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穎堯
紅披風、墨鏡、綠軍裝、雷鋒帽……
鄭英雄穿著這身行頭,奔波在現(xiàn)代都市的大街小巷,哪里有困難就能見到他的身影——風箏被掛上樹梢、盲人無法穿過馬路……
《雷鋒俠》里這身打扮的鄭英雄確實引人大笑,但是,看完27分鐘07秒的《雷鋒俠》這部短片后,很多人又一次感到,雷鋒精神體現(xiàn)在身邊的小事中?!独卒h俠》自2011年7月26日登陸網絡后超級火爆,點擊量已近千萬。導演馬史對此相當自豪,《雷鋒俠》是馬史給自己的畢業(yè)獻禮。
采訪馬史時,他在新疆。2011年夏天,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后,馬史回到了故鄉(xiāng)新疆,拍攝紀錄片《百年新疆》。
早在2009年,馬史就有拍攝有關雷鋒短片的計劃。那時,網絡上出現(xiàn)了“黑雷鋒事件”,它對馬史的震動很大,“有的人認為雷鋒的照片是擺拍的,全是假的?!睘榱肆私庹嫦?,馬史搜集了很多有關雷鋒的資料,確信雷鋒這個人,以及他所做的事都是真的,“我了解到,當時,雷鋒被發(fā)現(xiàn)后,有記者去采訪他,希望拍些照片,便請雷鋒把做過的好事再做一遍,是這樣的擺拍?!?/p>
“黑雷鋒事件”不但懷疑雷鋒,還對雷鋒精神提出了質疑,馬史對此特別不理解,“有的人認為雷鋒精神不值得提倡,我就覺得奇怪了?!?/p>
80后的馬史對雷鋒的感情很深,在他的眼里,雷鋒精神是一種信仰,那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助人為樂。在生活中,馬史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2007年,馬史一個人來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三年半,馬史住地下室,靠寫劇本為生,生活得很艱辛。即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雷鋒精神也一直體現(xiàn)在馬史的生活中,“在車站,看到有人搬重行李,我肯定幫忙;在地鐵、公交車上,看到需要幫助的人肯定讓位……”馬史認為這些小事微不足道,是人應該做的事,“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這樣的,我身邊的同學全是這樣。”
“黑雷鋒事件”對馬史的人生信仰也產生了挑戰(zhàn),“我生活的地方和在網絡上看到的東西,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我不知道為什么網絡上有這些亂七八糟的人,他們很無聊,天天在電腦前搞這種事情,沒有意思。”
從身邊小事做起的雷鋒精神,馬史認為是時代主旋律,值得宣傳,問題是如何宣傳。這一點,讀導演專業(yè)的馬史認為西方電影界顯然做得好一點?!吨┲雮b》、《阿甘正傳》等電影巨片,傳達的都是美國的主旋律,“蜘蛛俠飛到美國國旗上,他有超能力,但只去幫助別人,從沒有濫用超能力謀私利?!?/p>
有了拍攝《雷鋒俠》的打算,卻因沒有錢而無法實施。那時,馬史在一家公司打工,一年后,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板時,老板被他的熱情打動,慷慨解囊。
馬史坦言,構思《雷鋒俠》時模仿了蜘蛛俠和海扁王(電影《海扁王》主角)這兩個大片中的人物。美國宣傳主旋律的商業(yè)大片絕對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馬史覺得身穿紅披風的雷鋒造型絕對能hold住眼球。從構思起,馬史就把握這樣的臨界點:看到片子就知道是娛樂,但是,看完后不要有諷刺或純粹搞笑的想法,“我不是在諷刺雷鋒,而是在宣傳雷鋒精神?!?/p>
就這樣,一位名叫鄭英雄的年輕清潔工人成了雷鋒,他看似很傻,卻條件反射地做著好事,不求注意,不求回報。當《雷鋒俠》被上傳到網絡上,點擊量的迅速增長著實讓馬史感到意外,“很快就突破一百萬?!?/p>
看完《雷鋒俠》,網民們分為兩派:力挺和不支持,“力挺的人認為雷鋒已經被大家忘掉了,看了《雷鋒俠》,大家又記起了雷鋒和雷鋒精神。不支持的一方認為我在形象上玷污了雷鋒,他們反復問:為什么穿紅披風?為什么戴墨鏡?”
不管力挺還是不支持,網民有的真的把雷鋒精神暫時擱置,但當他們看完《雷鋒俠》,重新點燃了他們助人為樂想法。這一點也正是馬史拍攝《雷鋒俠》的初衷:“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看完后有所思考,想做些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