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
對于李少紅的認識是從電視劇開始的,她是一個能把電視劇拍出電影效果的女導演。《大明宮詞》中美輪美奐的景,華麗的鏡頭,《橘子紅了》夢幻般意境,已經(jīng)成為李少紅獨特的個人風格。
《紅樓夢》的經(jīng)典性注定了會被改編成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6月22日在水立方推出的大型水景秀《紅樓夢》,便圍繞著“水”,演繹一出風貌別樣的紅樓悲歡。曾經(jīng)執(zhí)導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李少紅出任演出總導演,這讓觀眾充滿期待和好奇,她將帶給觀眾怎樣的觀賞體驗?《時尚北京》雜志獨家專訪李少紅,帶領(lǐng)大家了解她的幕后人生。
打造最浪漫的紅樓夢
如果曹雪芹再世,他怎么也不會想象筆下的寶黛愛情悲劇會變成這場大型都市水上情景秀。它再現(xiàn)了天地鴻蒙、女媧補天、頑石出世、太虛幻境、元妃省親、寶玉成親、黛玉葬花、重游瀟湘館等10個電視劇經(jīng)典瞬間。
李少紅說,《大明宮詞》大熱后,有人邀約她把電視劇改編成歌劇、舞臺劇等形式,但她沒有貿(mào)然嘗試,直到這次拍攝了電視劇《紅樓夢》,她才有了把自己作品“以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帶出去”的創(chuàng)作欲望,對于這次水上情景秀可能引出的爭議,她說:“幾乎每次我拍的東西都有爭議,其實有爭議并不是壞事,我不會期待永遠是一片掌聲,這也是不可能的。我覺得有爭議說明大家在關(guān)注,在思考?!?/p>
征服水立方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及環(huán)境的場所,是擺在李少紅面前的第一道坎兒,用她的話說,帶來了不少“麻煩”。她幾乎每天都會到場館里考察,琢磨如何才能用上全部的場地條件,“我就坐在這里思考,回家也在想,覺得很有挑戰(zhàn)性?!?/p>
就舞臺設(shè)置而言,“去舞臺化”是水景秀《紅樓夢》整個設(shè)計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概念,目的是要達到讓觀眾“坐在大觀園中看紅樓夢”的效果。在李少紅看來,這將是一種全方位立體觀看的模式,“會比3D電影參與度還要高,觀眾可能瞬間感覺置身于太虛幻境中,身臨其境。”據(jù)李少紅介紹,這將是一個搭在游泳池上的舞臺,“演員在這里表演的時候看起來就像在水上飛一樣,視覺呈現(xiàn)上很奇妙。”為了能讓視覺效果達到極致,其中有些段落將使用裸眼3D技術(shù),包括劉姥姥進大觀園、在寶玉屋里照鏡子的情節(jié)以及寶釵撲蝶這樣的動人場景?!拔覀兿M芙o觀眾呈現(xiàn)出既真實又夢幻的感覺?!崩钌偌t說。
浪漫主義詩人般的女導演
李少紅作品總是包含著大膽的嘗試,偏執(zhí)的愛情,殘酷的壓抑,悲情的人物,糾纏的情緒,年輕的生命與不完整的女性人生,時時都可以刺激觀眾的神經(jīng),她不拘泥于戲劇的三一律,而是緊跟戲中人物的情感變化走,在情感變化的流程中,完成生活本身的流動與游移,從而自然地完成的故事的講述。
總有那么一種人會覺得電視劇是肥皂,是胡說八道,是市井街巷,但卻因為好看,也少不了該有的市場。李少紅的電視劇算作其中的代表。巨蟹座的李少紅有著巨蟹座審美中通有的細膩和唯美,從《大明宮詞》中大段的浪漫到一塌糊涂的莎氏對白,到《橘子紅了》這種文學的不能再文學的經(jīng)典,再到《紅樓夢》這部人神共羨的經(jīng)典的重拍,我們能看到的是,這個導演不走尋常路。
因為是女導演,所以在感情上會更加有優(yōu)勢,能更多的嗅到電視劇中“情感”的味道,華麗的造型,美輪美奐的場景,精致的如同電影的畫面,讓一部份人驚呼電視劇原來也可以這樣,但同時也讓另一部份人撇嘴電視劇怎么可以拍成這樣,李少紅的古典的中國唯美情懷永遠都不會缺少那么一幫人,狂熱的追逐著如同浪漫主義詩人的女導演。
