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識記和操作上,所以他們在基礎問題的解答中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在綜合性問題的解答和實際問題的處理上成績很不理想.原因是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太低.所謂知識遷移,概括地說,就是整合知識能力的靈活運用.所以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擺在首位.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呢?
一
教師在教學前要潛心研讀教材,厚進薄出,進而立足于整體帶動對教材的駕馭,避免零散碎問.這樣既注重知識的聯(lián)系和整合,又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復習立體幾何這一章時,提問學生:我們借助長方體模型,抽象出空間點、線、面位置關系,對于這些元素之間的位置關系,又重點討論了平行和垂直,平行有哪些.然后進一步提問:空間中證明線線平行的方法有哪些?大部分學生都會想到平行公理.其實像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及性質(zhì)定理等都可以用來證明線線平行,證明問題時到底運用哪一個性質(zhì),應根據(jù)命題的條件及結(jié)合頭腦里的存儲的知識迅速來確定.對于這些知識點,學生如果不能夠完全掌握,真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回答之后,老師一定把這些知識進行整合,同時告訴學生這些知識還可以交替使用.為了使學生印象深刻,應舉例進行驗證.
如求證:如果一條直線和兩個相交平面平行,那么這條直線和它們的交線平行.
已知:α∩β=l,a∥α,a∥β.求證:a∥l.
證明:過a作平面γ交α于b(如下圖)
∵a∥α,a?奐r,γ∩α=b,∴a∥b(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
同樣,過a作平面δ交平面β于c
∵a∥β
∴a∥c
∴b∥c
又∵b?埭β且c?奐β,∴b∥β.又平面α經(jīng)過b交β于l,
∴b∥l,∵a∥b,∴a∥l(公理4).
題后反思:此題結(jié)論是證明線線平行,在證明此題的過程中,既運用了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又運用了其性質(zhì)定理,兩定理交替使用.也就是通過線線平行推出線面平行,再通過線面平行推出新的線線平行.復雜的題目還可繼續(xù)推下去,可有如下示意圖線:線平行←→線面平行←→線線平行.可見知識的整合是多么重要.
二
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僅要識記、理解,更要運用它去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高不斷地轉(zhuǎn)換思考問題的角度,并用新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我們在學習解簡易邏輯知識時,將會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若從集合的思想去探討,則不但使解題思路條理清晰、易于理解,而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簡化效果.僅舉一例,以供參考.
設命題p:實數(shù)x滿足x-4ax+3a<0,其中a>0.命題q:實數(shù)x滿足x-x-6≤0且x+2x-8>0.若?邡p是?邡q的充分非必要條件,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解:記命題p的真值集合為A={x|x-4ax+3a<0,a>0}={x|a
命題q的真值集合為B={x|x-x-6≤0且x+2x-8>0}={x|2 ∴B?哿A,A?埭B, ∴a≤2且3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