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萍春
摘要: 課堂上,關注學生體驗,讓學生拋開一切顧慮,滿足學生的各種合理需要,還他們一個充滿自由空氣的數(shù)學課堂,從而營造出一個和諧、幽默、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 情感體驗嘗試體驗個性需要中學數(shù)學教學
教學是一門藝術。數(shù)學老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上好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使每一個孩子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使孩子把所學的東西沉淀到他的內心深處,成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教師如何將這一理念滲透于平時的課堂之中呢?下面我就自己的經(jīng)歷談一談對此的認識與體會。
一、滿足學生的幽默感,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們的課堂應該是歡樂的、充滿無限樂趣的。每一節(jié)課,我力求有一個好的開始,一上課,我總是先觀察大家的情緒,看大家情緒是否飽滿,如果情緒不好,我便通過幽默的語言或者一個短暫的小笑話、小故事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有一次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公共汽車上,因擁擠而爭吵之事屢有發(fā)生。任憑售票員“不要擠”的喊聲扯破嗓子,仍無濟于事。忽然,人群中一個小伙子嚷道:“別擠了,再擠我就變成相片啦。”聽到這句話,車廂里立刻爆發(fā)出一陣歡樂的笑聲,人們馬上便把煩惱拋到了九霄云外,紛紛自覺行動起來保護這張“相片”。
二、滿足學生嘗試的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問題時,很想得到老師心目中的完美答案,體驗回答正確的喜悅。但是,學生只有在思維爆發(fā)的片刻,才能獲得對知識的獨特感受和內心深處的獨特體驗。因而,教師應當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在“異常平靜”的氛圍中體驗數(shù)學思考的快樂,在數(shù)學課堂中享受屬于自己思考的成果。
三、滿足學生日常的需求,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
學生來到學校,走進我們的課堂,除了學習、情感上的需要,還渴望在生活上得到更多的關懷。這種生活上的關懷,更能使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從而使課堂充滿情趣。這種生活上的關懷,更能使學生直接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這種愛能激發(fā)起學生親師、尊師的情感,進而轉化為一種學習動力。
四、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個人獲得發(fā)展”。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學生發(fā)展,這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實施新課程的要求。
(一)教學設計要考慮學生個體差異。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雖然,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已經(jīng)充分預想了學生的差異,但是,由于學生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的特點,必然會有一些情況在教師的預料之外。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教學機智,根據(jù)學生差異變化的客觀現(xiàn)實來組織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例如,蘇科版八下“游戲公平嗎”一課中,在設計“等可能性”中,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出示一枚硬幣,提問學生:連續(xù)拋一枚硬幣兩次,兩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這時我聽見有學生說:“我早就會了,四分之一?!苯酉聛韺Ρ咎谜n的教學不再有興趣。之所以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在考慮問題時,關心的并不是學生實際知道了什么,也不是所涉及的學習任務與學生固有認識的實際差距,而是從新的知識點出發(fā),從新課所要傳遞的知識出發(fā),使學生理解等可能性的含義。然而從學生的反應看,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jīng)領悟了,對于已經(jīng)會的知識還要裝作未知進行探究,學生的無可奈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學習方式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尊重學生獨立思考,就是要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首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其次,要認同學生的各種想法,不能隨便或過早作出否定的結論。當然,也會碰到個別學生的“笨”辦法,例如,學了角平分線的性質后,可以直接用來證明兩條線段相等,但有的學生還是再次通過證明三角形全等來說明線段相等。這在老師看來也許是非常麻煩的,但由于是學生自己思考的結果,因而印象十分深刻,對學生來說,是十分有益的。學生會在比較自己的方法和別人的方法的過程中,學會放棄,學會選擇。這樣,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發(fā)展。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數(shù)學”。
(三)課堂練習要依據(jù)學生個體差異。
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獲,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有差異的發(fā)展??紤]學生的差異,并不意味著消極被動地適應學生的差異。設計分層練習即: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一般說來,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習題。第一層次的練習,指基本的,單向的,帶有模仿性和稍有變化的習題。目的是過好“課本關”,要求人人都要做。第二層次的練習題,指變式題或帶有綜合性和靈活性的習題。這一層次的練習題,中等生必做,優(yōu)等生可以選擇做。第三層次的練習題,著重反映在思考性,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以及開放性習題,讓優(yōu)等生進行思考、練習。要力求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而不會帶來過大的壓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四)教學評價要承認學生個體差異。
教師在課堂上評價學生時,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歸根結底是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狀況。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作出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采取“分層多維”的評價辦法,是促進學生差異發(fā)展的重要前提。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評價的認同和接受,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潛能的激發(fā)。
教育是一項服務,是一種滿足學生需要的服務。課堂上,關注學生體驗,讓學生拋開一切顧慮,滿足學生的各種合理需要,還他們一個充滿自由空氣的數(shù)學課堂,從而營造出一個和諧、幽默、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在乎學生,關愛學生,從細微入手,我們的課堂才會時時處處洋溢著生命的靈性,煥發(fā)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