的舞弊動機,這三種舞弊動機的產生根源是各種不良的心態(tài)。針對大學生考試舞弊的各種動機和心態(tài),高校要采取相應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 大學生考試舞弊教育策略
目前,我國大學生考試舞弊現象比較普遍,有人對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做過問卷調查,在其調查結果中指出:“有48名被試者,報告自己從來沒有考試作弊行為,占總樣本的6%,也就是說有94%的被試者,承認自己有過一種以上的考試作弊行為?!保郏保菀髮W生考試舞弊這種高?!傲餍胁 ?,首先必須對大學生考試舞弊的動機和原因進行全面的深刻的分析,然后根據大學生考試舞弊的各種動機和原因,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從而達到減少和消除考試舞弊現象的目的。
一
對于大學生考試舞弊的原因和動機,不少教育工作者進行過研究。有人認為:“大學生考試舞弊行為由多種原因所致,主要包括社會因素、心理因素與教育因素三個方面?!保郏玻菸覍⒅貜男睦硪蛩氐慕嵌确治龃髮W生考試舞弊的原因。從心理學的角度考察,大學生的考試舞弊動機有以下三種。
首先是認知偏差而導致的舞弊動機。這種舞弊動機產生于以下三種心態(tài):第一,認為學業(yè)成績無用的心態(tài)。有些學生受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的影響,認為,在當今社會,一個大學畢業(yè)生的成長與就業(yè),不是憑自己的學業(yè)成績,主要是靠社會關系,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拼爹”,在學校里取得的好成績,不如有權有勢的好爸爸。所以,在這種心態(tài)驅使下,一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采取一種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在考試時希望通過舞弊蒙混過關。第二,害怕吃虧的心態(tài)。有些學生平時學習還比較用功,但在考試時發(fā)現一些平時學習不努力的同學,由于采取舞弊手段,所獲得的分數與自己憑努力得來的成績相差不多,有時甚至高于自己刻苦用功得來的分數。所以,他們心理上感到不平衡,覺得自己吃虧了,在這種怕吃虧的心態(tài)支配下也走上了舞弊的道路。第三,對舞弊行為懷有僥幸的心態(tài)。我國高校為了加強學風和考風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考試管理,對考試舞弊的學生給予了非常嚴肅的處理。但為什么還有許多學生明知故犯,重蹈那些舞弊學生的覆轍呢?原因就在于不少學生存在著一種僥幸心態(tài),他們曾經在考試中采用過舞弊手段而取得了很好的分數,在下一次考試中,在這種僥幸心態(tài)的支配下,又故伎重演,再次舞弊。
其次是消極情緒所造成的舞弊動機。一些消極情緒會導致大學生產生考試舞弊行為,這些消極情緒有如下體現:第一種體現是對考試的恐懼情緒。有些學生對于考試懷有一種恐懼情緒,有些學生因為基礎差,害怕不能及格,認為只有通過舞弊,才能獲得及格成績。有些學生基礎比較好,考試及格是沒有問題的,但受虛榮心的驅使,總想得到高分,所以這些基礎好的學生對考試也懷有一種恐懼心態(tài),他們害怕得不到高分,于是把舞弊當成獲得高分的最好手段。第二種體現是厭學情緒。有些學生在高考前的期望指數很高,他們一心想到重點大學就讀,但是在高考中發(fā)揮不好或能力有限,結果進了一般大學或高職高專。所以,這些學生平時對學習缺乏興趣和動力,但為了混取一張大學文憑,在考試中只好通過舞弊達到考試過關的目的。第三種體現是對未來就業(yè)前景的悲觀情緒。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大學畢業(yè)生越來越多,但社會上所提供的就業(yè)崗位并沒有隨之有較大的增長。所以,21世紀的大學生比上個世紀的大學生,在就業(yè)上遇到了更多的困難。特別是一般高?;蚋呗毟邔5漠厴I(yè)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中,更處于劣勢。因此,一些大學生對自己將來的就業(yè)前景感到十分悲觀,他們認為不管自己怎樣努力學習,由于自己學校名氣太小,將來很難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這種悲觀情緒的影響下,這些學生得過且過,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對學習缺乏激情,對求知沒有興趣,平時不認真學習,考試時只好舞弊。
最后是人格缺陷而產生的舞弊動機。這種舞弊動機源自以下幾種心態(tài):第一種是缺乏自控能力的心態(tài)。一個人格健全的大學生應該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但有些大學生缺乏自控力,在考場上如果看到別人舞弊,或者感到有機可乘,就不能控制自己,于是進行舞弊。第二種是表現欲望過強的心態(tài)。一個沒有任何表現欲望或表現欲望過強的大學生,其人格都是不健全的。有些大學生表現自我的欲望很強,他們或者想通過舞弊獲得高分炫耀自己,或者在監(jiān)考老師嚴密監(jiān)視之下依然敢于舞弊或巧于舞弊來顯示自己有“膽量”或有“本事”,以此來達到表現自我的目的。第三種是強迫癥。強迫癥是一種心理障礙,它的主要表現是在不能自我控制的情境下不由自主地重復著一些觀念或行為。有些大學生從中小學時代就有考試舞弊的行為習慣,已經形成了一種強迫癥,只要一進考場,就會不由自主地重復過去的舞弊行為。即使是一些十分簡單的大多數人都能過關的考試,這些具有考試舞弊強迫癥的學生,依然要進行舞弊。
二
大學生的考試舞弊,對高校形成良好的學風和考風會產生嚴重的負面作用,對大學生健康成長也會產生很大的危害。高校要減少和消除大學生考試舞弊現象,必須針對大學生考試舞弊的動機和心態(tài)采取如下教育策略。
首先,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糾正大學生認知上的偏差。一些大學生之所以認為自己沒有舞弊而感到吃虧,就是因為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觀念,沒有認識到考試舞弊是一種不道德的甚至是可恥的欺騙行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知識觀和就業(yè)觀,要讓大學生明白這種道理: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最重要的資源,具有真才實學的大學生一定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在就業(yè)過程中,憑關系走后門只是極少數現象,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憑自己的才能獲得就業(yè)崗位的。高校教師要教育大學生對考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考試只是一個檢測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它不是最終目的。學生的學習是為了全面提高自己的各種素質,絕對不是為了在每次考試中得高分,所以,對于考試不應懷有恐懼心理,即便是成績最優(yōu)秀的學生,也不會每次考試都很成功,因此,對考試存在莫名其妙的恐懼情緒是沒有必要的。
