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惠
摘要:教師與學生的心理協(xié)調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關系融洽、和諧的程度。教師與學生心理的協(xié)調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本文闡述了師生心理協(xié)調的幾種方法,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心理協(xié)調 欣賞期待 耐心傾聽 空間距離 身體語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與人之間,心理相容時,一方的行為就能引起另一方肯定積極的反應;反之,當心理對抗時,一方的行為只能引起另一方的消極反應。教育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形成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有利于提高教學信息傳輸?shù)乃俣龋怯行нM行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然而,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無法避免地存在著一種心理距離。這成為我們師生關系的一道厚墻。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怎樣講究與學生心理協(xié)調的藝術,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呢?
一、傳遞欣賞期待
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師期望的自我實現(xiàn)性預言效應是確實存在的。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則會使學生越來越差。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發(fā)展測驗”。然后,他們以贊美的口吻將有優(yōu)異發(fā)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老師。8個月后,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復試,結果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欲望強,敢于發(fā)表意見,與教師關系也特別融洽。實際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他們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便抽取的。他們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激發(fā)教師對他們的期待,并通過眼神、笑貌、音調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因此變得更加自信,奮發(fā)向上的激流在他們的血管中蕩漾,于是他們就不知不覺地更加努力學習,結果就有了飛速的進步。這個令人贊嘆不已的實驗,后來被譽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期待效應。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教師要善于挖掘和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以欣賞、飽含期待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取得進步時,送去贊賞的笑容;受到挫折時,投以鼓勵的目光……教師的“顧盼生輝”飽含著一種強大的師愛,它讓學生感受到欣賞、尊重,感受到溫暖的力量,感受到教師人格的魅力,師生間的心靈溝通在這一刻完成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在這一刻縮短了。
二、學會耐心傾聽
由于師生的心理定勢,學生與教師情感交流甚少,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加上一些教師將自己置于居高臨下的地位,時刻保持尊嚴與威信,過于嚴肅,不茍言笑,使學生感到難以接近。這樣就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笨梢?,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時機,營造一種寬松的談心氛圍,耐心地傾聽學生的心聲,讓自己的心弦對準孩子的心弦。教師應循循善誘,具有親和力,讓學生首先從心理上接納你,讓學生能暢所欲言并產生一種“被理解”、“被接納”的感覺。當學生的心鎖打開后,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傾聽者,當你用蘊含溫暖與支持的目光注視、輕松自然的表情、鼓勵與專注的點頭來傳遞信息時,就能感同身受,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例如有一次,班上有個學生上課看其他書被數(shù)學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之后見到數(shù)學老師總是躲開,有問題也不愿意請教。我了解情況后找其談話,了解到她是由于課前看一本介紹超級女聲的書不盡興,因此課上忍不住又拿了出來。剛開始,她不愿多講,我便首先講了自己學生時代也崇拜過偶像,而后講了超女背后如何努力頑強的故事。一聽到這,她著實興奮了起來,用驚奇的目光看著我說:“老師,沒想到你比我還了解她們??!你真理解我??!”這時的她好像找到了知音,話匣子一下打開了。我在一旁專注地聽著,并時不時地給予點評。完畢,她還沒有等我開口就說,其實那天她也知道錯了,不該在課上看其他的書,并保證以后不會了。而后我們還就如何對待偶像進行了交談,她非常樂于接受我的觀點。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她有什么問題都愿意與我一起探討,我真正感受到我們之間的距離近了。
三、縮短空間距離
空間位置結構與人際心理距離是密切相關的。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是:課堂上,教師站在講臺上,居高臨下,師生間的距離拉大,形成一道無形的心理防線;辦公室里,老師坐著學生站著,師生之間的不平等性明顯拉大。在與學生交流時,教師必須放下為師的“架子”,用朋友的身份去走進學生,讓學生感覺彼此是平等的。與學生談心時,要平起平坐,有意識地倒杯水,向學生傳達一個友善的信息。也可以邊走邊談,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在教室座位的編排上,如果有條件的話就可以將課桌排成圓形或半圓形,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座位,與教師圍坐在一起,讓每個學生感到老師是平等對待他們的。隨著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師生空間距離的縮短,心理距離也隨之縮短了,心與心的交流也更容易了。
四、巧用身體語言
人與人溝通的類型十分復雜,除了言語溝通外,還有一種較重要的是身體言語溝通。身體言語語溝通是指非語詞性的身體信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身體姿勢與外表、身體之間的空間距離等。心理學家經過嚴格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在人際溝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實現(xiàn)的。身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有著口頭語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為身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是內心感情的真實流露,是無法掩飾的。教師要以自身形象感染學生,為感冒的學生倒杯熱茶,為痛哭的學生遞張紙巾,為雨天無法回家的學生送件雨衣……在學生情緒低沉時,耐心傾聽;在學生喪失信心時,投以鼓勵的目光;在學生取得成績時,給予一個微笑。關切的行為,期待的目光,理解的表情無不傳遞著這樣的信息:老師是多么和藹可親。自然拉近了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激發(fā)了學生向上的動力,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總之,教師要具有正確的學生觀,對學生充滿愛心,始終保持對學生積極的感情投入,發(fā)自內心地真誠平等地尊重學生,摒棄專制或放任的教育態(tài)度,努力采取與學生心理上的接近、相容的民主態(tài)度和方法進行工作,這樣就能打開師生之間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誠、信任、民主、愉快的課堂心理氣氛。師生間的這種“美妙和諧”,將激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獲得充分發(fā)展?!敖绦g多矣,運乎在人”。因此,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師生間心理協(xié)調的藝術,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真正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