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鵬麗
世界氣候變化大會也許離你太遠,收養(yǎng)瀕危的野生動植物好像有點不現(xiàn)實,工作太忙了也許你沒辦法成為一個環(huán)保志愿者。沒關系,環(huán)保可以很簡單。保護森林不一定要去林場,你可以從使用再生紙名片開始。從細微處著手,誰都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環(huán)保實踐者。
微環(huán)保,大意義
在很多人的心中,“環(huán)?!眱H僅是一個停留在書面的詞語,它通常被理解為保護環(huán)境,即珍惜地球上一切植物、動物乃至河流山川,甚至是空氣。對于環(huán)保,很多人的既有觀念是,那是國家和政府要做的大事,我們想幫忙也插不上手,內心支持、注意觀望即可。事實上,對于環(huán)保,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一個環(huán)保理念的獲得、一次環(huán)保出行、一個環(huán)保袋和一個節(jié)能燈泡的使用等都能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要知道,你呼吸的每一口骯臟的空氣,喝下的每一杯被污染的水,聽到的每一陣尖銳的噪音,都源自人們對環(huán)境的破壞,也是對你環(huán)境權的切實侵犯。雖然每種維權方式在實行時都困難重重,但是沉默必將使境況越來越糟,覺醒和行動反而還有一點希望。
一個人的行為會或大或小地影響到身邊的人,如果每個人都有環(huán)保意識且肯動手去做,環(huán)境還有什么理由不變好?環(huán)保的門檻其實很低,從細微處著手,誰都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環(huán)保實踐者。
微環(huán)保就是人們以純粹自覺自主的方式,以保護環(huán)境為目的,通過只改變個人日常生活中細小的生活習慣而不影響原有的正常生活,來實現(xiàn)個人對環(huán)保的微小貢獻,同時實現(xiàn)個人生活習慣更加健康的行為。
微環(huán)保是一種全新的輕松環(huán)保理念。它不需要我們創(chuàng)建一個環(huán)保組織,不需要我們投入多少資金,不需要我們刻意改變生活習慣,只需要利用每個人生活中被忽略的點滴,以一顆真誠的環(huán)保之心來支持環(huán)保事業(yè)。比如,離開電腦桌時,將其設置成屏保模式;洗過米的水,將其再利用來洗蔬菜或是澆花;可以不用一次性餐具就別用;出門關燈關水關風扇;將家里的白熾燈泡換成節(jié)能燈泡……
微環(huán)保強調的是一種聚少成多的效果:我們每個人只做了一點小事,但是社會上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就會對環(huán)保有很大的貢獻。
衣食住行,處處微環(huán)保
其實,“微環(huán)保”早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只要動動手,我們就在微環(huán)保。
動手微環(huán)保,可以從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開始。
幾乎每個人都擁有牛仔褲,但總有一些不合時宜的牛仔衣物需要淘汰。直接扔掉?這太浪費了。牛仔服結實耐磨,可以改裝成很多有用的小東西。隨便剪剪縫縫一折騰,就能做成小布拖、電腦包、褲形收納、錢包、靠墊、小杯墊等。既充分利用了東西,又能擁有真正的獨一無二。
一年出幾趟差,就會攢下浴帽,小小浴帽用途可不小。將舊浴帽套在淺色帆布或布質提包底部,放在自行車前筐或其他地方,提包就不會被弄臟;雨天將舊浴帽套在自行車座位上,車座就不會被淋濕。
過期的化妝品相信沒人敢往臉上抹,但直接丟棄既浪費也不環(huán)保。其實,過期化妝品并非一無是處,它們有著全新用途:過期的唇膏可當做防凍膏來使用,涂在開裂的手上腳上;而過期的香水、化妝水,打開蓋子放在衣柜里,則會使衣物變得香氣襲人,這可比樟腦丸的味道好聞多了。
絲襪容易破,一旦破了個洞,就沒法再穿了。但破舊的絲襪還可以做吸塵布:掃地前,把絲襪套在笤帚上,利用絲襪容易產(chǎn)生靜電的緣故,更容易吸灰和毛發(fā)。
許多包裝好的東西里面都會有海綿,而廢舊海綿是花花草草生長的好幫手:將廢舊海綿放在花盆底部,上面蓋一層土,在澆花的時候,海綿可以起到蓄水作用,較長時間地供給花木充足的水分。
