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要】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是對電視畫面內容的文字解釋和說明,是在電視屏幕上運用有聲語言,作用于觀眾聽覺的一種重要語言形態(tài),它依靠文字對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敘說,詞語的渲染來感染受眾,在使人們在對其所表述的內容有所認識和了解的同時,起到更進一步加深認知和感受的作用。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解說詞;藝術性
就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而言,它是對電視畫面內容的文字解釋和說明,是在電視屏幕上運用有聲語言,反映社會生活,表明創(chuàng)作意圖,闡明創(chuàng)作思想,并最終作用于觀眾聽覺的一種重要語言形態(tài),這種有聲語言主要還體現為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現場聲和同期聲。它依靠文字對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敘說,詞語的渲染來感染受眾,在使人們在對其所表述的內容有所認識和了解的同時,起到更進一步加深認知和感受的作用。
電視畫面和解說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至于哪一個處在更重要的位置,視具體題材而定。至于作品的語言配置使用何種風格,或兼而有之,應由作品的審美意向來決定,力求達到二者和諧統(tǒng)一,珠聯璧合。
如果我們把電視畫面比作紅花,那么解說詞就是綠葉了,好的畫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樣,沒有綠葉的陪襯也會失色不少。能給觀眾心靈震撼和審美滿足的是解說和畫面的完美結合,形成一種反映社會生活、傳遞信息、表達思想感情,并最終作用于觀眾聽覺的獨立的語言形態(tài)。在電視畫面語言構成的視覺形象難以表達或不便表達其思想感情時,這種有聲語言便起到了幫助觀眾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烘托節(jié)目主題,渲染現場氣氛,展示人物個性,增強作品藝術感染力,從而達到以聲為畫的藝術效果。
一部優(yōu)秀的電視專題片,它應該是解說詞與電視畫面完美結合的統(tǒng)一體。在現代的電視專題片中,解說詞進入畫面通常采用寫實和寫意兩種方式。一般講,寫實側重于對畫面內容的表達,寫意則著眼于揭示畫面內容的含義。它們相互映襯,互為補充,從而起到更好的交待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意境、抒發(fā)感情、刻畫形象、介紹知識、傳遞信息、深化主題的作用。解說詞有時甚至是整部專題片的靈魂,即使脫離畫面,它也應是一篇絕妙的文章,細讀起來讓人振奮、引發(fā)思考、喚起遐想、回味無窮。但是,解說詞無論用哪一種形態(tài)來表現,都應以與畫面的關系作為基礎進行考察。
一、解說詞要有情的躍動
現在的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很少講究遣詞造句、語法修辭,而更多的是些公式化、簡單化、枯燥、干巴巴的文字羅列或一些數據排序。可以說,解說詞的寫作,應該屬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范疇。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在風格上接近散文,在語言運用和情感抒發(fā)上又體現情的特質。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講究抒情手段的運用,尤其是解說詞的寫意,更需要有情的注入,這樣的解說詞才能感情飽滿,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想象、比喻、抒情等手法可以大大拓寬解說詞的張力和容量,而且還能使解說詞透出一種靈氣。
二、寫意性解說詞要有理性色彩
解說詞要達到利于觀眾看畫面、幫助觀眾理解畫面的效果,就要考慮把觀眾的視線吸引到屏幕上。在解說詞的理性色彩方面不僅體現著解說詞與畫面的同位,也能體現出解說詞與畫面內容的對位。通過解說詞與畫面對位,可以營造一種語言氛圍,創(chuàng)造一種觸發(fā)情緒的環(huán)境,引發(fā)觀眾的感情共鳴,讓觀眾去回味思考作者提出的問題,把觀眾的想象力激發(fā)起來,為觀眾鋪設一條聯想的橋梁,激發(fā)他們產生想象和聯想,在腦海中產生形象感,引發(fā)受眾對作品的理性思考。這也是加強解說詞思想力度、情感色彩的一種手法。
三、寫實性解說詞要有豐富的內涵和意蘊
對電視而言,畫面已經一目了然,看圖說話式的解說詞只能是畫蛇添足,因此在寫解說詞之前應該先把畫面裝在心中。寫實性解說詞較適合紀實性的電視專題片創(chuàng)作。由于紀實性的電視專題片特別注重采訪拍攝的方法,保持被拍攝對象形聲一體的表現結構,記錄具有原生態(tài)的生活內容,通過對生活情況、文化現象和歷史事實的記錄,來揭示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內涵和意蘊。解說詞深化畫面的內涵也是有原則有規(guī)律可遵循的,首選“深化”,要在畫面的啟示下進行,不能離開畫面空發(fā)議論。
如大型文獻紀錄片《鄧小平》中的解說詞,就大篇幅翔實而又生動地反映了鄧小平多年的革命生涯和豐功偉績,形象而又深刻地闡述了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及其主要內容。
這類電視作品用畫面語言形象地展現著生活現實,解說詞則側重于對社會生活的理性簡述,有助于揭示作品的思想、深化作品主題。它通過高度的總結、概括、歸納,深入到事物的深處,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起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四、解說詞要幽默風趣
作為對畫面的必要說明,解說詞還要具備準確性。即以事實為依據,真實可信,要把需說明的東西交待清楚。描述要有情趣,這樣才能與生動的畫面相配合,使電視片更有趣味性。這種寫意講究—種情趣和情調,表現出作者對畫面的一種輕松和曠達的理解。
電視解說講究語言的藝術性、簡煉、親切,此外還要生動活潑、意味深長、饒有情趣。為此,必須要對語言進行加工,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適時的巧妙地運用比喻、比擬、夸張、對比、映襯等修辭手法,達到活潑生動、幽默風趣的表達效果,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精彩幽默的解說詞能充分張揚作者的個性,展現作者的才華。同時,優(yōu)美、有文采和有幽默感的解說詞還能為后期的配樂、編輯等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注入激情,創(chuàng)造更多藝術想象的空間,使作品更加完美。
五、解說詞要用親切的談話語體
電視遠距離傳播畫面和音響,向觀眾直接地反映生活現象和藝術形象,而觀眾一般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因此,電視片要具有特別知心的、親近的性質,所以,電視解說語言應更接近日常的談話,平易親近,樸素自然,有人情味,富有感情色彩。解說詞在服務畫面的前提下,要注重解說詞的形式美感和聽覺美感,提高解說詞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只有這樣才能產生較好的傳播效果,才能使整個電視專題片清新、生動而有鮮活感,并富有時代特色、生活氣息和藝術魅力。
六、解說詞要采用精煉概括的言辭
電視片的解說詞是一種特殊的應用語體,要求語言具有準確性、形象性、現實性和概括性。精煉概括是電視解說詞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就要求創(chuàng)作者要學會運用十分精練且有概括力的語言來完成,而決不可以脫離畫面,生硬地塞上與畫面不相及的解說語言。電視片的解說詞要多讓畫面即“鏡頭語言”去傳情達意,給觀眾留有分析思考的余地。如果出現一個畫面就解說一番,一個畫面出現幾次就幾番加以解說,這種亦步亦趨的同步解說,不但對畫面內容的表達起不到積極作用,反而使觀眾感到累贅、厭煩。盡可能去掉多余的重復的信息,電視解說語言要做到概括,概括才能精煉,對畫面的解說,一般不必詳述、細述、分述,概述即可滿足觀眾的要求。解說詞要少而精,省出話來讓畫面去表達,讓觀眾去思考補充。
(作者單位:武警新疆總隊)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