鮮明個性的第五代導演
一提“第五代導演”,大多數(shù)人率先想到老謀子、陳凱歌這倆腕級的國際大導演。事實上,在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群體中也有一些女性導演同樣為人稱道,李少紅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多得的在電影、電視兩個領(lǐng)域都獲得了成功。
作為成功的電影導演,李少紅有意無意都會把拍攝電影的手法借鑒到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拍攝中去。在她看來,電影和電視劇都以影像、視聽語言作為傳播手段,但相比較而言,電影比電視劇更有賴于影像說話,更強調(diào)畫面的視覺造型;而電視劇則主要以影像為敘事的工具,重視的是視聽語言講述故事的表述功能。
李少紅說:“影像和視聽是電影最基本的兩個元素。它可以用蒙太奇的手法,用畫面的色彩,用光影,用聲音,也可以用在文字里表述不出來的東西去豐富故事的情節(jié)。當你看到那個畫面,聽到那個聲音,你會有了某種感受,或者因為它而悲傷,或者因為它而快樂,這便是影視的功勞和魅力了。”
拿李少紅的這段話去印證她導的電視劇,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此言不虛。
如果說《大明宮詞》開了詩化電視劇先河的話,那么《橘子紅了》無疑是緊隨其后的又一部見證性的代表作。
作為一個電影人,《雷雨》、《大明宮詞》、《橘子紅了》三部曲典型地體現(xiàn)出導演李少紅融匯電影與電視劇藝術(shù)手段,確立一種開放型創(chuàng)新結(jié)構(gòu)的能力。她賦予這些電視劇新的“電影語言”手段:一流的服裝,精致的畫面,意蘊深厚的配樂,但同時這些卻都是“電視劇”化的。
在李少紅心中,導演就像坐在中軍帳運籌帷幄的大帥,在用人上稍有不慎可能就滿盤皆輸?!昂玫挠耙晞?,不光是敘述情節(jié),它應(yīng)該有情調(diào)、有情緒、甚至有一種情韻,有非常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p>
笑談炒作
國產(chǎn)電視劇似乎在“包裝”手段的精致程度上總是有些馬虎,不如韓劇。比如人物的服裝造型、化妝造型、道具的藝術(shù)潛質(zhì)等等挖掘的不夠。但是李少紅的電視劇則把這些細節(jié)都做的很充足,實現(xiàn)了她藝術(shù)表達上的風格化、個性化的美學追求。
《大明宮詞》里的服裝華美飄逸、清新浪漫;《橘子紅了》里秀禾和大太太身穿的繡滿精致刺繡的衣服;《雷雨》里繁漪的多套綢緞旗袍……每一件都讓人賞心悅目,每一件又都不是平白無故的出現(xiàn),不同的色調(diào)代表了人物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tài)。
“如果單憑發(fā)生在清末民初的《橘子紅了》的故事是不足以吸引挑剔的觀眾的,但如果將一個古老的故事用現(xiàn)代的手法“包裝”出來,卻順理成章地出現(xiàn)了另一番景象?!崩钌偌t通過對光、聲、樂、服的藝術(shù)包裝手段,將美追求到了極致。
既然扯到了“包裝”,那就離不開世俗的話題——炒作。李少紅說:“炒作是我們過去所不屑的,但在商業(yè)市場是不可缺少的。關(guān)鍵在于是把電影只看成藝術(shù)品,還是兼顧商品?!?/p>
現(xiàn)在商品時代好像什么都追求個“包裝”,這本無可非議,但是總有些導演在追求“炒作”的同時把影視作品最本質(zhì)的“藝術(shù)性”給忘卻了,那真是徹底的本末倒置。李少紅用一句話概括:影視作品先是藝術(shù)品,再是商品。
編輯手記:李少紅認為女性都是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她們極具犧牲精神,不論愛還是是恨,她們與社會和命運作戰(zhàn)的唯一武器只有自己,甚至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