在家或在外就餐,能不用一次性餐具就別用。
吃不完的水果蔬菜不要扔掉,可以做堆肥??梢宰龆逊实膹N余有:水果、蔬菜、蛋殼、剩飯、饅頭、面包(撕小塊)、剩菜(若有油必須沖洗掉)等。有花園的可以直接把它們埋在土里,沒有花園只有陽臺的城市人則可以取一大泡沫箱,裝1/2的土,將廚余直接埋進去。
淘過米的水,將其再利用來洗蔬菜或是澆花,洗完蔬菜還可以用來沖馬桶。
喝完的飲料,盒、瓶不要隨處丟,可以多攢點賣給回收站或者直接動腦動手將它們變成藝術品。馬來西亞設計師利用大約450個喝完的飲料外包裝,制成了華美的藝術燈罩,將白熾燈放在其內,就能享受從幾何圖形中溢出的柔美光線。而美國人Garth Britzman用空飲料瓶填充有色水的方法為自己的愛車制造了一個美麗的遮陽篷。
頻繁搬家也是一種浪費行為。據(jù)統(tǒng)計,每年因搬家消耗木材280多萬棵,水資源4429萬立方米,電力資源705億千瓦,并制造6360立方米廢氣和385萬立方米垃圾?;厥绽眉埾涫墙档桶峒夷芎淖畋憬莸姆椒ā?/p>
將家里的白熾燈泡換成節(jié)能燈泡;平時看電視的時候,將電視調至省電模式;睡覺時把空調調到睡眠模式或者調高一度;定期清洗家電,合理利用家電;不用家電時要把插座的開關統(tǒng)統(tǒng)關掉。
在廁所的水箱里面放一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這樣每次沖廁所就會節(jié)約一部分水。
花灑、水龍頭和馬桶漏水很容易被忽視,因為它們總是一滴一滴地漏,看起來沒什么影響。但實際上,一個花灑一年的漏水量相當于11盆浴缸的水,一個水龍頭一年的漏水量相當于66盆浴缸的水;而馬桶要是持續(xù)漏水的話,一年浪費的就是4個小游泳池的水量了。所以,在家里一定要關好花灑、水龍頭,馬桶漏水一定要盡快修理?;蛘吒纱噘徺I節(jié)水水龍頭、分水量沖水馬桶。
出門的時候,盡量選擇坐公交、騎車、步行等低碳方式。擠公交不但省錢,更是一項集散打、平衡木和瑜伽于一體的運動,自己開車哪有這種好處?騎自行車和步行就更能鍛煉身體了。而且,貴在堅持。
上街購物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己帶環(huán)保袋;戶外活動,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
微環(huán)保不難,我們不妨學學身邊人,做做身邊事。
周末不插電
我們的生活似乎已受制于“電”,電話、電視、電腦、電冰箱、電梯……電與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身處科技資訊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忙碌的插電生活甚至患上了電器依賴癥,而對電器高度依賴的背后,是電能的大肆消耗和資源的大肆消耗。
難道我們的生活只能被電控制嗎?如果不插電,生活還能繼續(xù)嗎?
身處于城市中的我們可能無法舍棄電,但也許能挑個周末,體驗一把不插電的生活。
星期五的晚上,把電視、DVD、游戲機、電腦、電話等電子設備通通搬出臥室,只留下一盞燈;關掉加濕器,用噴壺灑水代替,記得水里加點精油,一室生香;提筆給爸爸媽媽或遠方的朋友寫信,紙短情長;在夜里,靜坐1小時,什么都不想,不動腦不說話,讓它好好休息一下。
星期六早上,關掉電子鬧鐘,拉開一點窗簾,讓清晨的陽光告訴你什么叫“自然醒”;不用跑步機,改到公園快步走,呼吸新鮮空氣;不搭電梯,改走樓梯,出一身大汗,好好排個毒;回到家里不開空調,打開窗戶,讓自然的清風吹走一身燥熱;手洗衣服,然后把水存下來沖洗廁所、浴室;不用吸塵器,跪下來自己動手擦地板,這可是最好的瘦身運動。
中午,動手做兩個愛吃的小菜,享受自己創(chuàng)造美食的滿足感。
下午,關掉iPad和電腦,捧起清香的紙質書,拾回專注力,順帶讓眼球好好休息;遇到問題不問百度,自己思考,今天要讓腦子動一動。
晚上,自己玩玩拼圖、折折紙或者做做手工,把成品送給親朋好友;不煲電話粥,和家人談談心;搓洗時及時關水,避免過長時間沖淋;洗完澡,讓頭發(fā)自然晾干,不讓電吹風傷害發(fā)絲。
星期天,停止“網(wǎng)游”,出門和好友見面,用心感受與朋友擁抱的熱情和溫度;或者只是單純地離開屋子,不帶手表不帶手機,好好體會什么叫做“活在當下”;出門前,記得把電器的插頭拔掉,把插座的電源關了。
通過點滴微小的積累,我們定能重新迎來渴望已久的“綠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