其次,加強高校的考試管理,改革考試方法和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方法。一些大學生的舞弊現象的出現,與考試管理和監(jiān)考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凡是對考試管理十分嚴格、對考試舞弊學生采取嚴厲處分的學校,舞弊現象都比較少,而考試管理十分松懈的學校,舞弊現象就比較嚴重。在考場上監(jiān)考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也很重要,一些對工作十分負責的教師,在監(jiān)考時勤于在考場上走動巡視,一旦發(fā)現個別學生有舞弊的跡象,就馬上進行制止,那么,這個考場就可能不會有舞弊現象的發(fā)生。而有些監(jiān)考教師對工作不負責任,他們或者充當“老好人”,對學生的舞弊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在考場上做私事,不巡視,不注意觀察學生考場的行為,在這樣的考場上必然會出現大范圍的舞弊。在加強考試管理的同時,還要對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進行改革。目前學生的考試舞弊,在開卷考試或操作性考試中,很少舞弊,而在閉卷考試和理論性考試中,舞弊現象比較嚴重。另外,在考試科目上,那些通過復述課本上的知識來答卷的科目,尤其是那些人文社會學科類的課程,舞弊現象十分嚴重,而那些通過邏輯推理或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答題的科目,則很少出現舞弊現象。所以,要減少舞弊現象,就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在高校的考試中,要提倡多種形式,既有閉卷方式,又有開卷方式;既重視理論性考試,又重視操作性考試。在試題的設計上,重在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重在考核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而不是單純對知識的回憶和復述。高校不僅要改革考試的方式,還要改革評價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方式。目前,我國高校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都是以期末考試的分數為主要依據。這種評價學業(yè)成績的方式會助長學生考試舞弊的傾向。一些平時學習比較用功的學生的考試成績,有時還不及那些平時不用功但善于在考試舞弊的學生的成績。所以,高校教師要改變這種單憑一張期末考試的試卷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方式,要降低期末考試分數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中的比重,加大平時考察成績和作業(yè)成績在評價學業(yè)成績中的比重。
再次,加強高校的教學管理,營造良好的學風。教風、學風和考風都是密切相關的,一所高校,如果沒有良好的教風,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學風,更不可能有嚴肅的考風。目前,在高校中有些教師缺乏敬業(yè)精神,對本職的教學工作敷衍塞責,不精心備課,不認真講課,在教學內容上,照本宣科,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陳舊老套,根本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他們的教學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還有些教師為了討好學生,讓學生在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打高分,他們在考試前劃定很具體的考試范圍,甚至透露考題,這些教師的這種行為會導致更多的學生參與舞弊。而且,這對學生而言也是不公平的。一些平時從不聽課的學生,只要把老師指定的考試內容事先整理好,帶進考場,伺機舞弊,那么所得的分數有時甚至高出那些認真聽課但從不舞弊的學生。所以,要建立嚴謹的考風,就必須建立良好的教風,要加大對教師課堂教學的管理和督導,制定嚴謹的教學規(guī)范,杜絕向學生透露考題的行為。
最后,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上所述,一些大學生參與考試舞弊,既不是道德品質和學習態(tài)度問題,又不是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問題,更不是基礎太差的原因,而是人格上的一些缺陷導致的。如有的學生缺乏自控力,有的表現欲過強,有的患有強迫癥,等等。對于這些人格有缺陷的學生,要采取有效的心理教育措施。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心理問題,有的放矢,運用不同的心理教育措施。對于缺乏自控力的學生,要重視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對于表現欲望強的學生,要因勢利導,把他們的表現欲望引向積極的方向,而不是在舞弊中表現自己;對于患有強迫癥的學生,要進行專門的心理治療。通過各種有效的心理教育措施,不僅能夠減少大學生的考試舞弊現象,還有利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向麗.大學生成就目標、中立態(tài)度與考試作弊關系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5).
[2]馮曉玲.大學生考試舞弊現象的歸因與對策分析[J].考試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